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óng
chén
yuàn

朝代:唐作者:元结浏览量:2
nóng
chén
suǒ
yuàn
nǎi
gàn
rén
zhǔ
shí
tiān
xīn
rán
yuàn
fēng
jiāng
lùn
cǎo
huàn
shuō
kūn
chóng
xún
huí
gōng
què
páng
yóu
zhāo
shì
lèi
jìn
guī
tián
yáo
sòng
ruò
cǎi
zhī
yán
dāng

译文

农民臣子有什么可怨恨的呢,竟然想要去求见君主。他们不知上天意志,徒然埋怨风不调雨不顺。田里庄稼歉收,虫害又很严重。当朝言路闭塞无处申述,只好来到京城,徘徊在宫阙门外,也无法见到皇帝吐露自己的悲苦。整天在都城里痛哭,泪水都哭干了才回到乡里。但愿我的这首诗能被朝廷采诗之官收集去,当有助于皇帝了解民情,纠正时政之弊端。

逐句剖析

"农臣何所怨":农民臣子有什么可怨恨的呢,

"乃欲干人主":竟然想要去求见君主。

# 人主:古时专指一国之主,即帝王。即庄稼歉收、昆虫为害的情景。,干:干谒。有所企图或有所要求而求见(显达之人)。

"不识天地心":他们不知上天意志,

# 不识天地心:不知道天意是什么,光是埋怨风雨不调顺是没有用的。

"徒然怨风雨":徒然埋怨风不调雨不顺。

# 徒然:白白的。

"将论草木患":田里庄稼歉收,

# 草木患:庄稼歉收的情景。患:意动用法。,将论:皆“打算(向皇帝)说”的意思。

"欲说昆虫苦":虫害又很严重。

# 昆虫苦:昆虫为害的情景。苦:意动用法。,欲说:“打算(向皇帝)说”的意思。

"巡回宫阙傍":当朝言路闭塞无处申述,只好来到京城,

"其意无由吐":徘徊在宫阙门外,也无法见到皇帝吐露自己的悲苦。

# 其意无由吐:农臣的怨气无从吐诉。无由:指没有门径和机会。

"一朝哭都市":整天在都城里痛哭,

# 一朝哭都市:“一朝”二句:农臣无奈只好在京都痛哭,一天泪尽,又回到乡里。

"泪尽归田亩":泪水都哭干了才回到乡里。

"谣颂若采之":但愿我的这首诗能被朝廷采诗之官收集去,

# 谣颂若采之:“谣颂”二句:采诗官如果采到这首诗,诗中所说的情况是可补时政之缺失的。古代朝廷设采诗之官,专采民间歌谣,以察民情。

"此言当可取":当有助于皇帝了解民情,纠正时政之弊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农臣怨》是唐代元结所作一首乐府诗,属于《系乐府》十二首中的第九篇。《系乐府》十二首创作于天宝十载,堪称盛唐时期新乐府诗的先声。这首诗借咏叹前朝之事,巧妙地托古讽今,尖锐地批判了朝廷的失政行为,直接抒发了农民积压已久的怨愤,对时政存在的弊端揭露得入木三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

元结(719~772),唐代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河南鲁山人。天宝进士,乾元二年,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元结作诗几乎不写近体,内容富有现实性。其诗以五言古风为主,质朴淳厚,笔力遒劲,颇具特色。其散文亦多涉及时政,风格古朴。代表作品有诗《舂陵行》《贼退示官吏》,散文《右溪记》《菊圃记》。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怀古诗。诗中描绘了农民的生活状况和内心诉求。作者站在农民的角度,展现了他们面对自然灾害和生活困境时的无奈与悲愤。农民想要向君主诉说草木、昆虫所遭受的苦难,却因无法接近君主而无法表达心意。反映了社会的现实问题,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2. 分段赏析

“农臣何所怨,乃欲干人主。”诗歌开篇以设问直入主题,引发读者好奇,究竟是何种怨愤,竟让农臣想要向君主申诉。这一问,直接点明诗歌聚焦于农臣的怨情,以及他们试图向最高统治者倾诉的强烈愿望,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凸显出问题的严重性与紧迫性。“不识天地心,徒然怨风雨。”此句承接上文,揭示出农臣怨愤的无奈处境。“天地心”暗指君主的心意,农臣们不被理解,只能徒然地抱怨风雨。表面上看是对自然现象的埋怨,实则暗示他们深知自身苦难并非源于自然,而是背后更深层次的人为因素,却又无力改变,只能无奈地将怨愤指向风雨,深刻反映出农臣的迷茫与无助。“将论草木患,欲说昆虫苦。”这两句进一步阐述农臣怨愤的具体内容。“将论”“欲说”表明农臣心中有诸多苦水亟待倾诉,他们以草木遭受的祸患、昆虫面临的痛苦,来隐喻自身生活的艰难。通过这种具象化的表达,让读者更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农臣生活的悲惨境遇,也暗示了社会底层人民所承受的苦难如同草木昆虫一般,无人关注却又真实存在。“巡回宫阙傍,其意无由吐。”中“巡回”一词生动地描绘出农臣在宫阙旁徘徊不定的焦急模样,他们满心都是想要诉说的怨愤,却始终找不到机会向君主倾诉。此句通过对农臣动作细节的刻画,深刻展现出朝廷言路堵塞的现实状况,农臣即便有满腔的委屈,也无法传达给君主,凸显出他们求告无门的无奈与悲哀。“一朝哭都市,泪尽归田亩。”这两句将农臣的绝望情绪推向极致。在多次尝试无果后,农臣只能在都市中痛哭流涕,泪水流尽后,也只能无奈地回到自己的田亩。“哭都市”展现出农臣内心极度的痛苦与绝望,而“泪尽归田亩”则生动地刻画出他们在遭受挫折后,彻底放弃申诉,不得不回归悲惨现实的无奈,进一步强化了对社会黑暗面的批判。“谣颂若采之,此言当可取。”诗的结尾,作者表达了殷切的期望。他希望自己的这首诗能够像古代采诗制度中的歌谣一样,被采诗者采集,进而传达给君主知晓,期望君主能够重视这些来自底层人民的声音,弥补时政的缺失,最终达到“感于上”“化于下”的目的。这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诗歌社会作用的重视,也反映出他对改变社会现状、解决民生问题的强烈渴望。

3. 作品点评

全诗语言质朴古雅,借古事以讽喻当下,在对现实的针砭中,巧妙传达深刻意涵。然而,诗中亦流露出儒家“天人感应”的思想。这一思想痕迹,在我们解读此诗时需格外留意,它为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与作者意图,提供了独特视角与关键线索。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谭云:人情物理之言(“徒然”句下)。钟云:伤悯语,只似讥嘲更深。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高适《淇上送韦司仓往滑台》

下一篇:唐·皎然《长安少年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