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ǎn
liú
fèng
zhōu

朝代:唐作者:王勃浏览量:3
bǎo
jiù
xiān
fèng
jìn
chéng
què
qīng
shān
míng
yuè
chū

译文

在宝鸡结束了往昔的劳役奔波,途经这仙凤栖息的古老城墟。此地已离京城长安不算遥远,抬眼望见青山之上,明月初升。

逐句剖析

"宝鸡辞旧役":在宝鸡结束了往昔的劳役奔波,

# 旧役:以前的差使,指岐王幕府。役一作“旧日域”。

"仙凤历遗墟":途经这仙凤栖息的古老城墟。

# 遗墟:故城址。指凤集的故址,即凤州城。,仙凤:凤凰,相传周文王时凤集于此,故名凤州。此处似为自喻。

"去此近城阙":此地已离京城长安不算遥远,

"青山明月初":抬眼望见青山之上,明月初升。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晚留凤州》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以其凝练的语言描绘了旅途中的深沉情感与自然风光之美。第一句“宝鸡辞旧役,仙凤历遗墟”,诗人巧妙地借地名更迭寓意人生旅途,既表达了对宝鸡劳役告别的轻松释然,又通过“仙凤”典故与“遗墟”景象的结合,为凤州古城增添了一抹历史沧桑的韵味。第二句“去此近城阙,青山明月初”,诗人笔锋一转,由即将抵达长安的微妙心情,过渡到眼前青山苍翠、明月高悬的清新景致。全诗虽仅二十字,却通过空间转换与光影变幻,巧妙地将仕途奔波的疲惫融入自然美景之中,尾句“青山明月”的意象并列,以空灵之笔收束全篇,充分展现了王勃诗歌清旷悠远、情景交融的艺术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650~676/684),唐代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孙,幼时即聪慧过人,六岁能写文章,九岁读颜师古注《汉书》并撰《指瑕》。他曾任虢州参军等职,因恃才傲物等原因历经波折。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也称“初唐四杰”,而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其诗长于五律,多思乡怀人、酬赠往还之作,风格清新流丽,代表诗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其文多为骈体,重辞采且有气势,以《滕王阁序》最为著名。有辑本《王子安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王勃年少才高,十七岁成沛王李贤王府侍读,本仕途可期。但沛王李贤与周王李显斗鸡时,他戏作《檄英王鸡》(“英王”为“周王”李显),触怒高宗,被逐出府。王勃愤懑无奈,总章二年(669年)南下入蜀,途经凤州。此时他刚遭挫折、前途未卜,心境低落,触景生情写下此诗,尽显不适与怅惘。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第一句“宝鸡辞旧役,仙凤历遗墟”,概写诗人行程轨迹。“宝鸡辞旧役”点明诗人结束前段劳役或公务,以“辞”字暗含解脱之意;“仙凤历遗墟”则交代新至之地凤州,“历遗墟”三字既实写凤州古城的历史沧桑感,又暗含诗人对古迹的凭吊之情。此联通过地点转换,构建起时空交错的叙事框架。第二句“去此近城阙,青山明月初”,转写眼前实景。“去此近城阙”以“近”字勾连地理空间,暗示凤州与京城的距离关系,暗藏归期可望的潜台词;“青山明月初”则展开山水画卷,青山巍峨与明月皎洁形成色彩对比,构成澄澈空明的意境。此联对仗工整,“青山”对“明月”,“近”对“初”,在工整中见灵动,以自然意象收束全诗,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卢纶《送元赞府重任龙门县》

下一篇:唐·郑渥《洛阳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