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wáng
wēi

朝代:唐作者:崔颢浏览量:2
sān
shí
lín
jiāng
chū
shēn
cháng
shì
biān
chūn
fēng
chuī
qiǎn
cǎo
liè
piān
piān
chā
liǎng
xiāng
míng
gōng
xīn
shàng
xián
shè
shēn
yìn
tóu
huāng
quán
shàng
gòng
qīng
jiǔ
zhōng
liáo
xiān
xiāng
kàn
wèi
yǐn
kòu
yōu
yàn
fēng
huǒ
chén
gāo
tiān
cháng
jiù
dōng
běi
zhàn
jiě
chéng
quán
bào
guó
xíng
nàn
lái
jiē
gòng
rán

译文

有一位年方三十的羽林将军,一生多次为国戍边。春风和煦吹拂着原上的浅草,马蹄踩在上面轻盈快捷。战士们带着箭彼此对视一下,在弓上装上新弦。进入深深的山谷去射杀麋鹿,到荒野的溪涧里饮战马。在马上频频取酒对饮,在田野上姑且割取猎获的野兽肉下酒。喝酒还未尽兴,少数民族军队正进犯我幽州郡。战火连绵不息,胡人军队扬起的尘土漫天盖地。立即向东北长驱进军去救援幽州,经过奋战终于打败了敌人保住了幽州城。边将在国家危难之时前往解救,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的。

逐句剖析

"三十羽林将":有一位年方三十的羽林将军,

# 三十:指三十岁。

"出身常事边":一生多次为国戍边。

"春风吹浅草":春风和煦吹拂着原上的浅草,

"猎骑何翩翩":马蹄踩在上面轻盈快捷。

# 翩翩:轻快的样子。

"插羽两相顾":战士们带着箭彼此对视一下,

# 插羽:古时在紧急文章上插羽以示急迅。

"鸣弓新上弦":在弓上装上新弦。

# 新上弦:一作“亲上弦”。

"射麋入深谷":进入深深的山谷去射杀麋鹿,

# 麋:麋鹿,也称“四不像”。

"饮马投荒泉":到荒野的溪涧里饮战马。

# 投荒:一作“向寒”。

"马上共倾酒":在马上频频取酒对饮,

"野中聊割鲜":在田野上姑且割取猎获的野兽肉下酒。

# 鲜:鲜肉。此指猎获的野兽之肉。

"相看未及饮":喝酒还未尽兴,

# 饮:一作“醉”。

"杂虏寇幽燕":少数民族军队正进犯我幽州郡。

# 寇:一作“入”。

"烽火去不息":战火连绵不息,

# 去:一作“知”。

"胡尘高际天":胡人军队扬起的尘土漫天盖地。

# 际:至,接近。,尘:一作“山”。

"长驱救东北":立即向东北长驱进军去救援幽州,

"战解城亦全":经过奋战终于打败了敌人保住了幽州城。

# 战解城亦全:一作“转战解城全”。解:结束。全:保全。

"报国行赴难":边将在国家危难之时前往解救,

# 行赴:前往。

"古来皆共然":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王威古》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围绕三十岁羽林将军的边疆生涯,将日常游猎与突发战事交织,生动展现戍边将士保家卫国的赤胆忠心。本诗以简洁语言塑造人物,首句“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边”直入主题,后续通过“射麋入深谷”等动作强化其英勇形象。第六句从游猎的“春风吹浅草,猎骑何翩翩”的闲适,陡然转至“烽火去不息,胡尘高际天”的紧张,节奏把控精妙;环境描写烘托氛围,或衬惬意,或显危急。全此诗以丰富内容、多样手法,深刻诠释爱国精神,作为边塞诗生动呈现唐代边塞生活图景与将士崇高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

崔颢(?~754),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进士,官太仆寺丞、试太子司议郎摄监察御史、司勋员外郎,又称崔司勋。崔颢的诗早期多写闺情,流于纤艳;后期多写边塞诗,诗风变为雄浑奔放。其《黄鹤楼》诗意境高远,相传为李白所倾服。另有代表作品《古游侠呈军中诸将》《雁门胡人歌》。作品集有《崔颢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边塞诗,诗中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位边通战士,展现了边塞战士,们的生活与战净来临时的行动,表现了作者对战士们豪迈性格的赞美与保家卫国高尚品格的歌颂。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美衬丑。在“烽火去不息,胡尘高际天”两句中,“烽火不息”“胡尘漫天”描绘出敌人侵略时嚣张跋扈、气焰熏天的丑恶行径,此为“丑”;而主人公及其战友面对这般来势汹汹的敌人,毅然“长驱救东北,战解城亦全”,展现出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此为“美”。诗句以敌之“丑”反衬将士之“美”,凸显戍边将士的高大形象。

3. 分段赏析

开篇“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边”两句作为第一层,其意在于:有一位年至三十的羽林将军,生平屡屡为国戍守边疆。此二句简要交代诗中主人公的身份,勾勒出一位将身心奉献给边防事业的将军形象。“春风吹浅草,猎骑何翩翩。插羽两相顾,鸣弓新上弦”四句构成第二层,描绘这位边将与其战友在前往游猎途中的情景。这四句诗风格清新俊逸,满溢着新生力量的蓬勃朝气,流转着轻盈明快之美。“射麋入深谷,饮马投荒泉。马上共倾酒,野中聊割鲜”四句为第三层,讲述游猎的具体过程。前两句展现主人公游猎时的娴熟技艺与辛劳,后两句则呈现出一种野外的趣味,洋溢着浪漫气息,风格刚健豪迈。“相看未及饮,杂虏寇幽燕。烽火去不息,胡尘高际天。长驱救东北,战解城亦全”六句作为第四层,叙述一次战斗的经过。在游猎途中战争爆发,接到命令后即刻长途奔袭前往救援,最终取得胜利。“烽火”两句既写出敌人的嚣张气焰,又从侧面烘托出主人公及其战友的英勇善战。这部分局势骤变,从之前轻松的游猎转为紧张的战斗,节奏迅速,紧张却不惨烈。因为在戍边将士眼中,战争是司空见惯之事,转战沙场本就是他们的职责所在。结尾“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两句为第五层,借主人公之口抒发其对国家的赤胆忠心,他们时刻准备着为国捐躯,以保卫国家安宁为使命。如此一来,将全诗的思想境界提升到新的高度,堪称义薄云天。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鲍君徽《东亭茶宴》

下一篇:唐·佚名《中宗祀昊天乐章·告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