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茱萸熟":九月九日茱萸成熟,
# 茱萸:茱萸是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古人于九月九日登高,佩鼓之,以避邪禳灾。,九日:即九月九日重阳节。
"插鬓伤早白":插鬓时发现鬓发已经白了许多,伤心。
"登高望山海":登高瞭望高山大海,
"满目悲古昔":满目凄凉,为古昔之人悲哀。
"远访投沙人":远访为吊念屈原而投沙之人,
# 投沙人:用贾谊谪长沙事。
"因为逃名客":因为我也是逃名隐逸之客。
# 逃名:全诗校“一作名山”。
"故交竟谁在":故交中还有谁在,
"独有崔亭伯":独有崔亭伯崔侍御你了。
# 崔亭伯:崔驷字亭伯汉和帝时,为车骑大将军窦宪府掾,因数进谏,不为宪容,出为长岑长。事见《后汉书·崔驷传》。此喻指崔成甫。
"重阳不相知":独有崔亭伯崔侍御你了,
"载酒任所适":放船载酒任水漂流。
"手持一枝菊":我手持一枝菊花,
"调笑二千石":和二千石的太守调笑。
# 二千石:指州郡长官。
"日暮岸帻归":日暮时分头戴头巾归岸,
# 岸帻:将帻掀起露出前额称“岸帻”。帻:头巾。
"传呼隘阡陌":传呼之声充满阡陌。
"彤襜双白鹿":一双白鹿拉着红色官车,
# 襜:一作襟。
"宾从何辉赫":后面宾客光辉显赫。
"夫子在其间":夫子你坐在其中,
"遂成云霄隔":你我就像相隔云霄。
"良辰与美景":良辰与美景,
"两地方虚掷":白白地错过,没有喝到酒,没有听歌舞。
"晚从南峰归":晚上我从南峰归来,
"萝月下水壁":女萝间的明月落下水壁。
"却登郡楼望":再登上郡楼瞭望,
"松色寒转碧":古松的颜色也因寒更绿。
"咫尺不可亲":你我咫尺之间,却不可相亲,
"弃我如遗舄":我好像一只被抛弃的鞋子。
# 舄:鞋。
"九卿天上落":九卿高官从朝廷而来,
"五马道旁来":乘着五马豪华大车。
# 五马:汉代太守出行时乘坐五马之车故以“五马”为太守的代称。
"列戟朱门晓":拂晓朱门列戟,
# 列戟:古代显贵之家门前列戟木制无刃以为仪仗。汉代刺史上任传车垂帷。
"褰帏碧嶂开":撩开帏帐就看见碧嶂一排排。
"登高望远海":登高遥望远海,
"召客得英才":招集到许多英才。
"紫绶欢情洽":紫绶官员欢情融洽,
# 紫绶:紫色佩绶。唐制品三品官员玉佩用紫绶。见《旧唐书·粗服志》。
"黄花逸兴催":黄花插鬓逸兴飞。
"山从图上见":青山好像图画,
# 从:一作依。
"溪即镜中回":流溪仿佛镜中回旋。
# 即:一作向。
"遥羡重阳作":遥羡你在重阳节的佳作,
"应过戏马台":现在应该过了戏马台吧。
# 戏马台:项羽建故址在今江苏徐州市南。谢灵运有《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此言崔侍御重阳之作过于谢公戏马台之诗也。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怀友诗。描绘了不同场景下的重阳节,一边是友人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的赏景之况,一边是自己登响山的独游之景,通过对比,体现了诗人对光阴易逝的感叹以及怀才不遇的苦闷情绪,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情厚谊,全诗充满了怅惘之情。
2. 分段赏析
第一首“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以重阳节茱萸成熟的时令开篇,通过“插鬓”动作与“伤早白”的感慨,流露对年华易逝的怅惘。茱萸作为重阳节物象,暗合陶渊明“酒能祛百虞,菊解制颓龄”的典故,强化了生命流逝的焦虑。“登高望山海,满目悲古昔”登高远眺的壮阔视野与“悲古昔”的哀思形成反差,暗含对历史兴衰的喟叹。此句化用谢朓“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的时空意识,将个人生命置于历史长河中观照。