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ié
shè
zōng

朝代:唐作者:柳宗元浏览量:2
líng
luò
cán
hóng
bèi
àn
rán
shuāng
chuí
bié
lèi
yuè
jiāng
biān
shēn
guó
liù
qiān
wàn
tóu
huāng
shí
èr
nián
guì
lǐng
zhàng
lái
yún
dòng
tíng
chūn
jìn
shuǐ
tiān
zhī
hòu
xiāng
mèng
cháng
zài
jīng
mén
yǐng
shù
yān

译文

生离死别人间事,残魂孤影倍伤神,柳江河畔双垂泪,兄弟涕泣依依情。奸党弄权离京都,六千里外暂栖身,投荒百越十二载,面容憔悴穷余生。桂岭瘴气山林起,乌云低垂百疫行,欣闻洞庭春色好,水天浩淼伴前程。聚会惟赖南柯梦,相思愿眠不醒枕,神游依稀荆门现,云烟缭绕恍若真。

逐句剖析

"零落残红倍黯然":生离死别人间事,残魂孤影倍伤神,

# 黯然:形容别时心绪暗淡伤感。,红:一作魂。,零落:本指花、叶凋零飘落,此处用以自比遭贬漂泊。

"双垂别泪越江边":柳江河畔双垂泪,兄弟涕泣依依情。

# 越江:唐汝询《唐诗解》卷四十四“越江,未详所指,疑即柳州诸江也。按柳州乃百越地。”即粤江,这里指柳江。,双:指宗元和宗双。

"一身去国六千里":奸党弄权离京都,六千里外暂栖身,

# 六千里:极言贬所离京城之远。,去国:离开国都长安。

"万死投荒十二年":投荒百越十二载,面容憔悴穷余生。

# 投荒:贬逐到偏僻边远的地区。,万死:指历经无数次艰难险阻。

"桂岭瘴来云似墨":桂岭瘴气山林起,乌云低垂百疫行,

# 瘴:旧指热带山林中的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这里指分别时柳州的景色。,桂岭:五岭之双,在今广西贺县东北,山多桂树,故名。柳州在桂岭南。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岭。

"洞庭春尽水如天":欣闻洞庭春色好,水天浩淼伴前程。

"欲知此后相思梦":聚会惟赖南柯梦,相思愿眠不醒枕,

"长在荆门郢树烟":神游依稀荆门现,云烟缭绕恍若真。

# 荆门郢:古楚都,今湖北江陵西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别舍弟宗一》是唐代柳宗元创作的七言律诗。元和十一年春夏之交,柳宗一将离开柳州前往江陵,此时柳宗元再贬柳州,此前堂弟柳宗直已离世,历经坎坷的他怀着凄然心情写下此诗送别。 诗中首联描绘与堂弟在越江边挥泪惜别的场景,尽显兄弟深情与自身孤寂;颔联以对偶和夸张,诉说“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的遭遇,抒发心中愤懑愁苦;颈联运用比兴,“桂岭瘴来云似墨”写自身处境险恶,“洞庭春尽水如天”寄托对堂弟前程的祝愿,一悲一喜饱含愁绪;尾联借“烟”营造梦境,表达对堂弟的思念及因处境艰难、兄弟分离而生的无奈。全诗将别离之伤与迁谪之痛融为一体,风格苍茫雄浑,语言质朴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别舍弟宗一》是柳宗元所写。元和十一年(816)春夏之交,柳宗一即将离开柳州前往江陵。此前柳宗元再贬柳州,从弟柳宗直和柳宗一随行,可宗直不久因病离世,年仅二十三岁。十余年来,柳宗元历经坎坷磨难,亲人相继离世,老母卢氏、爱妻杨氏、娇女和娘等都已不在。面对亲人离散,同来的两从弟一死一别,柳宗元惊魂零落、甚感凄然,故而写下此诗为柳宗一送别。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堂弟时的不舍场景,借自身政治遭遇及桂岭、洞庭等景象,体现了兄弟间的深厚情谊,表达了诗人被贬的悲愤不平与对堂弟的深切思念。

2. 写作手法

对偶:“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一身”对“万死”,“去国”对“投荒”,“六千里”对“十二年”,对仗工整,从字面上客观呈现诗人的政治遭遇,且在工整的对偶中包藏抑郁不平之气与怨愤凄厉之情。比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桂岭瘴来云似墨”以柳州山林瘴气弥漫、乌云密布之景起兴,象征自身处境险恶;“洞庭春尽水如天”则遥想宗一将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以景作比,预示宗一有美好前程,一抑一扬,于景中蕴愁。夸张:“万死投荒十二年”,用“万死”这一夸张词语,渲染自身处境艰难,表明一心为国却被长期流放至偏僻“蛮荒”之地的不公与愤慨。

