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唐作者:崔颢浏览量:2
cháng
ān
chéng
zhōng
yuè
liàn
jiā
jiā
chí
zhēn
xiàn
线
xiān
qún
pèi
kōng
zhī
tiān
shàng
rén
jiān
xiāng
jiàn
cháng
xìn
shēn
yīn
zhuǎn
yōu
yáo
jiē
jīn
shǔ
yíng
liú
bān
chóu
xiàn
hàn
sān
gēng
kàn
dǒu
niú

译文

在长安城中的月光如同丝绸一般亮丽,家家户户都在这晚上缝补衣衫。这些华丽的长裙和美丽的佩饰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天上和人间无法相见。皇家宫殿里的夜色愈发深沉,空寂的台阶上萤火虫静静地流淌。就在这个夜晚,班姬的心中充满了忧愁,无法入睡,她仰望星空,直到银河渐渐隐去,才慢慢睡去。

逐句剖析

"长安城中月如练":在长安城中的月光如同丝绸一般亮丽,

"家家此夜持针线":家家户户都在这晚上缝补衣衫。

"仙裙玉佩空自知":这些华丽的长裙和美丽的佩饰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天上人间不相见":天上和人间无法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皇家宫殿里的夜色愈发深沉,

# 长信:长信宫,古代宫殿名,位于西汉都城长安城内东南隅。

"瑶阶金阁数萤流":空寂的台阶上萤火虫静静地流淌。

# 金阁:饰金的阁,华美的阁。,瑶阶:玉砌的台阶,亦用作石阶的美称。

"班姬此夕愁无限":就在这个夜晚,班姬的心中充满了忧愁,无法入睡,

# 班姬:指班婕妤,西汉人。汉成帝时被选入宫,立为婕妤。后为赵飞燕所谮(zèn,诬陷,诋毁),退处东宫,作赋自伤。

"河汉三更看斗牛":她仰望星空,直到银河渐渐隐去,才慢慢睡去。

# 斗牛: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庾信《哀江南赋》:“路已分于湘汉,星犹看于斗牛。”,河汉:银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七夕》为唐代诗人崔颢所作的一首诗。此诗别具匠心,诗人以独特视角,将家喻户晓的牛郎织女传说故事,与历史人物班婕妤的经历巧妙相连,展开对比。开篇描绘长安城中七夕之夜,月光皎洁似练,家家户户女子忙于穿针引线乞巧的热闹场景,充满生活气息。随后笔锋一转,引入天庭与人间不得相见的无奈,为后文情感抒发埋下伏笔。接着描述长信宫的幽深清冷,班婕妤在其中百无聊赖地数着流萤,尽显孤独寂寞。在这七夕良辰,她满怀忧愁,深夜凝望银河中的牵牛星,其落寞与民间女子的祈愿形成鲜明反差。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委婉地寄托了愿天下有情人皆能长相厮守、永不分离的美好愿景,也流露出对宫中女子不幸命运的同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

崔颢(?~754),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进士,官太仆寺丞、试太子司议郎摄监察御史、司勋员外郎,又称崔司勋。崔颢的诗早期多写闺情,流于纤艳;后期多写边塞诗,诗风变为雄浑奔放。其《黄鹤楼》诗意境高远,相传为李白所倾服。另有代表作品《古游侠呈军中诸将》《雁门胡人歌》。作品集有《崔颢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崔颢的《七夕》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七夕抒怀诗。前半部分描绘长安七夕夜民间女子穿针乞巧的热闹场景,后半部分刻画皇宫内失宠妃子在长信宫的寂寥愁苦,通过对比展现民间自由生活与宫廷女子命运的不同,也表达了诗人对宫中女子不幸命运的同情,含蓄委婉地将讽喻之意藏于诗句之中。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人将人间欢乐与宫中孤寂作对比,描绘了长安城中百姓在七夕之夜家家持针线乞巧的热闹欢乐和宫中女子的孤独寂寞,这种对比突出了宫中女子的哀怨和凄凉;将天上牛郎织女与人间弃妇对比,牛郎织女虽相隔天河,但每年七夕尚可相见,但宫中的女子却被帝王冷落,与所爱之人“天上人间不相见”,连相聚的机会都没有,表达了人间弃妇的愁苦和无奈。

3. 分段赏析

诗歌前半部分描绘长安七夕民间妇女穿针乞巧的风俗:“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诗人开篇以如练月光勾勒出长安城的七夕夜色,月色澄澈,为节日铺就浪漫底色。继而“家家”一词,生动展现出全城参与的热闹场景,家家户户女子专注穿针引线,祈求心灵手巧、幸福美满,将节日的欢乐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笔锋陡然一转,从人间欢腾转向天庭传说,牛郎织女虽身着仙裙玉佩,却只能隔河相望,不得相见,暗合民间女子对美好姻缘的期盼,也为后文情感转折埋下伏笔,在热闹中注入一丝怅惘。​后半部分笔触转向皇宫内苑:“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诗人以“长信”点明宫廷之地,用“深阴”“幽”等字,勾勒出深宫的阴冷与寂寥。“瑶阶金阁”看似华丽,却唯有流萤点点,失宠妃子在其中百无聊赖地数着萤火虫,时光在孤独中缓慢流逝。“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点出历史人物班婕妤,七夕良辰本应是团圆相聚之时,她却满怀愁绪,在三更深夜凝望银河中的牵牛、织女星。民间女子穿针乞巧,祈愿幸福;班姬却困于深宫,空对星河,两相对比,鲜明展现出宫中女子虽身份高贵,却失去自由与真情的可悲境遇,也暗含对封建宫廷制度的批判。

4. 作品点评

崔颢通过民间与宫廷场景的强烈对比,在七夕佳节的热闹与深宫的寂寥碰撞中,既寄托了对民间自由生活的肯定,也表达了对宫中女子不幸命运的同情,更以含蓄委婉的方式,将讽喻之意藏于诗句之中,使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与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昌龄《旅望·一作出塞行》

下一篇: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