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ǎi
nǎi
shǒu

朝代:唐作者:元结浏览量:1
dīng
wèi
zhōng
màn
sǒu
jié
wéi
dào
zhōu
shǐ
jūn
shì
shǐ
使
huán
zhōu
féng
chūn
shuǐ
zhōu
xíng
jìn
zuò
ǎi
nǎi
shǒu
lìng
zhōu
chàng
zhī
gài
shì
dào
yún
piān
cún
míng
zài
rén
jiān
shùn
shí
wèi
ān
xián
lái
guān
jiān
wèn
zhèng
biǎn
zhōu
què
jiǔ
shān
xiāng
jiāng
èr
yuè
chūn
shuǐ
píng
mǎn
yuè
fēng
xíng
chàng
ráo
guò
píng
yáng
shù
shǒu
xiāng
wèn
xìng
míng
qiān
fēng
lín
yān
shēn
zhāo
yǒu
yuán
yín
tíng
ráo
jìng
tīng
zhōng
hǎo
shì
yún
shān
sháo
yīn
líng
líng
jùn
běi
xiāng
shuǐ
dōng
xíng
shèng
mǎn
xiāng
zhōng
kǒu
shí
diān
kān
shuí
néng
xiāng
bàn
zuò
wēng
xià
lóng
chuán
shēn
yuān
shàng
lóng
chuán
shēng
tiān
lóng
nán
shǐ
dào
jiǔ
jùn
yīng
jué
gāo
rén
chéng
xìng
chuán

译文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间,我担任道州刺史,因军事事务前往都督府(办事)。返回道州。遇上春天江水上涨。船难以前行,创作了五首《欸乃曲》。让船夫们传唱这些诗,大概是为了让旅途变得自在适意些吧。我这微不足道的名声与行迹姑且留在世间,顺应世俗、随顺时势,却从未得享安闲。前来拜见大官参与商议政事,事毕后,一叶扁舟却又驶入了九疑山深处。二月的湘江春水上涨水面辽阔,圆月高照和风拂面正是夜行的好时候。船夫们唱着船歌,奋力划船,想要驶过平阳戍这个地方,驻守的官吏相互呼喊着,询问船上之人的姓名。千里枫林笼罩在浓浓的烟雨之中,无论清晨还是傍晚,都能听到猿猴的啼叫声。停下船桨静静聆听这船歌中的意趣,仿佛这山川云雾间,飘荡着如《韶》《濩》般的雅乐。零陵郡北、湘水东岸的浯溪,风光之美在整个湘中大地都堪称一绝。站在溪口的石顶之上,足以自在安闲,可又有谁能与我一同,做个垂钓的渔翁呢。下行经过泷滩时,船像要坠入万丈深渊,上行闯过泷滩时,船又像要直冲上天。过了泷滩南岸,才抵达九疑郡,这般艰险,大概再难有雅士乘兴驾船前来了吧。

