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īn
líng
chéng
西
lóu
yuè
xià
yí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jīn
líng
liáng
fēng
shàng
gāo
lóu
wàng
yuè
bái
yún
yìng
shuǐ
yáo
kōng
chéng
bái
chuí
zhū
qiū
yuè
yuè
xià
chén
yín
jiǔ
guī
lái
xiāng
jiē
yǎn
zhōng
jiě
dào
chéng
jiāng
jìng
liàn
lìng
rén
cháng
xiè
xuán
huī

译文

金陵的夜晚寂静凉风四起,我独自登上高楼眺望那辽阔的吴越大地。白云和城垣的倒影在江面上摇曳使得寂静的城池仿佛也在晃动,深秋的露珠凝结成珠似乎是从秋月上垂滴而下。我在月光下久久地沉思不愿归去,自古以来能与我精神相通的人真是太少了。当我真正领略到“澄江净如练”的优美景色时,让人长久地回忆起谢玄晖。

逐句剖析

"金陵夜寂凉风发":金陵的夜晚寂静凉风四起,

# 凉风:秋风。《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独上高楼望吴越":我独自登上高楼眺望那辽阔的吴越大地。

# 吴越:杨齐贤注“越州会稽郡,勾践所都。苏州吴郡,阖闾所都。今浙东西之地皆吴越也。”即今江、浙一符。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云和城垣的倒影在江面上摇曳使得寂静的城池仿佛也在晃动,

# 空城:寂静的城池,因夜深人静,城内行人稀少。

"白露垂珠滴秋月":深秋的露珠凝结成珠似乎是从秋月上垂滴而下。

# 白露垂珠:江淹《别赋》中“秋露如敢。”此化用其意。白露,指秋天的露水。

"月下沉吟久不归":我在月光下久久地沉思不愿归去,

# 沉吟:深思。《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驰情整中带,沉吟聊踯躅。”

"古来相接眼中稀":自古以来能与我精神相通的人真是太少了。

# 稀:少。,眼中:指当今之世。,相接: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此指能彼此对话,思想感情上互生共鸣的人。

"解道澄江净如练":当我真正领略到“澄江净如练”的优美景色时,

# 澄江净如练:南齐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此径引其后句,而改动一字。,解道:即解悟、领会之意。

"令人长忆谢玄晖":让人长久地回忆起谢玄晖。

# 谢玄晖:即谢朓,南朝齐代诗人,其字玄晖,曾任过地方官和京官,后被诬陷,下狱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是唐代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诗人于寂静的金陵之夜,在凉风的吹拂下,独自登上城西高楼,极目远眺吴越之地。接着,他以清澈静凉的色调,勾勒出白云映水、白露垂珠等独特景致。在此清幽之境中,万千愁绪涌上心头,深感知音难觅,故而在月下久久徘徊。最后,诗人借对南齐诗人谢朓的忆念,表达对其诗句的赞赏,同时也寄寓了自己复杂的心境与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一种观点认为是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初至金陵,彼时他怀着远大抱负游历四方,在金陵夜登城西楼,被眼前的秋夜景色触动,有感而发创作此诗。初出茅庐的他,对未来充满憧憬,同时也开始体会到求仕之路的不易与孤独。另一种说法是作于天宝年间,李白遭权奸谗毁,被排挤出长安之后。此时的他历经仕途挫折,理想破灭,心中满是愤懑与孤独。当他登上金陵城西楼,面对苍茫夜色,孤寂之感愈发强烈,借诗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知音难觅的苦闷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登楼写景抒情题材的诗。描绘了金陵秋夜月下独特的景致,如白云映水、白露垂珠等,营造出苍茫幽寂的氛围,体现了诗人独自登楼时的孤独寂寞,表达了其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以及怀才不遇的惆怅。

