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qīng
zhāng
míng
zhí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bǎi
wàn
tiáo
zhōng
zhōu
tiān
kāi
qīng
yún
wèi
cāng
shēng
yōu
xiǎo
qiě
dāo
zhù
pēng
niú
léi
shēng
dòng
jìng
huì
qīng
zhāng
liú
xián
yǒng
táng
yáo
tuō
luò
yǐn
zān
xīn
tiān
zhēn
fēng
yóu
tài
niú
yáng
sàn
qiān
qǐn
jiōng
wèn
rán
xián
rén
zǎi
shù
táo
chuí
yīn
liú
fēn
rào
绿
shuǐ
sāng
zhè
lián
qīng
yún
zhào
róng
lóng
zhòu
chéng
qún
sāo
míng
zhù
bǎi
shēng
xiāng
wén
sòng
niǎo
xià
jiē
gāo
dào
zhì
biān
guà
yán
zhī
shì
chǐ
chì
qín
qīng
yuè
dāng
rén
fēng
shì
cháng
xiào
yán
táo
rán
shàng
huáng
bái
bīng
shuǐ
zhōng
jiàn
qīng
qīng
guāng
dòng
háo
jiǎo
jié
zhào
qún
qíng
zhào
běi
měi
jiā
zhèng
yān
nán
gāo
míng
guò
lǎn
xíng
yáo
yīn
zhī
sòng
shēng

译文

我们李家如同一棵大李树,枝叶百万遍布中州。上天赋予你高远志向,天天为百姓操心。治理小县如同“割鸡”,将来还会大刀宰牛,将有大用。你的官声如雷贯月惊动四邻,你的惠政将与清漳同流。县境内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摆脱了官职的束缚。心境平和得以保持天性,风俗像太古一样纯朴。牛羊散布在田间小路,百姓们家家夜不闭户。问为什么能这样,因为有贤德的人治理我们的土地。县中种植桃李树,到处散发出桃李花的芬芳。河堤环绕着绿水,两岸桑柘茂密如云。赵地的女子不爱梳洗打扮,白天成群提着竹笼。缫丝的声音在机杼间作响,百里之间,机杼之声相闻。由于无人告状,县衙前门可罗雀,县令高卧无事,在闲读道书。檐前挂着蒲鞭,对有过失的百姓只是象征性的惩罚。政闲时明月当头,琴声清越,庭中寂然,清风入室。仰天长啸不发一言,悠然自得如上古帝王般安逸。政清德高,洁如玉壶之冰,壶中清澈见底。清光一片,可鉴毫发,皎洁地照耀着众人的情感。清漳县令的高名和佳政,在赵北燕南一带到处传颂。我这位过客听了百姓们赞颂县令美政的民谣,因此写出了这篇颂诗。

