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péng
jīng
sōng
mén
guān
shí
jìng
miǎn
huái
怀
xiè
kāng
shī
shū
yóu
lǎn
zhī
zhì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xiè
gōng
zhī
péng
yīn
yóu
sōng
mén
fāng
kuī
shí
jìng
jiān
qióng
jiāng
yuán
jiāng
fēng
qīng
xīn
hún
qián
shǎng
suǒ
jiàn
hòu
lái
dào
kōng
cún
kuàng
shǔ
lín
fàn
měi
ér
zhōu
zhǔ
xuān
yàng
shuǐ
xiàng
dōng
zhāng
liú
zhí
nán
bēn
kōng
méng
sān
chuān
huí
qiān
hūn
qīng
guì
yǐn
yáo
yuè
绿
fēng
míng
chóu
yuán
shuǐ
huò
cǎi
jīn
jīng
lùn
jiāng
xué
xiān
qín
gāo
yán

译文

谢灵运先生曾经由此泛舟鄱阳湖,并游览松门山。我也刚刚从那里仰望山上的石镜,并顺流上达流水尽头。此行是继承谢公的风雅传统和精神,不仅仅是来这里散心。前辈的高见超迈,我辈何处寻真知?现在正临大水汛时期,浩浩洋洋,无比壮美,而没有江岸边激流的喧闹。漾水向东方流去,漳水向正南方奔逝。两水与湖交汇处的夜晚空空朦朦,蜿蜒千里,一派混沌。天空明月隐蔽在青青的桂花树丛,愁猿的哀啼笼罩着翠绿的枫林。江中也许可以采到碧绿的水玉,可是炼金丹的秘诀何处可寻?我要学仙去了,希望可以与仙人琴高谈心。

逐句剖析

"谢公之彭蠡":谢灵运先生曾经由此泛舟鄱阳湖,

"因此游松门":并游览松门山。

"余方窥石镜":我也刚刚从那里仰望山上的石镜,

"兼得穷江源":并顺流上达流水尽头。

"将欲继风雅":此行是继承谢公的风雅传统和精神,

# 将欲:自注:一作欲将。

"岂徒清心魂":不仅仅是来这里散心。

"前赏逾所见":前辈的高见超迈,

"后来道空存":我辈何处寻真知?

"况属临泛美":现在正临大水汛时期,浩浩洋洋,无比壮美,

"而无洲渚喧":而没有江岸边激流的喧闹。

"漾水向东去":漾水向东方流去,

"漳流直南奔":漳水向正南方奔逝。

"空濛三川夕":两水与湖交汇处的夜晚空空朦朦,

"回合千里昏":蜿蜒千里,一派混沌。

"青桂隐遥月":天空明月隐蔽在青青的桂花树丛,

"绿枫鸣愁猿":愁猿的哀啼笼罩着翠绿的枫林。

"水碧或可采":江中也许可以采到碧绿的水玉,

"金精秘莫论":可是炼金丹的秘诀何处可寻?

"吾将学仙去":我要学仙去了,

"冀与琴高言":希望可以与仙人琴高谈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入彭蠡经松门观石镜缅怀谢康乐题诗书游览之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诗人借游览彭蠡湖、松门,观石镜之事,缅怀谢灵运,表达对其风雅的追慕及自身隐逸之志。开篇由谢公游历引出自身行程,中间抒发对历史与当下的感慨,结尾借景抒情,直抒学仙之志。此诗意境雄浑又不失清幽,展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风格与深厚情感,体现其对历史的思考与人生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怀古出游诗。诗歌描绘了诗人进入彭蠡湖经松门观石镜的游历过程,途中展现了彭蠡湖的水、松门等山水景色,以及青桂、绿枫、愁猿等动植物。诗人在缅怀谢灵运的同时,表达了对其风雅的追慕,又借“吾将学仙去,冀与琴高言”等句,抒发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怀。

2. 写作手法

用典:诗人缅怀谢灵运,并提及“将欲继风雅”,以谢灵运的风雅来表明自己的志趣追求。此外,“吾将学仙去,冀与琴高言”一句运用琴高的典故,琴高是传说中的仙人,诗人借此表达自己想要学仙隐逸的愿望,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借景抒情:诗中通过描写“青桂隐遥月,绿枫鸣愁猿。”等景色,用青桂、明月、绿枫、愁猿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寂寥的氛围,寄托了诗人的怀古之情与内心的感慨。虚实结合:诗中对彭蠡湖、松门、石镜等现实景色的描写为实,而“吾将学仙去,冀与琴高言。”中关于学仙与仙人交谈的内容则为虚,通过虚实结合,拓展了诗歌的意境,使诗歌更富有浪漫色彩。对比:“前赏逾所见,后来道空存。”将前人谢灵运的游览经历与自己当前的所见所感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谢灵运的追慕以及对时光流转、古今变化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开篇四句,诗以谢灵运游历彭蠡湖、松门起笔,引出自身行程。“窥石镜”“穷江源”,既写当下活动,又显诗人游历之广与探索精神,为后文抒情做铺垫。中间八句,诗人表明欲继谢灵运风雅,而非仅求心净。借“前赏”“后来”对比,叹前人经历远超自己,风雅之道似已空存。再描绘彭蠡湖泛舟之美与宁静,助诗人深化对历史和当下的感悟。后八句,先勾勒湖水、河流奔腾,傍晚三川空濛、大地昏暗的壮阔景象;再刻画青桂隐于月、绿枫传猿啼的清幽画面,兼以水中碧玉、金精奥秘,增添神秘氛围。最后直抒学仙之志,欲与仙人琴高交谈,升华情感,尽显超脱尘世的隐逸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白帝》

下一篇:唐·薛逢《侠少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