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见南山":走出家门就看到了南山,
# 见:一作上。
"喜逐松径行":心中欢喜便沿着松间小径前行。
"穷高欲极远":一心想着往高处走,想要望尽远方,
"始到白云亭":就这样终于来到了白云亭。
"长山绕井邑":连绵的山峦环绕着城镇村落,
"登望宜新晴":在晴朗的天气里登上白云亭眺望,景致正相宜。
"州渚曲湘水":那曲折的湘水萦绕着州中的岛屿,
"萦回随郡城":水流迂回,一直伴随着郡城。
"九疑千万峰":九疑山的千万座山峰,
"嵺嵺天外青":高远而呈现出一片青幽之色,仿佛在天外一般。
"烟云无远近":烟云无论远近,
"皆傍林岭生":都在山林岭壑间弥漫而生。
"俯视松竹间":低头俯视松竹之间,
"石水何幽清":石间的流水是多么幽静清澈啊。
"涵映满轩户":那水光映照,充满了轩窗门户,
"娟娟如镜明":美好而明亮,如同镜子一般。
"何人病惛浓":不知是哪位病人昏昏沉沉,
"积醉且未醒":沉醉许久还没有清醒。
"与我一登临":要是能和我一起登上这白云亭,
"为君安性情":我会让你安下心来,舒缓情绪。
唐代文学家
元结(719~772),唐代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河南鲁山人。天宝进士,乾元二年,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元结作诗几乎不写近体,内容富有现实性。其诗以五言古风为主,质朴淳厚,笔力遒劲,颇具特色。其散文亦多涉及时政,风格古朴。代表作品有诗《舂陵行》《贼退示官吏》,散文《右溪记》《菊圃记》。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写景抒怀诗。诗歌描绘了诗人沿松径登上白云亭,饱览长山环绕、湘水萦回、群峰青影、烟云缭绕、石水幽清等景色,并邀醉酒之人同赏以安定性情,表达了悠然自得的闲情逸致。
2. 分段赏析
“出门见南山,喜逐松径行”两句点明诗人出门便望见南山,心中欢喜,沿着松间小路前行。一个“喜”字直抒胸臆,展现出诗人对南山景色的喜爱,也为后文的登山观景做铺垫,自然引出下文的游览行程。“穷高欲极远,始到白云亭”两句描述诗人一心想要登上高处、眺望远方,经过一番跋涉,终于抵达白云亭。“穷高”“极远”体现出诗人对登高望远的渴望,“始到”则强调了到达白云亭的不易,也暗含着到达后的欣喜。“长山绕井邑,登望宜新晴”两句写登上白云亭后所见,连绵的山脉环绕着城邑,在雨过天晴之时,最适宜登高远望。既描绘出山川与城邑的位置关系,又点明观景的最佳天气,为后续具体的景色描写营造氛围。“州渚曲湘水,萦回随郡城”两句描绘湘江曲折流经州渚,环绕着郡城蜿蜒前行的景象。“曲”“萦回”生动地展现出湘水的曲折之态,使读者仿佛看到江水在大地上缓缓流淌、萦绕城郭的画面。“九疑千万峰,嵺嵺天外青”两句刻画九嶷山的众多山峰,高耸入云,在天际呈现出一片青翠之色。“千万峰”突出山峰数量之多,“嵺嵺天外青”则从视觉和空间角度,展现出九嶷山的巍峨高峻与悠远青翠。“烟云无远近,皆傍林岭生”两句描写无论远近,烟云都在山林间缭绕升腾。“无远近”强调烟云弥漫的范围之广,生动地勾勒出一幅云雾与山林相互交融的朦胧画面,增添了景色的层次感与神秘感。“俯视松竹间,石水何幽清”两句写诗人俯视白云亭下的松竹之间,石间溪水清幽澄澈。“俯视”点明观察视角,“幽清”二字简洁凝练地概括出溪水的特点,给人以静谧、清爽之感。“涵映满轩户,娟娟如镜明”两句描绘溪水倒映在轩窗之上,明亮如镜,光影柔美。“涵映”写出溪水倒映的动态之美,“娟娟如镜明”则通过比喻,将溪水的清澈明亮、光影的柔和展现得淋漓尽致。“何人病惛浓,积醉且未醒。与我一登临,为君安性情”几句,诗人发出感慨,询问是何人如此昏沉沉醉,邀请其一同登临白云亭,相信可以使其心境安宁。以问句和邀请的方式,将自然景色对人心灵的治愈作用委婉道出,升华了诗歌主题。
上一篇:唐·欧阳衮《雨》
下一篇:唐·赵嘏《上令狐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