3. 分段赏析

《别舍弟宗一》首联“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起势迅猛且饱含悲情。“零落残魂”生动描绘出诗人因亲人离世、自身被贬等遭遇而精神几近崩溃的状态,尽显孤寂与苦涩心境;“倍黯然”强化了这种哀伤之情。“双垂别泪”以直白的语言展现出诗人与堂弟在越江边泣别的场景,是铺叙也是情语,生动地表现出兄弟之间深厚的骨肉情谊。颔联“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运用对偶手法,“一身”与“万死”、“去国”与“投荒”、“六千里”与“十二年”对仗极为工整,不仅在形式上富有美感,从内容上看,这两句表面是对自身政治遭遇的客观叙述,实则巧用夸张手法,以“万死”极力渲染处境之艰难,蕴含着诗人长期郁结于心的愤懑与愁苦,字字血泪,句句悲戚。颈联“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运用比兴手法,“桂岭瘴来云似墨”描绘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乌云似墨的恶劣景象,以此起兴,象征诗人自身处境的险恶;“洞庭春尽水如天”则笔锋一转,想象堂弟柳宗一即将前往的洞庭之地,春尽之时水阔天长,预示堂弟有美好的前程,一抑一扬之间,巧妙地将哀愁之情蕴含其中,为尾联抒情埋下伏笔。尾联“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诗人说此后的相思只能寄托于梦中,“烟”字运用巧妙,将梦境的迷离惝惚之态生动地展现出来,营造出情深意浓的氛围,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堂弟的深切思念以及因处境不佳、兄弟分离而产生的无奈之感。

4. 作品点评

《别舍弟宗一》以质朴深沉的语言,将“别离”的伤怀与“迁谪”的悲愁,如浑然天成般熔铸于诗行之中。对仗工整的诗句、苍茫劲健的风格,使得情感表达真挚浓烈且意境雄浑阔大,堪称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抒情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诗可谓妙绝一世,但梦中安能见“郢树烟”?“烟”字只当用“边”字,盖前有江边故耳。不然,当改云“欲知此后相思处,望断荆门郢树边”。如此却似稳当。

宋周紫芝《竹坡诗话》

# 此乃到柳州后,其弟归汉、郢间,作此为别。“投荒十二年”,其句哀矣,然自取之也。为太守尚怨如此,非大富贵不满愿,亦躁矣战!

元方回《瀛奎律髓》

# 柳州诗倍多风骨。

明郝敬《批选唐诗》

# 子厚太整,殊觉气格不远。

明顾璘《批点唐音》

# 此言即遭迁谪,残魂黯然,又遇兄弟暌离,故临流而挥泪也。去国极远,投荒极久,幸一聚会,未儿又别,而瘴气之来,云黑如墨,春光之尽,水溢如天,气候若此,能不益增其离恨乎?

明廖文炳《唐诗鼓吹注解》

# 弟兄远别,后会无期,殊方异域,度日如年,真一字一泪也。

清钱谦益、何焯《唐诗鼓吹笺注》

# 拟恨别而起结较巧。

清钱谦益、何焯《唐诗鼓吹评注》

# 唐陈彝曰:次联真悲真痛,不觉其浅。唐孟庄曰:结亦悠长。林瑜曰:宋人话有极可笑者,谓“梦中安能风烟树”,此真与痴人说梦耳!梦非实事,“烟”正其梦境模糊,欲见不可,以寓其相思之恨耳,岂闻是耶?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情深文明。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

# 真可为黯然销魂。

清黄周星《唐诗快》

# 一总摄全神作提笔,二点题。

清杨逢春《唐诗绎》

# 子厚本工于诗,又经穷困,益为之助,柳州之贬未始非幸也。

清吴昌祺《删订唐诗解》

# 自己留柳(“桂岭瘴来”句下)。弟之楚(“洞庭存尽”句下)。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别手足诗,辞直而意哀,最为可法。观此一首,无出其右。

清薛雪《一瓢诗话》

# 上四句真不堪多读。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 己之留,弟之去,真有不言而神伤者(“一身去国”四句下)。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何义门:五、六起下梦不到。落句用韩非子、张敏事。纪昀:语意浑成而真切,至今传颂口熟,仍不觉其滥。许印芳:语意真切,他人不能剿袭,故得历久不滥。

近代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

# 言谪居之后,惊魂未定,尚赖兄弟相依;而今忽而言别。宁不黯然销魂乎?

清吴烶《唐诗选胜直解》

# 结句自应用“边”字;避上而用“烟”字,不免凑韵。

清姚鼐《五七言今体诗钞》

# 昔人评柳子厚诗如高秋独眺,霁晚孤吹,此二诗(另一指《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知月旦不虚矣。

清范大士《历代诗法》

# 此亦在柳而送其弟入楚也。流放之余,惊魂未定,复此分别,倍加黯然,不觉泪之双下也。我之被谪既远且久,今又与弟分离,一留桂岭,一趋洞庭,瘴疬风波,尔我难堪矣。弟之此行当在荆郢之间,我之梦魂常不离夫斯土耳。

明末清初唐汝询《唐诗解》卷四四

# 语意浑成而真切,至今传诵口熟,仍不觉其烂。

清纪昀《瀛奎律髓刊误》

# 既云梦中,则梦境迷离,何所不可到?甚言相思之情耳。一改“边”字,肤浅无味。

清马位《秋窗随笔》

# “郢树边”太平凡,即不与上复,恐非子厚所用,转不如“烟”字神远。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皮日休《正乐府十篇·橡媪叹》

下一篇:唐·齐己《春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