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xià
bié
sòng
zhī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chǔ
shuǐ
qīng
ruò
kōng
yáo
jiāng
hǎi
tōng
rén
fēn
qiān
wài
xìng
zài
bēi
zhōng
niǎo
yín
qíng
jiāng
yuán
xiào
wǎn
fēng
píng
shēng
xià
lèi
qióng

译文

楚水清澈见底似若空无,直与远处的大海相连。你我将远别于千里之外,兴致却同在眼前的杯酒之中。天晴时山间的鸟不停地鸣叫,两岸林中的猿猴却在晚风中哀号。我的一生从未流过泪,现在却在这里泣涕不止。

逐句剖析

"楚水清若空":楚水清澈见底似若空无,

# 楚水:指汉水汇入之后的一段长江水。

"遥将碧海通":直与远处的大海相连。

# 碧海:指朱鸢(今属越南),宋之悌贬所。朱鸢在唐代属安南都护府交趾郡,当时有朱鸢江经此入海。,将:与。

"人分千里外":你我将远别于千里之外,

# 千里:据《旧唐书·地理志四》:交趾“至京师七千二百五十三里”,则朱鸢至江夏亦相距数千里。

"兴在一杯中":兴致却同在眼前的杯酒之中。

# 兴:兴会,兴致。

"谷鸟吟晴日":天晴时山间的鸟不停地鸣叫,

# 谷鸟:山间或水间的鸟。

"江猿啸晚风":两岸林中的猿猴却在晚风中哀号。

"平生不下泪":我的一生从未流过泪,

"于此泣无穷":现在却在这里泣涕不止。

# 泣:眼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江夏别宋之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五言律诗。首联指明地点,描绘眼前江水浩渺,仿佛与碧海相连,暗示宋之悌的贬所;颔联点题,写人在千里之外,而彼此的情谊却在眼前杯酒之中,情深意重;颈联上句点出了送别时晴朗的天气,下句写晚风中的猿啸声,增添了几分凄清之感;尾联表现对友人的深挚感情。前三联写得豪逸洒脱,最后却已悲怆沉郁作结。全诗大开大合,跳跃跌宕,情调悲切,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宋之悌以垂暮之年远谪交趾的深切同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是开元二十年(734)李白在江夏(今湖北武汉武昌)与贬赴交趾(今越南河内)的宋之悌分别时所作。郁贤皓曾撰此诗《系年辨疑》,考证出宋之悌乃宋之问之弟、宋若思之父,并根据宋之悌生平事迹,认定此诗作于开元二十年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江夏别宋之悌》是唐代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全诗情感真挚,艺术构思大开大合,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宋之悌的深厚情谊及离别时的哀愁与不舍。诗中首联描绘了眼前江水与碧海相通的景象,暗示了宋之悌的贬所;颔联通过杯酒传递了千里之外的深情厚谊;颈联以晴朗的天气和晚风中的猿啸声烘托了离别的氛围;尾联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同情与不舍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通过描绘江水、碧海、晴朗天气以及晚风中的猿啸声等自然景象,间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离别时的哀愁。如“人分千里外”一句,通过空间的广阔与遥远,勾勒出一幅离别后双方相隔千山万水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难以言喻的离愁别绪。对比:诗中使用对比手法来增强表现力。如“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通过物理上的分离与距离的遥远,与“一杯中”的微小场景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友情、兴致或回忆的浓缩与珍贵。又如“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将诗人平生的坚强与此刻的泪流满面进行对比,深刻反映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离别时的不舍。象征:“兴在一杯中”中的“一杯”,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酒盏,更是精神世界的寄托与慰藉。它象征着即便身处异地,朋友间的情谊与共同的记忆仍能如酒般醇厚,温暖人心。

3. 分段赏析

首联“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描绘了眼前清澄的江水,遥遥地与碧海相通。这里的“楚水”,特指汉水汇入后的长江水域。而宋之悌的贬所靠近海域,故下句暗示其将往之处。颔联“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与初唐庾抱“悲生万里外,恨起一杯中”(《别蔡参军》)、盛唐高适“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送李侍御赴安西》),但情感韵味却各具特色。庾抱句沉,高适句厚,而李白句逸,即所谓貌似而神异也。这些诗句虽看似相似,却各有千秋,难以简单地用模仿或优劣来评判,因为诗人在构思时或许只是偶然间的灵感碰撞,最终呈现出的作品必然带有各自独特的韵味。人在千里之外,而情义却在这浅浅的一杯酒中,酒少,但满载着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下肚的不仅是酒,还有对友人浓浓的友情。李白的诗句将这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颈联上句“谷鸟吟晴日”点出了送别时的天气,天气晴朗,然而,诗人内心却难以欢喜,美景却衬出了作者内心的悲凉,这种对比更深刻地触动了读者的心弦。下句“江猿啸晚风”,通过江猿在晚风中的悲啸,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哀愁。在作者与友人离别的时刻,听见这声音,更是断人肠。诗人通过借景抒情,完美地表达出自己内心对友人的不舍。尾联“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真情爆发,突兀而起,又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极大的遐想余地。诗人如此动情,可能是出于对宋之悌以垂暮之年远谪交趾的同情。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的显著特点在于其大幅度的跳跃性,这种跳跃性在前三联的每一对上下句之间的转折都能清晰地察觉到。而从诗歌的感情色调上看,前三联飘洒有势,基调豪迈;尾联顿折,其情悲怆,其调沉结。正是这种跳跃式的情感起伏与结构跌宕,使此诗具有测之无端、玩之无尽之妙。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自此(鹦鹉洲)以南为汉水,……水色澄澈可鉴。太白云:“楚水清若空”,盖言此也。

宋陆游《入蜀记》

# 豪迈。

明徐用吾《唐诗分类绳尺》

# 太白云:“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达夫“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甚类。然高虽浑厚,易到;李则超逸入神。

明胡应麟《诗薮》

# 太白“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达夫“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似皆从庾抱之“悲生万里外,恨起一杯中”来。而达夫较厚,太白较逸,并未易轩轾。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

# 周敬曰:起结联法,俱有品有度。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登高而呼,众山皆响。

清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下一篇:唐·杜甫《野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