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
·
xíng
nán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高适浏览量:1
jūn
jiàn
jiā
wēng
shí
pín
jiàn
shuí
shù
zhāo
jīn
duō
jié
háo
guì
wàn
shì
shèng
rén
jiàn
sūn
chéng
háng
mǎn
yǎn
qián
néng
guǎn
xián
qiè
néng
jīn
shēn
què
xiào
páng
rén
bēi
dōng
lín
shào
nián
ān
suǒ
mén
qióng
xiàng
chū
chē
yǒu
cái
kěn
xué
gān
yòng
nián
nián
kōng
shū
cháng
ān
shào
nián
shǎo
qián
néng
jùn
míng
jīn
biān
hóu
xiāng
féng
dào
biān
měi
rén
xián
guǎn
zhēng
liú
lián
huáng
jīn
dǒu
gǎn
piàn
yán
shān
juān
ān
zhī
qiáo
cuì
shū
zhě
宿
tái
lián

译文

您没有看见那富贵人家的老翁,从前贫穷卑贱不能与人相比数。一旦拥有金钱结交豪门与权贵,事事胜过常人强健有如一只虎。子孙满堂排成行列都在眼前站,妻妾既能弹奏音乐又能歌善舞。突然荣华富贵看他心中多得意,却来讥笑旁人内心忧愁自贫苦。东家邻居少年今后你作何打算?身居穷巷之中要想出门没有车。你有满腹才能不把权贵来巴结,哪里还用自己年年苦读诗和书。长安城里有钱的子弟们,他们骑着大马甩着金鞭。依仗权势在大街上闲游,歌妓奏着乐曲争相留连。斗大的黄金并不珍惜它,只言片语却是重如泰山。有钱人怎么知道穷书生,寒夜寄宿荒郊无人可怜。

逐句剖析

"君不见富家翁":您没有看见那富贵人家的老翁,

"昔时贫贱谁比数":从前贫穷卑贱不能与人相比数。

# 比数:算作同类,相与并列,相提并论。《汉书·司马迁传》:“刑馀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

"一朝金多结豪贵":一旦拥有金钱结交豪门与权贵,

"万事胜人健如虎":事事胜过常人强健有如一只虎。

"子孙成行满眼前":子孙满堂排成行列都在眼前站,

# 成行:敦煌集本、《乐府诗集》均作“成长”,《河岳英灵集》《文苑英华》均作“生长”,明活字本作“成行”。

"妻能管弦妾能舞":妻妾既能弹奏音乐又能歌善舞。

"自矜一身忽如此":突然荣华富贵看他心中多得意,

# 忽:一作“见”。,一身:《河岳英灵集》《乐府诗集》等均作“一朝”。,自矜:自负、

"却笑傍人独悲苦":却来讥笑旁人内心忧愁自贫苦。

"东邻少年安所如":东家邻居少年今后你作何打算?

# 东邻:明活字本作“东陵”,敦煌集本作“东邻”。

"席门穷巷出无车":身居穷巷之中要想出门没有车。

# 出无车:冯谖为孟尝君宾客时,初不为所重,不满自己的待遇,有“出无车”之叹。《战国策·齐策》:“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席门穷巷:谓居处僻陋。《史记·陈丞相世家》载,陈平“家乃负郭穷巷,以弊席为门”。

"有才不肯学干谒":你有满腹才能不把权贵来巴结,

# 干谒:拜见有权势有地位的人以求其援引,求取名禄。《北史·郦道元传》:“(弟道约)好以荣利干谒,乞丐不已,多为人所笑弄。”

"何用年年空读书":哪里还用自己年年苦读诗和书。

"长安少年不少钱":长安城里有钱的子弟们,

# 长安少年:指京都的豪侠少年。

"能骑骏马鸣金鞭":他们骑着大马甩着金鞭。

# 金鞭:指鞭柄上镶嵌金银的马鞭。

"五侯相逢大道边":依仗权势在大街上闲游,

# 五侯相逢大道边:“五侯”二句:谓长安少年与权贵相逢,相与流连声色。五侯,西汉成帝河平二年(前27),封外戚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候、王根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平侯,五人同日受封,当世称为五侯。事见《汉书·元后传》。东汉光武帝、桓帝时亦有受封五侯者,后世因以“五侯”泛指权贵。

