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àn
miǎn
zhōu
chéng
nán
láng
guā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zhāng
gōng
duō
xìng
gòng
fàn
miǎn
chéng
dāng
shí
qiū
yuè
hǎo
jiǎn
chāng
zuò
zuì
qīng
guāng
wéi
huān
lái
láng
guān
ài
shuǐ
yīn
hào
láng
guān
fēng
liú
ruò
wèi
jiǎn
míng
shān
qián
yuán
suì
qiū
yuè
bái
qiān
láng
rén
shàng
shū
láng
zhāng
wèi
chū
shǐ
使
xià
kǒu
miǎn
zhōu
gōng
hàn
yáng
zǎi
wáng
gōng
shāng
jiāng
chéng
zhī
nán
tiān
xià
zhī
zài
píng
fāng
shuǐ
yuè
liàn
qīng
guāng
duō
zhāng
gōng
shū
yǒu
shèng
gài
wàng
chāo
rán
nǎi
bái
yuē
:“
:“
lái
xián
háo
yóu
zhě
fēi
ér
wǎng
jiàn
jiā
jǐng
liáo
wén
wèi
biāo
zhī
jiā
míng
chuán
xiǔ
。”
。”
bái
yīn
jiǔ
lèi
shuǐ
hào
zhī
yuē
láng
guān
yóu
zhèng
zhī
yǒu
bēi
shàng
wén
shì
cén
jìng
wéi
zhī
yán
nǎi
mìng
shī
shì
shí
jiāng
bié
shān
gòng
xiāng
miè
yān

译文

张公常有闲适高雅的兴致,我们一同在沔水之畔的城边泛舟游玩。那时节的秋夜明月格外美好,其清辉丝毫不输当年武昌都城的月色。满座的宾客都沉醉在这澄澈的月光里,如此欢畅的场景自古以来从未有过。郎官因深爱这一湖碧水,便将它命名为“郎官湖”。若这风雅的情趣至今未减,这湖的名字定会与眼前的山峦一同流传后世。乾元年间,八月秋日,李白被贬谪前往夜郎,途中遇到故人尚书郎张谓出使夏口,当时沔州的长官杜公、汉阳县的长官王公,一同在南湖设宴款待,众人一同庆祝天下重新太平。夜幕降临,湖水与明月交映如白绢垂落,清澈的月光仿佛伸手可捧。张谓兴致高昂,远眺四周,神情超然,便回头对李白说:“此湖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贤士豪杰游览过,但大多辜负了这美景,默默无闻。先生能否为它取个美好的名字,让它流传后世、永不磨灭。”李白于是举杯向湖水洒酒祭奠,将此湖命名为“郎官湖”,就像郑国有仆射陂一样。席间,文人辅翼、岑静等人,认为这名字贴切,便请李白作诗记录此事,将诗刻在湖边的石碑上,它将与大别山一同经历岁月的磨蚀,永存世间。

逐句剖析

"张公多逸兴":张公常有闲适高雅的兴致,

# 张公:指李白友人张谓。

"共泛沔城隅":我们一同在沔水之畔的城边泛舟游玩。

"当时秋月好":那时节的秋夜明月格外美好,

"不减武昌都":其清辉丝毫不输当年武昌都城的月色。

# 武昌都:三国吴帝孙权改鄂县(即今湖北省鄂城县)置武昌,迁都于此。故言武昌都。

"四座醉清光":满座的宾客都沉醉在这澄澈的月光里,

"为欢古来无":如此欢畅的场景自古以来从未有过。

"郎官爱此水":郎官因深爱这一湖碧水,

# 此水:即大别山。

"因号郎官湖":便将它命名为“郎官湖”。

"风流若未减":若这风雅的情趣至今未减,

"名与此山俱":这湖的名字定会与眼前的山峦一同流传后世。

# 此山:即大别山。诗人泛舟南湖可望见大别山。

"乾元岁":乾元年间,

"秋八月":八月秋日,

"白迁于夜郎":李白被贬谪前往夜郎,

# 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一带。

"遇故人尚书郎张谓出使夏口":途中遇到故人尚书郎张谓出使夏口,

# 夏口:即鄂州,今湖北汉口。,张谓:字正言,河南人,唐代诗人,时任尚书郎。

"沔州牧杜公、":当时沔州的长官杜公、

# 杜公:名未详。,牧:州刺史。

"汉阳宰王公":汉阳县的长官王公,

# 王公:未详。,宰:县令。

"觞于江城之南湖":一同在南湖设宴款待,

"乐天下之再平也":众人一同庆祝天下重新太平。

"方夜":夜幕降临,

"水月如练":湖水与明月交映如白绢垂落,

# 练:白色的熟绢。

"清光可掇":清澈的月光仿佛伸手可捧。

"张公殊有胜概":张谓兴致高昂,

"四望超然":远眺四周,神情超然,

"乃顾白曰":便回头对李白说:“

"此湖古来贤豪游者非一":此湖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贤士豪杰游览过,

"而枉践佳景":但大多辜负了这美景,

"寂寥无闻":默默无闻。

"夫子可为我标之嘉名":先生能否为它取个美好的名字,

"以传不朽":让它流传后世、永不磨灭。”