逐句剖析

"我李百万叶":我们李家如同一棵大李树,

# 叶:喻宗族支派。

"柯条布中州":枝叶百万遍布中州。

# 中州:即中国。,柯条:枝条,喻宗族支派。

"天开青云器":上天赋予你高远志向,

# 青云器:能飞黄腾达的大器,喻高远之材。

"日为苍生忧":天天为百姓操心。

"小邑且割鸡":治理小县如同“割鸡”,

# 小邑且割鸡:“小邑”二句:《论语·阳货》中说,孔子到了武城,听见一片弦歌之声,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后以“割鸡”为治理县政之代称。

"大刀伫烹牛":将来还会大刀宰牛,将有大用。

# 烹牛:喻施展大本领。

"雷声动四境":你的官声如雷贯月惊动四邻,

"惠与清漳流":你的惠政将与清漳同流。

# 清漳:水名,源出于山西省阳泉市南平定县大黾谷。经山西和县、河北涉县,与浊漳合流,统称漳河。

"弦歌咏唐尧":县境内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

# 弦歌咏唐尧:歌颂唐尧的无为而治。弦歌,指礼乐教化。唐尧,琴曲名。

"脱落隐簪组":摆脱了官职的束缚。

# 隐簪组:指有隐士风度。簪组,冠簪和冠带。此指官服。簪,插戴官帽用的簪子。组,系帽的带子。,脱落:犹脱略,不受拘束之意。

"心和得天真":心境平和得以保持天性,

# 天真:指未受礼俗影响的天性。

"风俗犹太古":风俗像太古一样纯朴。

# 太古:指唐尧以前的远古时期。,犹:一作由。

"牛羊散阡陌":牛羊散布在田间小路,

# 阡陌:田间小路。

"夜寝不扃户":百姓们家家夜不闭户。

# 扃户:闭户。

"问此何以然":问为什么能这样,

"贤人宰吾土":因为有贤德的人治理我们的土地。

# 宰:此处用作动词,任县令,治理。

"举邑树桃李":县中种植桃李树,

# 举邑:全县。

"垂阴亦流芬":到处散发出桃李花的芬芳。

# 垂阴:树木枝叶覆盖形成阴影。

"河堤绕绿水":河堤环绕着绿水,

"桑柘连青云":两岸桑柘茂密如云。

# 柘:又名黄桑,叶可饲蚕。

"赵女不冶容":赵地的女子不爱梳洗打扮,

# 冶容:女子修饰得很妖媚。,赵女:清漳县先秦时属赵国。相传赵地出美女。

"提笼昼成群":白天成群提着竹笼。

# 笼:竹篮,用以盛桑叶。

"缲丝鸣机杼":缫丝的声音在机杼间作响,

# 缲丝:煮茧抽丝。李白《荆州歌》:“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

"百里声相闻":百里之间,机杼之声相闻。

# 百里:指一县之境。

"讼息鸟下阶":由于无人告状,县衙前门可罗雀,

# 讼息:指政治清明,百姓没有争讼。

"高卧披道帙":县令高卧无事,在闲读道书。

# 道帙:道书的书衣,此指道书。,披:翻阅。

"蒲鞭挂檐枝":檐前挂着蒲鞭,

# 蒲鞭挂檐枝:“蒲鞭”二句:《后汉书·刘宽传》说,刘宽为太士时,对人宽厚仁恕,人有过失,“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蒲鞭,用蒲草做成的鞭子,用来做象征性的惩罚。