“远访投沙人,因为逃名客”“投沙人”或指屈原投江的典故,呼应李白《江上吟》“屈平词赋悬日月”的追慕,凸显与友人共有的高洁品格与避世倾向。“故交竟谁在,独有崔亭伯”直述故交凋零的孤独,强调崔侍御是唯一可堪倾诉的知己。此句借鉴鲍照《拟行路难》“故人疏而日忘”的句式,突显人际疏离的悲凉。“重阳不相知,载酒任所适”以“载酒任所适”的疏狂姿态,掩饰未能与友人共度佳节的失落。化用陶渊明“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的洒脱,反衬现实中的遗憾。“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手持菊花戏谑高官的举动,既显狂放,又暗含对权贵的微妙疏离。“菊”象征隐逸高洁,“二千石”指郡守官秩,形成身份与行为的张力。“日暮岸帻归,传呼隘阡陌”暮归场景中“传呼隘阡陌”的喧闹,反衬诗人独行的冷寂。此句借鉴谢灵运“春晚绿野秀”的实景描写,却注入“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愤。“彤襟双白鹿,宾从何辉赫”以“白鹿”“辉赫”描绘崔侍御的显赫排场,强化自身与权贵的距离感。白鹿意象源自《诗经·小雅》“呦呦鹿鸣”,此处反讽权贵的虚华。“夫子在其间,遂成云霄隔”直言与崔侍御地位悬殊,咫尺天涯的隔阂感直击胸臆。化用曹植《赠白马王彪》“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的喻体,暗指仕途阻隔。“良辰与美景,两地方虚掷”双重“虚掷”直指佳节欢宴与孤身登山的时空错位,情感愈发沉郁。呼应张若虚“此时相望不相闻”的时空悖论,强化了存在主义式的孤独。“晚从南峰归,萝月下水壁”转写归途夜景,萝月清辉与水壁倒影营造出空寂意境。此句借鉴王维“明月松间照”的禅意,却以“萝”字增添幽深险峻的山水质感。“却登郡楼望,松色寒转碧”登楼远眺中“松色寒转碧”的色彩变化,暗喻心境由冷转深的复杂层次。松色本属常青意象,此处通过温度感知的转化,展现情感的流动性。“咫尺不可亲,弃我如遗舄”尾句以“遗舄”为喻,将人际疏离具象化,余韵悠长。典出《史记·留侯世家》“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将政治失意转化为道家超脱的隐喻。第二首“九卿天上落,五马道旁来”两句是描写官员到来的场景。“天上落”一词极言九卿身份之尊贵,仿佛自天而降,凸显其超凡的地位;“道旁来”则点出五马出行的路径,画面感十足。两句对仗工整,一“落”一“来”,动静相衬,生动展现了官员出行的气派与声势。“列戟朱门晓,褰帏碧嶂开”两句是描写府邸及周边景色。“列戟”描绘出朱门前列戟的威严景象,“晓”字点明清晨时分;“褰帏”即掀起帷幕,“碧嶂开”则写出帷幕拉开后青山如屏障般展现在眼前的画面。“开”字用得巧妙,将静态的山峦写得仿佛主动呈现,给人豁然开朗之感。“登高望远海,召客得英才”两句是描写登高所见与宴客之事。“登高望远海”勾勒出登高远眺大海的壮阔远景,视野开阔;“召客得英才”则转向人事,写出召集宾客且皆是贤才的情景。两句由景及人,过渡自然,既展现了自然之阔,又体现了人脉之佳。“紫绶欢情洽,黄花逸兴催”两句是描写宴饮时的情景。“紫绶”代指身着官服的宾客,“欢情洽”直接点出众人欢乐融洽的氛围;“黄花”点明时节为重阳,“逸兴催”则写出菊花盛开催发了众人的雅兴。“催”字赋予黄花以动态,仿佛其能主动激发人的兴致,让场景更显生动。“山从图上见,溪即镜中回”两句是描写山水的秀美。“山从图上见”将眼前的山比作图画中的景致,凸显其精致如画;“溪即镜中回”把溪流比作镜子,写出溪水清澈平静、倒映景物的模样。两句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展现了山水的秀丽与静谧。“遥羡重阳作,应过戏马台”两句是抒发对重阳雅事的向往。“遥羡”直接表达了羡慕之情,“重阳作”点出重阳时节的文人雅集;“应过戏马台”则推测对方或许会经过戏马台,戏马台是历史名胜,拓展了诗歌的意境。
上一篇:唐·齐己《谢橘洲人寄橘》
下一篇:唐·杜牧《斫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