逐句剖析

"大历丁未中":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间,

# 大历丁未:即唐代宗李豫大历二年(767)。

"漫叟结为道州刺史":我担任道州刺史,

# 漫叟:元结自称。按道州当时属潭州都督,府治长沙。

"以军事诣都使":因军事事务前往都督府(办事)。

"还州":返回道州。

"逢春水":遇上春天江水上涨。

"舟行不进":船难以前行,

"作欸乃五首":创作了五首《欸乃曲》。

# 五首:一本作“五章”。

"令舟子唱之":让船夫们传唱这些诗,

# 舟子:船夫。

"盖以取适于道路云":大概是为了让旅途变得自在适意些吧。

# 盖以取适于道路云:一本作盖以取适于道路耳。

"偏存名迹在人间":我这微不足道的名声与行迹姑且留在世间,

# 偏存名迹:虚有声名。偏:集作偶。

"顺俗与时未安闲":顺应世俗、随顺时势,却从未得享安闲。

# 顺俗与时:顺应世情,为官作宦。

"来谒大官兼问政":前来拜见大官参与商议政事,

"扁舟却入九疑山":事毕后,一叶扁舟却又驶入了九疑山深处。

"湘江二月春水平":二月的湘江春水上涨水面辽阔,

"满月和风宜夜行":圆月高照和风拂面正是夜行的好时候。

"唱桡欲过平阳戍":船夫们唱着船歌,奋力划船,想要驶过平阳戍这个地方,

# 戍:戍卫的地方。,平阳:地名。作者家居浯溪时写的《寒泉铭》中有“湘江西峰直平阳江口,有寒泉出自石穴”句子,从诗中意,平阳应是在浯溪附近,诗中有平阳“守吏相呼问姓名”句,这是否是指祁阳,还有待考证。,唱桡:高唱行船曲。船桨。

"守吏相呼问姓名":驻守的官吏相互呼喊着,询问船上之人的姓名。

"千里枫林烟雨深":千里枫林笼罩在浓浓的烟雨之中,

"无朝无暮有猿吟":无论清晨还是傍晚,都能听到猿猴的啼叫声。

"停桡静听曲中意":停下船桨静静聆听这船歌中的意趣,

# 桡:揺船用的船桨。

"好是云山韶濩音":仿佛这山川云雾间,飘荡着如《韶》《濩》般的雅乐。

# 好是云山韶濩音:一作好似云山韶濩音。好是:真是。韶濩音:殷商舞曲名。此指古朴美妙的音乐。韶濩:韶是舜乐,濩是汤乐。元结有《补乐歌》十首,其八小序说:“大韶,有虞氏之乐歌也。”又其十小序说:“大濩,有殷氏之乐歌也。”全句的意思是,这曲子真是云山之中的韶、濩似的乐曲。

"零陵郡北湘水东":零陵郡北、湘水东岸的浯溪,

"浯溪形胜满湘中":风光之美在整个湘中大地都堪称一绝。

# 湘中:指湖南。

"溪口石颠堪自逸":站在溪口的石顶之上,足以自在安闲,

# 自逸:独自欢乐。逸,逸乐。

"谁能相伴作渔翁":可又有谁能与我一同,做个垂钓的渔翁呢。

"下泷船似入深渊":下行经过泷滩时,船像要坠入万丈深渊,

# 泷:指双牌至道县一带的潇水,柳宗元在《游黄溪记》中有“南至于泷泉”名,古时这一段河流就叫泷水,双牌地名也由此而来,双牌县城现叫泷泊镇;泷水现为双牌水库区。这一带水急滩多,行船格外小心。

"上泷船似欲升天":上行闯过泷滩时,船又像要直冲上天。

"泷南始到九疑郡":过了泷滩南岸,才抵达九疑郡,

# 九疑郡:指道州。

"应绝高人乘兴船":这般艰险,大概再难有雅士乘兴驾船前来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欸乃曲五首》是唐代诗人元结的一组七言绝句。这组诗是他出差长沙后,乘舟返回道州途中的即兴记录,全凭一时感触而成,不见雕琢痕迹,倒有几分浑然天成的意趣。作为鼓舞船夫前行的船歌,诗里处处透着一股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劲儿,读来让人觉得爽朗又提气。其中第二首尤为动人,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湘江二月春夜的景致:春水初平,和风满帆,舟行一路,渔歌互答间还夹杂着问姓道名的亲切——好一幅鲜活的江行图景,满是当时生活的烟火气,也因此成了历来被人反复吟诵的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

元结(719~772),唐代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河南鲁山人。天宝进士,乾元二年,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元结作诗几乎不写近体,内容富有现实性。其诗以五言古风为主,质朴淳厚,笔力遒劲,颇具特色。其散文亦多涉及时政,风格古朴。代表作品有诗《舂陵行》《贼退示官吏》,散文《右溪记》《菊圃记》。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组诗写在唐代宗大历二年(767)。那时元结正做着道州刺史,前一年冬天——也就是大历元年(766),他为了军事上的事从道州赶到长沙都督府去办公。转过年来二月往回走,坐船回道州(如今湖南道县西边),偏赶上春水涨得厉害,行船格外费劲。从长沙到道州,本就是逆水行船,加上水势大涨,船走得越发艰难。诗人瞧着这光景,便随口吟了五首诗,让船上的船夫们唱着解闷,一来是给大伙鼓鼓劲,好顶着水往前闯;二来嘛,也是为这漫漫水路添点乐趣,让行程不那么沉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绝句,也是一组记实诗。作为鼓舞船夫士气的船歌,它的字里行间满溢着一种对所有困难的蔑视,以及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2. 写作手法

