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ān
rén

朝代:唐作者:李贺浏览量:1
tán
qín
shí
shàng
fān
fān
xiān
rén
shǒu
chí
bái
luán
wěi
sǎo
nán
shān
yún
鹿
yǐn
hán
jiàn
xià
guī
qīng
hǎi
bīn
dāng
shí
hàn
shū
bào
táo
huā
chūn

译文

在石壁上弹琴的那位,不知是哪位仙尊。手中拿着白鸾尾翎,要在深夜里扫除南山的白云。是鹿就应该去寒涧饮水呀,是鱼就应该栖身于清海之滨。为何装作神仙到汉武内廷上书,说瑶池的桃花如何如何缤纷。

逐句剖析

"弹琴石壁上":在石壁上弹琴的那位,

"翻翻一仙人":不知是哪位仙尊。

# 翻翻:翩翩的样子。

"手持白鸾尾":手中拿着白鸾尾翎,

# 白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祥瑞之鸟。,持:拿着。

"夜扫南山云":要在深夜里扫除南山的白云。

# 南山:终南山。,夜扫:深夜里扫除。

"鹿饮寒涧下":是鹿就应该去寒涧饮水呀,

"鱼归清海滨":是鱼就应该栖身于清海之滨。

"当时汉武帝":为何装作神仙到汉武内廷上书,

"书报桃花春":说瑶池的桃花如何如何缤纷。

# 桃花:王母仙桃树开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仙人》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五言古诗。此诗前六句描绘仙人手持白鸾尾、夜扫南山云的超然形象,展现其远离尘嚣、与鹿饮寒涧、鱼归清海的清静意境,营造出飘逸出尘的浪漫氛围。后两句陡然转折,揭露仙人趋炎附势的本质——为迎合君主而急不可待地奏报桃花开放的世俗喜讯。末二句“当时汉武帝,书报桃花春”作为全诗诗眼,以反讽笔法打破前文的空灵意境,将仙人的神圣性消解于对权力谄媚的世俗行为中,形成强烈的批判张力,暗含对现实中阿谀奉承之风的讽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讽刺诗。诗歌前六句构建仙人超然物外的飘逸形象,展现其与鹿饮寒涧、鱼归清海的清静意境,营造出空灵出世的浪漫氛围。末二句“当时汉武帝,书报桃花春”作为全诗诗眼,以反讽笔法打破前文的空灵意境,将仙人的神圣性消解于对权力谄媚的世俗行为中,形成强烈的批判张力,暗含对现实中阿谀奉承之风的讽刺。

2. 分段赏析

“弹琴石壁上,翻翻一仙人”两句以动态画面开篇,刻画仙人于石壁前弹琴的飘逸姿态。“翻翻”二字既形容仙人衣袂翻飞的轻盈,又暗含其超脱凡尘的灵动气质,通过动作细节暗示其不拘礼法的仙人身份。“手持白鸾尾,夜扫南山云”承接前文,以“白鸾尾”这一神话意象强化仙人身份,象征其驾驭祥瑞的能力;“夜扫云”则通过日常化的行为描写,将仙人的逍遥生活具象化,营造出清冷孤寂的仙境氛围,与尘世喧嚣形成鲜明对比。“鹿饮寒涧下,鱼归清海滨”两句转向自然意象的铺陈,以鹿、鱼等意象构建和谐的生态图景。寒涧与清海的冷色调呼应前文的“白鸾”“夜云”,进一步强化仙境的纯净特质,同时暗示仙人远离世俗纷争、与自然共生的理想化存在状态。“当时汉武帝,书报桃花春”陡然转折,以历史典故点破前文虚妄。汉武帝求仙问道的史实与“桃花春”的世俗喜讯形成反差,揭露仙人本质实为权力附庸;“书报”一词暗含对阿谀逢迎行为的讽刺,全诗至此从空灵意境跌落现实批判,完成从赞美到揭露的戏剧性反转。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崔元翰《雨中对后檐丛竹》

下一篇:唐·储光羲《玉真公主山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