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邪伎作鼓吹惊":驱邪乐伎奏响惊雷般的鼓吹,
# 辟邪: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似鹿而长尾,有两角。
"雉子班之奏曲成":雉群曲调已成。
"喔咿振迅欲飞鸣":雉子喔咿鸣叫着振翅欲飞,
# 振迅:振飞迅速。(汉典)抖动。亦作“振讯”。《诗·豳风·七月》“六月莎鸡振羽”毛传:“莎鸡羽成而振讯之。”,喔咿:禽鸣声。形容声音含糊不清。
"扇锦翼":展开锦翼,
# 锦翼:锦毛翅膀。
"雄风生":英风顿生。
"双雌同饮啄":双雌共饮共食,
"趫悍谁能争":矫健勇猛谁可争锋。
# 趫悍:矫捷勇猛。趫,敏捷。
"乍向草中耿介死":宁在草莽刚直而死,
# 耿介:正直,守志不趋时。李善《文选注》:“薛君《韩诗章句》曰:雉,耿介之鸟也。”《礼记正义》:“或谓难鸟耿介,被人所获,必自屈折其头而死。”,乍:忽然。刚,起初。宁愿。
"不求黄金笼下生":不求华笼苟且偷生。
"天地至广大":天地如此广阔,
"何惜遂物情":何必吝惜顺应自然。
# 物情:物理人情。情理。
"善卷让天子":善卷辞让帝位,
# 善卷让天子:善卷,相传为尧舜时的隐士。《庄子·让王》: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
"务光亦逃名":务光亦逃避虚名。
# 务光亦逃名:务光,汤时隐士。汤以天下让务光,务光不受,投水而死。《庄子·让王》:汤让务光曰:“智者谋之,武者遂进之,仁者居之,古之道也。吾子胡不立乎?”务光辞曰:“废上非义也,杀民非仁也。人犯其难,我享其利,非廉也。吾闻之:‘非其义者,不受其禄,无道之世,不践其土。’况尊我乎?不忍久见也。”乃负石而自沉于卢水。逃名,避世而不居。
"所贵旷士怀":真正可贵的是旷达之士的胸怀,
# 旷士:旷达之士。鲍照诗:“安知旷士怀。”
"朗然合太清":明朗地与天道合一。
# 太清:天空。天道,自然。三清之一。道教谓元始天尊所化法身道德天尊所居之地,其境在玉清、上清之上,唯成仙方能入此,故亦泛指仙境。,朗然:清澈貌;明白貌。清朗貌。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借物言志诗。描绘了雉子在乐曲声中振翅欲飞、威风凛凛,双雌雉相伴同饮共啄,表现出其勇猛与自在。重点刻画雉子坚守耿介,宁愿在草中死去,也不愿被关在黄金笼中苟活的品质。通过引用善卷让天子、务光逃名的典故,升华主题,表达诗人对自由、高洁品质的崇尚,以及对旷达超脱情怀的追求,展现出诗人不慕名利、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
2. 写作手法
比喻:“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诗中的雉子面对生存抉择,宁可在草泽中光明磊落赴死,也不愿在黄金笼中屈辱求生。诗人借此生动展现雉子耿介不屈的性格特征,进而喻指像善卷、务光这类贤士不慕功名利禄、坚守本心的高尚品格,使抽象的人格特质借助具体的雉子形象得以鲜活呈现。议论:“天地有道,万物各遂其性。天地广漠兮万物生,芸芸各安其情。”,“天地”二句以议论笔法直抒胸臆,言天地辽阔而万物各有其志,将个人情志升华至对宇宙人生的哲思层面,为后文典故运用奠定思想基调。互文:“善卷让天子,务光亦逃名。”,“善卷、务光”二句运用互文手法,如“善卷让天子而逃名,务光亦让天子而逃名”,两句相互补充说明,简洁且深刻地展现出善卷与务光皆不慕天子之位、远离功名的高尚品格,使诗歌表意更为凝练丰富。
3. 分段赏析
开篇“辟邪伎作鼓吹惊,雉子班之奏曲成,喔咿振迅欲飞鸣”,以热闹喧天的鼓吹乐声起笔,描绘辟邪伎演奏《雉子班》乐曲时的场景,生动展现出乐曲的激昂与灵动,仿佛能看到雉鸡在乐声中振翅欲飞、啼鸣欢跃之态。“扇锦翼,雄风生。双雌同饮啄,趫悍谁能争”几句,细致刻画雉鸡形象,锦翼如扇、威风凛凛,双雌相伴的生活状态,展现出雉鸡的矫健身姿与自在性情,凸显其雄健剽悍、无拘无束。“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笔锋一转,点明雉鸡宁可在草中耿介而死,也不愿被关在黄金笼中苟活,以拟人化手法赋予雉鸡以高尚气节,托物言志,借雉鸡表达对自由与尊严的追求。“天地至广大,何惜遂物情”,从雉鸡引申至天地万物,感慨天地广阔,本应顺应万物的本性与情感,暗含对束缚与压迫的批判。后四句“善卷让天子,务光亦逃名。所贵旷士怀,朗然合太清”,引入善卷辞让天子之位、务光逃避功名的典故,将雉鸡的精神与古代隐士的高洁情怀相呼应,点明诗人推崇旷达之士的心境,追求如天地般清朗、与自然相融的境界,使全诗的情感与主旨得到升华,借物抒情、用典明志,将对自由、旷达的赞美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 二首(按指此诗及《白鸠辞》)从曹孟德父子问津,遂抵西京岸次,后人横分今古,明眼人自一蔑片穿。太白于乐府歌行不许唐人分半席,唯此处委悉耳。历下、琅琊学《铙歌》,更不曾汤著气味在。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
# 王琦注:《雉子班》,《乐府解题》曰:“古词云:‘雉子高飞止,黄鹄飞之以千里,雄来飞,从雌视。’盖取首二字以命名也。若梁简文帝‘妒场时向陇’,则竟全篇咏雉矣。”宋何承天有《雉子游原泽》篇,则言避世之士,抗志清霄,视卿相功名,犹冰炭之不相入。太白此诗,盖拟何氏而作。
唐李白《李太白全集》
# 前半傅题,后半摭意。隐者为高,故往而不返,究何关于造物之大,然亦各行其志也。白本高旷,故其言如此。萧士赞曰:“天宝之末,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太白此诗,其有所讽与?”《古今乐录》曰:“汉鼓吹跷歌十八曲,其十三曰《雉子斑》。梁三朝乐第四卜一,设辟邪伎鼓吹作《雉子斑》曲引去来。”
清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敕编《唐宋诗醇》卷三
上一篇:唐·白居易《重到毓村宅有感》
下一篇:唐·王维《喜祖三至留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