渲染:“湘江二月春水平,满月和风宜夜行。”两句运用渲染的手法,以“春水平”勾勒江面开阔之景,用“和风”描绘春风和煦之态,借“满月”展现月色明朗之境,将二月湘江春夜的平和美好层层铺展,渲染出一幅美丽怡人的湘江春夜图。这种对自然景致的细致描摹,不仅让画面鲜活可感,更在字里行间洋溢出乐观精神。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偏存名迹在人间”,起句点明自己的名声事迹留在世间,似有无奈之意。“顺俗与时未安闲”,表明自己顺应时俗,却不得安闲,展现出在世俗事务中的忙碌与身不由己。“来谒大官兼问政”,交代自己拜访大官并询问为政之道,体现其对政治的关心与积极参与。“扁舟却入九疑山”,结尾笔锋一转,写自己问政后又乘扁舟进入九疑山,在世俗与归隐间的转换,表达出诗人既关注世事,又向往超脱尘世的矛盾心境。此诗通过描述自己的行踪与心态变化,展现出复杂的情感。第二首:“湘江二月春水平”,描绘出湘江二月春水涨满,水面平静的景象,点明时间地点,营造出平和的氛围。“满月和风宜夜行”,满月高悬,和风轻拂,如此良辰美景适合夜间行船,展现出惬意的行船环境。“唱桡欲过平阳戍”,船桨划动,歌声相伴,正要经过平阳戍。“守吏相呼问姓名”,守吏呼喊询问姓名,这一细节使画面充满生活气息,在宁静的行船画面中增添了波澜,展现出旅途的真实场景,表达诗人在湘江夜行时闲适且偶有波折的心境。第三首:“千里枫林烟雨深”,描绘出千里枫林笼罩在深深的烟雨之中,营造出幽深、朦胧的氛围。“无朝无暮有猿吟”,无论早晚都能听到猿猴的啼叫声,以猿吟衬托出环境的寂静与清幽。“停桡静听曲中意”,诗人停下船桨,静静聆听,似从猿吟等自然之声中领悟到某种意趣。“好是云山韶濩音”,将这云山之间的自然声音比作高雅的韶濩之乐,表达诗人对自然之美的高度赞赏,体现出诗人沉醉于自然,在自然中寻得心灵慰藉的情感。第四首:“零陵郡北湘水东,浯溪形胜满湘中”,开篇点明浯溪的地理位置,在零陵郡北、湘水之东,且夸赞浯溪的风光美景在湘中堪称一绝。“溪口石颠堪自逸”,溪口的石头顶端是可以让自己安逸闲适之处,表达出诗人对浯溪这一地方的喜爱与向往,流露出归隐之意。“谁能相伴作渔翁”,以问句结尾,希望能有人相伴在此做渔翁,进一步强调诗人渴望归隐却又略有孤独之感,展现出对理想生活的憧憬与对知音的期待。第五首:“下泷船似入深渊,上泷船似欲升天”,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船只下泷时如坠入深渊般惊险,上泷时又似要升天般艰难,生动展现出泷水行船的惊险场面。“泷南始到九疑郡,应绝高人乘兴船”,泷南才到九疑郡,如此艰难的行程,想必会让那些高雅之士乘兴而来却望而却步。此诗通过描写泷水行船的艰难,暗示人生道路的坎坷,表达诗人对艰难险阻的感慨以及对归隐之地不易到达的喟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元次山《欸乃曲》五章,全是绝句,如《竹枝》之类,其谓“欸乃”者,殆舟人于歌声之外,别出一声,以互相其歌也。

宋程大昌《演繁露》

# 轻轻浅浅,悠然在目,味正在逼真。

清周咏棠《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 桡歌与竹枝词相似,就眼前景物,随意写之。此诗赋夜行船,后二句言榜人摇舻作歌,将过平阳之戍,津吏以宵行宜诘,呼问姓名,乃启关放客。此水程恒有之事,作者独能写出之。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 切响浮声发巧深,研摩虽苦果何心?浪翁水乐无宫徵,自是云山韶濩音。自注:“水乐,次山事。又其《欸乃曲》云:‘停桡静听曲中意,好是云山韶濩音。’”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解云:“元次山诗,自在方圆之外。末句即以其所作《欸乃曲》拟之。”

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 徐充云:有幽渺无穷之趣。周珽云:烟雨晦暝,猿吟朝暮,此际“欸乃”时发,静而听之,自有无穷幽思,谁谓山讴野唱,非清庙、明堂之响,不足以娱耳也。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微变《竹枝》。

清范大士《历代诗发》

# 钟云:此境非目击不信(“上泷船似”句下)。又云:语带嘲笑,妙甚可思。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唐云:语类风谣,《欸乃》本色。

明末清初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储光羲《猛虎词》

下一篇:唐·李白《赠汉阳辅录事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