"美人弦管争留连":歌妓奏着乐曲争相留连。

"黄金如斗不敢惜":斗大的黄金并不珍惜它,

# 黄金如斗:语出《晋书·周顗传》:“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

"片言如山莫弃捐":只言片语却是重如泰山。

# 弃捐:背弃。,片言如山:语出《论语·颜渊》:“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安知憔悴读书者":有钱人怎么知道穷书生,

"暮宿虚台私自怜":寒夜寄宿荒郊无人可怜。

# 虚台:相传为周武王所筑,用以观察天文星象、妖祥灾异,故址在今西安市长安区以西。《后汉书·第五伦传》李贤注引《三辅决录》,谓第五伦少子颉“洛阳无主人,乡里无田宅,客止灵台中,或十日不炊。”虚:集作灵。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行路难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组诗。第一首诗将骤然暴富的富家翁,与居住在简陋小巷、出门连车都没有的东邻少年进行鲜明对照。诗中“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一句,看似是富家翁对书生的轻蔑之语,实则恰恰彰显出富家翁灵魂的丑恶。它反映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一种以功利为导向,轻视知识与才华的扭曲价值观。第二首诗则把生活奢靡的长安贵公子,和面容憔悴、刻苦读书的书生加以对比。这种对比蕴含着诗人对社会不公现象的不平之情,揭示了富贵者的骄奢淫逸与贫寒读书人的艰难处境,体现出社会阶层之间的巨大差异以及命运的不公。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南)人。安史之乱起,奔赴行在,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封渤海县侯,终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或高渤海。高适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现实关怀。高适尤其擅写边塞军旅生活,所作边塞诗,对边地形势和士兵疾苦均有反映,《燕歌行》为其代表作。代表作品有《燕歌行》《塞上》《塞下曲》等。著有《高常侍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行路难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所创作。这两首诗推测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彼时高适年仅二十岁。诗中“安知憔悴读书者,暮宿灵台私自怜”一句颇为关键,其中提及的灵台位于长安西边。此外,高适在《别韦参军》一诗里写道“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由此推断,这两首诗极有可能是他二十岁前往长安游历期间所作。据周勋初所著《高适年谱》记载,高适“初游长安,未能得志,内心极为失意”。显而易见,这两首诗正是他处于失意状态下的作品,饱含着他当时的心境与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古体诗,也是一组反映社会现实题材的诗。描绘了社会中两类截然不同人物的生活状态与境遇,体现了富家权贵凭借财富勾结权势、肆意享乐的场景,以及清寒士人即便拥有才智,却因不愿钻营求仕而落魄的无奈。通过长安少年与灵台书生、富家翁与东邻少年的鲜明对照,营造出一种对社会不公现象的批判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这种不公平社会现实的愤慨与对清寒有才之士的同情,揭示了当时社会以权势财富论成败,有才者难展抱负的黑暗面。

2. 写作手法

对比:第一首诗将骤然暴富的富家翁,与身处简陋居所、出门连车都没有的东邻少年进行鲜明对照。其中“有才不肯学干诵,何用年年空读书”,看似是富家翁对书生轻蔑的评价,实则恰恰暴露了他内心的丑陋。第二首诗则把生活奢靡的长安贵公子,与面容憔悴、刻苦攻读的书生相对比,字里行间蕴含着诗人对这种不公现象的不平之感。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诗“君不见富家翁,旧时贫贱谁比数”,直白地表明富家翁往昔穷困潦倒,无人在意。随后“一朝金多结豪贵,万事胜人健如虎。子孙成行满眼前,妻能管弦妾能舞”这四句,生动刻画了富家翁一朝暴富后的奢靡生活。“自矜一身忽如此,却笑傍人独愁苦”,则将富家翁发迹后得意洋洋、自夸自傲且嘲笑他人的丑态展露无遗。“席门穷巷出无车,东邻少年安所如”,此二句转而描述贫寒少年的困苦状况,后一句仿佛是对前一句的回应,流露出对东邻少年如陈平、冯谖般富有才华,却依旧生活窘迫的感慨。诗的结尾“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言辞愤激,针对当时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发出质问,认为有才学而不结交权贵,即便年年苦读也只是徒劳无功。第二首诗“长安少年不少钱,能骑骏马鸣金鞭”,寥寥数语便勾勒出长安富家子弟热衷尚武任侠的形象。紧接着,“五侯相逢大道边,美人弦管争留连”,描绘出富家子弟与权贵于大道旁相遇,竞相沉迷于声色享乐的场景。而“黄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弃捐”,看似在说长安少年轻视钱财、重视承诺,富贵威风尽显,实则是以这种烈火烹油般的浮华,反衬出灵台书生在清冷寂寥中夜读的孤寂。仔细品味,上句着一“敢”字,表面轻财,实则透露出一种不得不为之的意味;下句用一“莫”字,虽表重然诺,却暗含规诫之意。诗的末尾“安知憔悴读书者,暮宿灵台私自怜”,巧妙借用第五伦少子颉暮宿灵台的典故,深刻展现了本分士人漂泊沦落的悲惨境遇。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不稳(“黄金如斗”句下)。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

# 此诗意多讽刺,语自平和,故佳。

明程元初《唐风绪笺》

# 绝有气格。

明陆时雍《古诗镜》

# (“何须年年空读书”句)嘲调过正,至不可读。

明张震、顾璘《唐音评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朱庆馀《送陈摽》

下一篇:唐·张祜《题王右丞山水障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