2. 写作手法

俯仰结合:“白云映水摇空城”是俯视,“白露垂珠滴秋月”是仰观,通过俯仰结合的视角,描绘出秋月下临江古城特殊的夜景。渲染:两个“白”字,渲染出月光之皎洁,云天之渺茫,露珠之晶莹,江水之明净,增强了画面的美感和意境。用典:引用谢朓“澄江静如练”的诗句,联想到谢朓当年的境遇和心情,感慨自己身处暗世,缺少知音,孤寂难耐,丰富了诗歌的内涵。首尾呼应:结尾“令人长忆谢玄晖”与开头的“独上”相呼应,使诗歌结构更加严谨,同时也深化了主题,强调了诗人的寂寞和忧愁。直抒胸臆:“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直接抒发了诗人慨叹人世混浊、知音难遇的苦闷心情。

3. 分段赏析

首联:“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此联以静谧的秋夜为背景,勾勒出诗人孤寂登临的剪影。“金陵夜寂”点明时间与地点,凉风骤起暗示季节流转(秋意渐浓),而“独上高楼”则通过“独”字直抒诗人孑然一身的境遇。“望吴越”看似写远眺之景,实则暗含诗人对现实的疏离感。金陵作为六朝古都,承载历史兴衰,诗人登高远望,既是对眼前景的凝视,亦是对往昔繁华的追忆。此联以简练笔触铺陈出清冷基调,与后文情感起伏形成呼应。​​颔联:​​“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此联以动态笔法描绘秋夜江景,色彩与意象的搭配极具画面感。​​“白云映水摇空城”​​:白云倒影随水波轻摇,赋予静态的城垣以流动感,“摇”字化静为动,暗合秋风拂过的细腻触觉。​​“白露垂珠滴秋月”​​:露珠晶莹如珠,似从月宫坠落,“滴”字将视觉转化为听觉,强化了月夜的静谧与空灵。两句中“白”与“空”的重复,既渲染月色的皎洁清冷,又以“空城”暗喻诗人内心的孤寂。李白以浪漫想象重构自然,使寻常景物焕发超逸之美,体现其“清水出芙蓉”的诗风。​​颈联:​​“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此联由景及情,直抒胸臆。“月下沉吟久不归”​​:诗人独对明月,沉思良久,暗示对现实境遇的困惑与不甘。“久不归”既指时间流逝,亦隐喻精神上的漂泊无依。​​“古来相接眼中稀”​​:直言知音难觅的悲慨。“相接”指精神共鸣,而“眼中稀”则点明古今才士皆难逃孤独的宿命。此句以历史视角深化孤独感,呼应后文对谢朓的追慕。​​尾联:“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此联借古抒怀,收束全诗情感。​​“解道澄江净如练”​​:化用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名句,赞其精准捕捉江景的澄澈明净。李白借此表达对谢朓诗才的钦佩,亦暗含对其遭际的共情——两人均因直言被排挤,却以诗文留名。“令人长忆谢玄晖”​​:以“长忆”收尾,将个人孤独升华为对知音的永恒追慕。谢朓的“澄江净如练”既是实景描摹,亦隐喻高洁人格,李白借此自况,凸显其傲岸不屈的文人风骨。

4. 作品点评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具有极高的价值与独特魅力。以独特视角描绘金陵秋夜之景,为后世研究唐代城市风貌与文人情感提供素材。写作特色鲜明,想象奇崛,如“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将景物动态化;情景交融自然,借景抒发孤独、怀才不遇之感,展现其浪漫主义风格,在唐诗发展中彰显个性,对后世诗人创作有启发。“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巧妙化用,深化对知音与自身境遇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东坡送人守嘉州古诗,其中云:“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谪仙此语谁解道,请君见月时登楼。”上两句,全是李谪仙诗,故继之以“谪仙……登楼”之句。此格本出于李谪仙,其诗云:“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还忆谢玄晖。”盖“澄江净如练”即玄晖全句也。后人袭用此格,愈变愈工。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 谢玄晖最以“澄江净如练”得名,故李白云:“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却忆谢玄晖。

宋王直方《王直方诗话》

# 太白云:“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还忆谢玄晖。”至鲁直则云:“凭谁说与谢玄晖,休道澄江静如练。”……反其意而言之,盖不欲沿袭之耳。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

# 清气袅人。

不详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下一篇:唐·韩愈《杂说一·龙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