"白因举酒酹水":李白于是举杯向湖水洒酒祭奠,

# 酹:以酒泼地。

"号之曰郎官湖":将此湖命名为“郎官湖”,

"亦犹郑圃之有仆射陂也":就像郑国有仆射陂一样。

# 郑圃:指管城县之李氏坡。管城唐时属郑州,故称。

"席上文士辅翼岑静":席间,文人辅翼、岑静等人,

"以为知言":认为这名字贴切,

"乃命赋诗纪事":便请李白作诗记录此事,

"刻石湖侧":将诗刻在湖边的石碑上,

"将与大别山共相磨灭焉":它将与大别山一同经历岁月的磨蚀,永存世间。

# 大别山:《元和郡县志》江南道沔州汉阳县:”鲁山,一名大别山,在县东百步。其山前枕蜀江,北带汉水。“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东北汉江西岸。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是唐代诗人李白晚年在被流放夜郎的途中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和它的序言一起,记录了作者和朋友张谓等人游览沔州城南莲花湖的过程、见闻与感受,也说明了将莲花湖改名的原因。这首诗看起来朴实无华,却包含着丰富深刻的内容,风格高远开阔,从中能看出诗人刚正不屈的个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从诗前的小序能知道,《泛沔州城南郎官湖》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秋天,当时李白正在被流放夜郎的路上。沔州是唐朝时设立的州名,后来改名为汉阳郡,之后又恢复为沔州,到五代时期被废除,现在对应的是湖北武汉的汉阳一带。李白在流放途中沿着长江一路行进,途中写了不少诗。乾元元年,他在如今的湖北武汉停留期间,碰到了老朋友张谓。那时张谓是以皇帝特使的身份前往夏口,当地的主要官员,沔州刺史杜公、汉阳县令王公作为东道主,还有下属官吏和文人辅翼、岑静在一旁陪同,大家一起在沔州城南的湖中设宴聚会。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场合下写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山水田园诗​​,通过描绘秋夜泛舟沔州城南郎官湖的情景,展现了李白与友人张谓等人的雅集之乐,并借湖名更迭寄托对自然与友情的赞颂。

2. 分段赏析

开头两句“张公多逸兴,共泛沔城隅”,是说张公兴致高雅,和作者一同在沔城边泛舟游玩。这是作者对朋友的赞赏,也简单交代了众人同游南湖的事。中间四句“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四座醉清光,为欢古来无”,先讲那时的秋夜月色极美,丝毫不输武昌;接着描述众人围坐,沉浸在清亮的月光里,这样的欢乐自古少见。南湖本是个没名气的小湖,地方不过在城墙一角,没有人工雕琢的楼阁,却有天然的湖月景色。那时正是凉秋午后,月光像白绢一样铺洒,水天交融一片明亮。天上的月、水中的月,都与人相伴,清光透彻,仿佛能拥入怀中。老友重逢,酒不醉人人自醉,连今夕是何夕都分不清了。诗人因此觉得这里的月色特别美妙,乐趣无穷,便写下“四座醉清光,为欢古来无”。即便当时他正被流放,兴致也没减少半分。接下来的两句“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解释了湖得名的由来。据说沔州南湖自从被张谓(时任尚书郎)喜爱并改名为“郎官湖”后,名声大振,直到明朝前期,“官湖月夜”还是“汉阳十景”之一。南湖每年秋天都有这样的好月色,不少贤士豪杰都曾见过这美景,只因为湖太小没名气,所以一直没被好好称道。而第一个真心喜爱南湖的,是张谓,这也算是超越了前人。所以这个湖,就该叫“郎官湖”。原本无名,现在有了名字,最先认可这一称呼的,是文士辅翼、岑静这两个没什么官职的普通人,反而说明这个说法很恰当,起名的人很有巧思。最后两句“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是诗中最动人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希望湖的名声能长久流传的愿望。写湖其实也是在写人,体现了诗人的自信和豁达。

3. 作品点评

整首诗虽然文字简短但意旨深远,既赞扬了始终不变的深厚友情,又凸显了自然的奇妙之美,同时也是为那些默默无闻之人而写的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皎然《步虚词》

下一篇:唐·沈佺期《奉和圣制同皇太子游慈恩寺应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