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甲第高入云":京城长安豪门贵族的宅邸高入云端,
# 甲第:甲等府第。豪门贵族的宅第。,长安:长安城。长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汉、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谁家居住霍将军":昔日霍光的宅邸不知道现在居住着谁家。
# 谁家:哪一家。
"日晚朝回拥宾从":他们出入都是宾仆簇拥,声势吓人,
# 拥宾从:簇拥着宾客随从。前呼后拥。,朝回:上朝回来。,日晚:每日晚上。
"路傍揖拜何纷纷":长安道上随处可见他们相互作揖打躬乱纷纷的景象。
# 纷纷:多而杂乱。众多貌。,何:何其。多么。,揖拜:作揖叩拜。揖,古代的拱手礼。拜,叩头礼。,路傍:路旁。
"莫言炙手手可热":别看他们这些权贵现在繁华鼎盛、炙手可热,
# 炙手:炙热烫手。比喻权势炽盛。,莫言:不要言语。别说。
"须臾火尽灰亦灭":可能要不了多久也会像烟消火尽灰亦灭一样。
# 须臾:顷刻。
"莫言贫贱即可欺":不要说贫贱就可以随意欺负,
# 即:就。便。,贫贱:贫穷卑贱。
"人生富贵自有时":要知人生的贫富自有定时,一时贫贱也只是尚未到来而已。
"一朝天子赐颜色":说不定哪一天皇帝就赐给你高位权势,
# 颜色:颜面和脸色。,天子:古以君权为天神所授,故称帝王为天子。,一朝:一天早晨。一旦。
"世上悠悠应始知":世事悠悠,现在应该知晓。
# 始:一作自。,应:一作君。,悠悠:辽阔无际;遥远。指世俗之人,众人。引申为庸俗,荒谬。,世上:世界上。人世间。上:一作事。
盛唐诗人
崔颢(?~754),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进士,官太仆寺丞、试太子司议郎摄监察御史、司勋员外郎,又称崔司勋。崔颢的诗早期多写闺情,流于纤艳;后期多写边塞诗,诗风变为雄浑奔放。其《黄鹤楼》诗意境高远,相传为李白所倾服。另有代表作品《古游侠呈军中诸将》《雁门胡人歌》。作品集有《崔颢诗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长安道》是崔颢创作的七言古诗,也是一首咏史诗。此诗借对权贵的刻画与议论,深刻展现了诗人对世态炎凉、人生起伏的洞察,极具现实讽喻意味。
2. 写作手法
夸张:“长安甲第高入云”诗句中“高入云”通过极度夸大房屋高度,突出霍将军府第的巍峨显赫,以艺术化的渲染强化其权势地位的非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鲜明印象。
3. 分段赏析
“长安甲第高入云,谁家居住霍将军”两句开篇以夸张之笔描绘长安城中贵族府邸的宏伟壮观,“高入云”极言府邸之巍峨,暗示居住者权势滔天。紧接着以设问引出“霍将军”,借汉代霍光指代当时权贵,为后文对权贵的描写与议论埋下伏笔。“日晚朝回拥宾从,路傍揖拜何纷纷”两句是对权贵生活场景的刻画。描绘了霍将军傍晚朝罢归来,众多宾从簇拥的热闹场面,以及路边行人纷纷揖拜的景象。通过“拥宾从”“揖拜纷纷”等细节,生动展现出权贵的煊赫威势,以及当时世人对权贵的谄媚之态。“莫言炙手手可热,须臾火尽灰亦灭”笔锋陡然一转,发出警示。“炙手可热”形象地描绘出权贵权势鼎盛、气焰嚣张的状态,然而“须臾火尽灰亦灭”,用火焰熄灭作比,指出这种权势不会长久,终会走向消亡,蕴含着对权贵的警示与对其命运的预判。“莫言贫贱即可欺,人生富贵自有时”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劝诫。告诫人们不要因为他人贫贱就肆意欺辱,因为人生富贵皆有定数,时机到来时,命运可能会发生转变。此句展现出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思考,也包含着对社会上嫌贫爱富现象的批判。“一朝天子赐眼色,世上悠悠应始知”则点明人生富贵的关键因素——天子赏识。意思是一旦得到天子的青睐,那些世俗之人就会开始重视这个人。此句既表达出对人生机遇无常的感慨,也暗含对世态炎凉的讽刺,讽刺世人以权势地位取人的庸俗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