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ràng
lín

朝代:唐作者:元结浏览量:1
nián
luàn
lái
nán
bēn
xíng
shí
ài
jūn
shān
cūn
fēng
huí
yìng
shuí
jiā
quán
yuán
xiū
zhú
duō
jiā
piān
zhōu
jiē
dào
mén
ráng
zhōng
bīn
yáng
yǒu
xián
yuán
lín
zèng
zhī
sūn
cháng
yǒu
kuì
lín
néng
xiāng
fēn
cháng
yǒu
ān
lín
néng
xiāng
cún
rén
zhuǎn
pín
ruò
fēi
yuān
zhōng
ráng
bīn
sòng
lìng
tiān
xià
lùn
qián
yuán
yuán
nián
yuán
jiāng
jiā
quán
ràng
shàng
yuán
èr
nián
lǐng
jīng
nán
zhī
bīng
zhèn
jiǔ
jiāng
fāng
zài
jūn
ràng
lín
wǎng
shí
xiāng
jiàn
yóu
yòu
zhī
ràng
zhī
rén
zhuǎn
qióng
kùn
zuò
shī
zhī

译文

当年苦于战乱叛乱,我带领全族向南逃亡。每天行进不过几十里,却喜爱您所在的这个山村。山谷幽深,峰峦与溪谷交错映照,家家户户都有泉水源头。修长的竹林大多夹道而生,小船都能直接划到家门口。瀼溪中游的弯曲水滨,南岸有一处闲适的园地。邻里当年把它赠给了我,还允许我将它传给子孙。我曾经生活匮乏,他们慷慨解囊与我分享。我曾经处境不安,邻里们总能关怀慰问我。如今这些邻里渐渐变得贫弱,服劳役时并非没有冤屈。我终究要为瀼溪岸边的邻里申诉冤情,不能让天下人议论他们的不幸。乾元元年,我带领家人在瀼溪保全自身;上元二年,我率领荆南的军队镇守九江,正身处军旅之中,与瀼溪的邻里们,不能像过去那样相见交往了。又得知瀼溪的百姓,日渐变得穷困艰难,因此写下这首诗给他们。

逐句剖析

"昔年苦逆乱":当年苦于战乱叛乱,

"举族来南奔":我带领全族向南逃亡。

"日行几十里":每天行进不过几十里,

"爱君此山村":却喜爱您所在的这个山村。

"峰谷呀回映":山谷幽深,峰峦与溪谷交错映照,

"谁家无泉源":家家户户都有泉水源头。

"修竹多夹路":修长的竹林大多夹道而生,

"扁舟皆到门":小船都能直接划到家门口。

"瀼溪中曲滨":瀼溪中游的弯曲水滨,

"其阳有闲园":南岸有一处闲适的园地。

"邻里昔赠我":邻里当年把它赠给了我,

"许之及子孙":还允许我将它传给子孙。

"我尝有匮乏":我曾经生活匮乏,

"邻里能相分":他们慷慨解囊与我分享。

"我尝有不安":我曾经处境不安,

"邻里能相存":邻里们总能关怀慰问我。

"斯人转贫弱":如今这些邻里渐渐变得贫弱,

"力役非无冤":服劳役时并非没有冤屈。

"终以瀼滨讼":我终究要为瀼溪岸边的邻里申诉冤情,

"无令天下论":不能让天下人议论他们的不幸。

"乾元元年":乾元元年,

"元子将家自全于瀼溪":我带领家人在瀼溪保全自身;

"上元二年":上元二年,

"领荆南之兵镇于九江":我率领荆南的军队镇守九江,

"方在军旅":正身处军旅之中,

"与瀼溪邻里":与瀼溪的邻里们,

"不得如往时相见游":不能像过去那样相见交往了。

"又知瀼溪之人":又得知瀼溪的百姓,

"日转穷困":日渐变得穷困艰难,

"故作诗与之":因此写下这首诗给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与瀼溪邻里》是唐代诗人元结所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安史之乱后元结带领全族南迁到江西瀼溪为背景,回忆了自己和当地村民的交往过程,还借乡民因徭役而变得贫弱的社会现实抒发了内心的感慨。全诗通过“峰谷呀回映”“修竹多夹路”等句子,描绘出瀼溪的山水田园风光,又以“邻里能相分”“邻里能相存”展现出战乱时期村民之间互相帮助、共渡难关的情谊。诗的结尾“斯人转贫弱,力役非无冤”直接点出苛政下百姓的生存艰难,体现出元结对民生疾苦的关心。南宋的陆游曾选取诗中的四句进行重新创作,延续了诗中的田园意象和隐逸主题。这首诗收录在《全唐诗》卷241中。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

元结(719~772),唐代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河南鲁山人。天宝进士,乾元二年,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元结作诗几乎不写近体,内容富有现实性。其诗以五言古风为主,质朴淳厚,笔力遒劲,颇具特色。其散文亦多涉及时政,风格古朴。代表作品有诗《舂陵行》《贼退示官吏》,散文《右溪记》《菊圃记》。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记游抒情诗。借瀼溪的山水田园风貌与村民互助的场景,写出了战乱中邻里的情谊及苛政下百姓的生存困境,体现对民生的关注。

2. 分段赏析

“昔年苦逆乱,举族来南奔。日行几十里,爱君此山村”四句,开篇回忆往昔因战乱举家南迁的经历,每天艰难跋涉几十里,最终因喜爱这片山村而定居。“苦逆乱”点出迁徙缘由,“爱君此山村”直接表达对山村的喜爱,为下文写邻里情谊铺垫背景。“峰谷呀回映,谁家无泉源。修竹多夹路,扁舟皆到门”四句,描绘山村的自然环境:峰谷交错相映,家家户户都有泉源;路边长满修长的竹子,小船能直接到家门口。通过对峰谷、泉源、修竹、扁舟等景物的描写,展现山村环境的清幽与便利,解释“爱君此山村”的缘由。“瀼溪中曲滨,其阳有闲园。邻里昔赠我,许之及子孙”四句,写在瀼溪弯曲的岸边,南岸有座闲园,是邻里当年赠予自己,并允诺传至子孙的。具体交代邻里的馈赠,“许之及子孙”体现邻里情谊的深厚与长久,字里行间满是感激。“我尝有匮乏,邻里能相分。我尝有不安,邻里能相存”四句,回忆邻里的帮助:自己曾遭遇物资匮乏,邻里会分送东西;自己曾有不安之事,邻里会前来慰问关照。用“匮乏则相分”“不安则相存”的具体事例,展现邻里间互助互爱、真诚相待的情谊。“斯人转贫弱,力役非无冤。终以瀼滨讼,无令天下论”四句,写如今邻里渐渐贫弱,服劳役心中不乏冤屈;自己最终在瀼溪岸边为他们申诉,不想让天下人议论此事。既流露对邻里境遇的同情,又体现为邻里发声的担当,将对邻里的情谊落到实际行动上,情感真挚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元结《系乐府十二首(其六·贫妇词)》

下一篇:唐·韩翃《题荐福寺衡岳暕师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