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洗红":不要洗红衣啊,
# 休洗红:乐府古题。乐府古辞有《休洗红》二首。
"洗多红色浅":一洗再洗,红色会变浅。
"卿卿骋少年":亲爱的人儿骑上马,放辔驰骋要趁少年,
# 骋少年:放荡不羁的青年。骋,矜夸。,卿卿:男女的爱称。这里用来称呼所爱恋的男子。
"昨日殷桥见":昨日送你出征,与你相别在桥畔。
# 殷桥:桥因洗红而赤。
"封侯早归来":封侯之日早早归来,
"莫作弦上箭":不要作那弦上的箭。
# 弦上箭:比喻一去不复返。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闺怨诗。通过女子送别情郎时的叮咛,既流露依依不舍之情,又暗含功成名就的期许,语言简练而情意绵长,展现了离别之际的复杂心绪。
2. 写作手法
比兴:“休洗红,洗多红色浅”以衣物褪色起兴,引出红颜易老的主题。前句写物,后句喻人,通过具体物象引发深层含义。比喻:“莫作弦上箭”将离别的男子比作离弦之箭,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女子对恋人一去不返的担忧。
3. 分段赏析
“休洗红,洗多红色浅”:开篇以乐府民歌典型的比兴手法展开,借衣物褪色暗喻红颜易老。红纱绢经多次洗涤必然褪色,正如相思日久容颜憔悴。这种由物及人的表达方式,既保留了民歌的质朴本色,又赋予诗句更深层的象征意义。诗句中“红”字重复出现,既指衣物原色,又暗喻青春容颜,形成巧妙的双关。“卿卿骋少年,昨日殷桥见”:诗句转入叙事,采用生动活泼的口语化表达。“卿卿”的昵称尽显恋人间的亲密,“骋少年”三字则活画出少年策马扬鞭的英姿。后句点明昨日殷桥相见的场景,平实的叙述中暗含离别在即的不舍。这种白描手法既保留了民歌本色,又为下文抒情做好铺垫。“封侯早归来,莫作弦上箭”:结句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将远行的恋人比作离弦之箭。前句“封侯”寄托对建功立业的期许,后句“早归”则流露依依不舍之情。比喻生动传神,既写出远行之迅疾,又暗含一去不返的担忧。全诗在质朴口语与深沉情感之间取得完美平衡,展现了民歌“言短情长”的艺术魅力。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运用比兴手法,语言明快凝练,在质朴的叮嘱中饱含深情。少女对情人的殷切期盼跃然纸上,感情真挚动人。虽以女子口吻抒写别情,想象独特,但仍可见模仿前人的痕迹。
# 古意。
宋吴正子、刘辰翁《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
# “言红莫洗,洗多则色浅,以比人莫骋,骋则易老。昨目见,见其骋少年,故嘱之日:‘封侯拟早归来,莫作弦上箭,一去而不返。’盖以其骋,故恐其不返。”
明末清初曾益《昌谷集注》
# 征夫远别,闺中嘱其早归。言颜色易衰,青春易迈,莫如弦笘之一去不归,致久负芳容也。
清姚文燮《昌谷集注》
# 其源出于崔氏《酿面辞》。
清丘象升《昌谷集句解定本》
# 古诗:“休洗红,洗多红色淡。不惜故缝衣,记得初按茜。人寿百年能几何?后来新妇今为婆。”长吉盖拟其调而意则殊也。
清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
# 《休洗红》、《西洲曲》皆古乐府题,长吉自出机杼,飞卿转入窠臼,人才悬殊,岂止升斗!
清陆蓥《问花楼诗话》
上一篇:唐·徐铉《景阳台怀古》
下一篇:唐·卢仝《新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