"芳屏画春草":美丽的屏风上画着春天的花草,
# 屏:屏风。
"仙杼织朝霞":仙女的机杼上织着早晨的云霞。
# 杼:织布机上的筘,古代亦指梭。
"何如山水路":但是这些又怎比得上青山绿水的道路上,
# 山水:青山绿水。
"对面即飞花":迎面飞舞而来的花瓣呢。
# 飞:飞舞。
“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650~676/684),唐代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孙,幼时即聪慧过人,六岁能写文章,九岁读颜师古注《汉书》并撰《指瑕》。他曾任虢州参军等职,因恃才傲物等原因历经波折。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也称“初唐四杰”,而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其诗长于五律,多思乡怀人、酬赠往还之作,风格清新流丽,代表诗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其文多为骈体,重辞采且有气势,以《滕王阁序》最为著名。有辑本《王子安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怀友诗。描绘了室内屏风上画着春草,外面的天空好似仙杼织出的朝霞。但诗人觉得这些美景都比不上与友人在山水路上同行,眼前有飞花飘落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以及向往能与友人一同欣赏自然美景,共享美好时光的愿望。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芳屏上的春草画和仙杼织就的朝霞,展现出一种华丽、精致的人工之美;后两句则描写了山水路上对面飞花的自然美景,通过“何如”一词将两者进行对比,突出了自然之美远胜人工营造的华美,表达出诗人对自然质朴之景的喜爱与向往。烘托:前两句对屏风画和朝霞的描写,虽然是为了与后两句的自然美景作对比,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烘托的作用,以华丽的景象来衬托出后面自然景色的清新脱俗,更加强化了诗人所追求的自然之美的意境。铺垫:“芳屏画春草,仙杼织朝霞”通过描绘精美的屏风画和想象中仙人织布的绚丽场景,营造出一种华丽、美妙但又带有虚幻色彩的氛围,为后两句写现实中自然真实的山水美景及与友人相处的情景做了铺垫。这种铺垫突出了现实中“山水路”“对面即飞花”的自然之美和真实可感,让读者更能体会到诗人对现实中与友人在山水间相聚情景的喜爱与向往,强化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芳屏画春草,仙杼织朝霞”,诗人先描绘室内屏风上所画的春草,给人以清新之感,接着描绘天空中如仙杼织就的朝霞,展现出绚丽的色彩,营造出美好的氛围。然而,这美好的景色只是铺垫。后两句:“何如山水路,对面即飞花”,诗人笔锋一转,以“何如”一词引出与前面截然不同的情境,表明前面的美景都比不上与友人漫步山水间,眼前飞花飘落的场景,直抒胸臆,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推向高潮。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将第三句作为关键转折点,构建出中间紧凑、前后舒展的开放结构,让诗作蕴含着强大的内在力量,诗人如此构思,精妙之处尽显。
# 钟云:境好。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上一篇:唐·刘威《游东湖黄处士园林》
下一篇:唐·李中《秋雨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