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án

朝代:唐作者:李贺浏览量:1
chuí
yáng
lǎo
yīng
ér
cán
duàn
huáng
fēng
guī
绿
bìn
nián
shào
jīn
chāi
piāo
fěn
zhōng
chén
huā
tái
chūn
luò
huā
zuò
huí
fēng
jiá
xiāng
cuī
zhī
shù
shěn
láng
qīng
qián
jiā
chéng

译文

垂杨的绿叶已老,莺鸟在哺育幼雏,柳絮不再吹绵,黄蜂儿已不见踪迹。头发漆黑的少年伴着金钗女郎,手执银壶,仍在琥珀美酒中沉溺。花台已经向暮,芳春就要告辞,晚风吹起了落花,正在半空中飞舞。夹城路结满榆荚,似在催游人归去,哦,夹城路,一条青钱铺就的路。

逐句剖析

"垂杨叶老莺哺儿":垂杨的绿叶已老,莺鸟在哺育幼雏,

"残丝欲断黄蜂归":柳絮不再吹绵,黄蜂儿已不见踪迹。

# 残丝:游丝也,虫类所吐之丝,飘浮空中。

"绿鬓年少金钗客":头发漆黑的少年伴着金钗女郎,

# 金钗客:指女郎。,年少:一作少年。,绿鬓:乌黑的头发。

"缥粉壶中沉琥珀":手执银壶,仍在琥珀美酒中沉溺。

# 琥珀:松柏树脂的化石,色淡黄或红褐,此指琥珀色的酒。,缥粉:青白色。

"花台欲暮春辞去":花台已经向暮,芳春就要告辞,

"落花起作回风舞":晚风吹起了落花,正在半空中飞舞。

"榆荚相催不知数":夹城路结满榆荚,似在催游人归去,

"沈郎青钱夹城路":哦,夹城路,一条青钱铺就的路。

# 夹城:唐代长安东城墙为双重城墙,中有路,很宽大,是帝王自宫中赴曲江、芙蓉园游览的通道。,青钱:榆荚,色白,成串,形似钱。,沈郎:晋代沈充,《晋书·食货志》载吴兴沈充铸小钱,谓之“沈郎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残丝曲》是唐代李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围绕暮春时节展开,描绘暮春之景,垂杨树叶变老,莺鸟忙着哺育幼鸟,蛛丝残断,黄蜂归巢。接着从景转入人事,刻画绿鬓年少者与金钗客,在壶中盛着美酒,享受宴饮之乐。诗借暮春景象与宴游场景,抒发春伤情怀,将情感巧妙融入青年男女惜春游宴情景中。写作手法善用比兴,以暮春自然景象起兴,象征美好时光的流逝;通过对景物和人事活动的描写,情景交融,将春伤之情隐于其中,语言凝练且富有表现力,用词精准。首联以景开篇,奠定暮春基调;颔联引入人事,展现宴游画面;后两联又回到春景,进一步渲染春光逝去的无奈与伤感,层层推进,情感愈发深沉。此诗是李贺诗歌作品,体现其不同的创作风格,展示出诗人的艺术创造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残丝曲》由唐代李贺创作。当时,结伴游春是昌谷旧俗。李贺自幼能文,贞元末已小有名气。暮春时节,他看到榆荚布满道路,落花在风中回旋飞舞,触景生情,感慨时光飞逝、春天难以挽留,心中满是愁思。在这样的情境下,他凭借敏锐的感触写下此诗。相较于他后期的诗作,此诗的情调没有那么悲凉,展现出其在特定时期对时光与自然的独特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借景抒情诗。它描绘了暮春景象与青年男女游宴情景,借垂杨叶老、残丝欲断等景象,抒发春伤情怀,展现诗人善用比兴、含蓄表意的创作特点。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垂杨叶老莺哺儿,残丝欲断黄蜂归”,垂杨、老叶是静态景物,描绘出暮春时节树木的状态;而莺哺儿、黄蜂归是动态场景,鸟儿哺育幼雏,黄蜂归巢,动态的生命活动与静态的景物相互映衬,生动展现出暮春特有的生机与衰落交织之景,使画面富有层次感。情景交融:“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舞”,诗人描写花台将暮、落花随风飘舞的景象,暮春花朵凋零的衰败之景,融入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感慨之情,借景抒情,情因景生,情景融为一体,传达出一种落寞与惆怅。拟人:“榆荚相催不知数”,将榆荚赋予了人的“相催”行为,仿佛榆荚在互相催促着生长、飘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榆荚繁多且在暮春时节纷纷飘落的状态,增添了诗歌的生动性与趣味性。

3. 分段赏析

首二句“垂杨叶老莺哺儿,残丝欲断黄蜂归”,诗人开篇描绘暮春景象,虽未直接点明“暮春”二字,却通过鲜明的物色传递出暮春氛围。垂杨树叶变老,暗示季节更迭;莺鸟忙着哺育幼鸟,展现生命的延续;蛛丝残丝欲断,黄蜂归巢,动静结合。生动的画面有力冲击感官,“垂杨”“莺”“残丝”“黄蜂”形象鲜明,层次分明。诗人运笔巧妙,将这些元素交织成一幅浑融画面,展现暮春之景的同时,也为后文情感抒发做铺垫。次二句“绿鬓年少金钗客,缥粉壶中沉琥珀”,此句转入人事活动。诗人仅用“绿鬓年少”“金钗客”“缥粉壶”“琥珀”词语,便勾勒出青春少年与妙龄女子,以及盛着美酒的画面,将青年男女游春宴饮场景生动呈现。未详细描述宴饮情景,却凭借艺术的启示力,让读者自行补充。将这两句与首二句结合,宴饮置于暮春背景下,引发思考。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重合,使诗句蕴含珍时惜逝情思,情感并非直白表述,而是在情景配合中自然流露,耐人寻味。后四句“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舞。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此部分写春光逝去。“花台”二句将花与春拟人化,本是春去花谢,诗人却反说花谢春归,落花为留住春天随风起舞,饱含系恋之情,背后隐含青年惜时感慨。落花努力能否留住春天的疑问,自然引出后两句。以榆荚繁多如钱夹道作答,四句诗隐含一问一答,构思巧妙,笔路活脱。诗人借此表达春光无可挽回逝去的无奈,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怅惘。

4. 作品点评

《残丝曲》是李贺诗作作品。此诗形象鲜明突出,色彩浓郁。垂杨、春莺、残丝、黄蜂等自然物象,绿鬓、金钗、落花、青钱等人事场景,都以其独特形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组章造意上,含蓄奇崛。诗人将春伤情怀寓于青年男女游春宴饮情景中,借暮春景象抒发时光易逝之感,不直白倾诉,却让情感在景物与人事交织中自然流露,引人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不过写蚕事将了,困人天气,不晓“沈琥珀”何谓?末,独赋榆钱,着“沈郎”尤劣。

宋刘辰翁

# 为乐惜钱,不知徒以催老。积于无用,化为土也,妙在隐约不尽。

清何义门

# 叶老莺雏,丝残蜂伴,言春光倏迈也。绿衣翠袖,玉譬醪,虽不必效丽娟之舞,而庭树几翻落矣。城隅榆荚,如沈充小钱之多。曾沉湎酣宴之人,亦知好景之易逝否?

清姚文燮《昌谷集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卢仝《月蚀诗》

下一篇:唐·李贺《野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