"示耻无扑抶":对有过失的百姓只是象征性的惩罚。

# 扑抶:鞭打。

"琴清月当户":政闲时明月当头,琴声清越,

"人寂风入室":庭中寂然,清风入室。

"长啸一无言":仰天长啸不发一言,

# 一无:一作无一。

"陶然上皇逸":悠然自得如上古帝王般安逸。

# 上皇:即羲皇,伏羲氏。,陶然:和乐貌。

"白玉壶冰水":政清德高,洁如玉壶之冰,

# 白玉壶冰:喻品德冰清玉洁。鲍照《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壶中见底清":壶中清澈见底。

"清光洞毫发":清光一片,可鉴毫发,

"皎洁照群情":皎洁地照耀着众人的情感。

"赵北美佳政":清漳县令的高名和佳政,

# 赵北:指河北中部地区清漳一带,清漳在故赵国北部。

"燕南播高名":在赵北燕南一带到处传颂。

# 燕南:指清漳一带,清漳在古燕国之南。

"过客览行谣":我这位过客听了百姓们赞颂县令美政的民谣,

# 行谣:道路之歌。

"因之诵德声":因此写出了这篇颂诗。

# 诵:一作颂。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清漳明府侄聿》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为诗人赠给侄子李聿的酬赠之作,诗中以精妙笔触勾勒清漳县风貌,桃树、梨树繁茂,浓荫遍地、香气四溢;碧绿漳水自城东南蜿蜒流淌,河面帆船摇曳,渔歌此起彼伏。大堤之上,桑树林郁郁葱葱,枝梢仿佛直插云霄,当地姑娘素面朝天,白日成群结队提笼采桑;入夜,缫丝机杼声绵延不绝,远传百里。诗人对李聿的执政能力亦不吝赞美之词。全诗风格高古而悠远,笔法灵活多变,在唐代五言古诗发展历程中,开创了格调高远、意境飘逸、变化奇妙的风气。该诗不仅反映出李白推崇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更展现出诗人自身的豪迈自信与对清平治世的深切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天宝十一载(752)春,李白北游广平、邯郸、清漳等地,在清漳与县令李聿(其侄辈)相会,临别之际写下《赠清漳明府侄聿》。关于此次北游幽蓟的缘由,李白虽未直接阐明,但结合其同期创作的诗篇,仍可探寻脉络。彼时,他心系国事,向往长安,对权奸嫉贤妒能、祸乱朝纲之举予以痛斥,作品中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他的进步思想与黑暗现实之间的冲突。当时,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手握二十余万兵力,频繁出兵侵扰契丹、奚等少数民族,借武力邀功请赏。李白对东北边塞局势了解有限,仅知战事频仍,遂萌生“欲报明主恩,投佩向北燕”(《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的壮志,更以“方陈五饵策,一使胡尘清”自勉,期望投身边塞,凭借谋略建功立业,而后功成身退,实现毕生抱负。这首饱含深情的赠诗,正是他北行至清漳时所作,既传递对侄子的赞赏,也暗含自身未竟的理想与期许。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酬赠诗。描绘了清漳县的秀丽风光与安宁祥和的生活图景,赞颂了侄子李聿的美政,体现了诗人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与自信豪情。

2. 写作手法

夸张:“我李百万叶”一句,以“百万叶”极言李氏家族繁衍之盛,是夸张写法,凸显家族兴盛,为后文称赞李聿作铺垫,增强气势与感染力。正衬:开篇“我李百万叶,柯条布中州”,借李氏家族繁盛,正面衬托李聿出身不凡,暗示其不凡的才能与品德,由家族之盛衬人物之优。照应:“举邑树桃李……百里声相闻”八句,以百姓遍植桃李、桑柘繁茂的农产景象,赵女不事妖冶、群出采桑,及缲丝织布、机杼声传百里的劳作场景,展现男耕女织、各安其业的安定画面,从侧面印证李聿治理下“吏无苛政”的清明,与前文“日为苍生忧”相呼应,凸显其治政安民、感化人心的成效,颂扬其德政。比喻:以“我李百万叶,柯条布中州”两句,将李氏家族比作枝叶繁茂的大树,“百万叶”“柯条”喻指家族繁衍的宗支众多,“布中州”则像树枝遍布大地般形容家族子孙广布中原,以此凸显李氏家族的兴盛,为下文赞美李聿这位家族后辈铺垫,也暗示其才德源于家族积淀。用典:本诗用典突出,贴切运用大量典故,如“讼息鸟下阶,高卧披道帙”巧用陶渊明典故。陶渊明任彭泽令时,常高卧北窗下读书,自称是羲皇上人,以悠然闲适展现超脱心境。诗中李白借此典故,将李聿官衙无讼、闲适读书的场景,与陶渊明的悠然自适相联系,以陶渊明的洒脱自适类比李聿治理下政通人和、清闲自在的状态,赞颂李聿治邑有方,德政显著,如同古代贤士般从容洒脱,使诗歌在简洁凝练中蕴含深厚文化内涵与褒扬之意。化用:“割鸡焉用牛刀”原是孔子认为治理小城无需大才;李白反用为“小邑且割鸡,大刀伫烹牛”,以“割鸡”喻李聿治小邑,“烹牛”展望其未来治大国,凸显其大才。谢灵运“虚馆绝诤讼,空庭来鸟雀”写馆空无讼、鸟雀栖息;李白“讼息鸟下阶”化用此境,以鸟落阶前表李聿治下无讼的清明。鲍照“清如玉壶冰”以冰喻清廉;李白“白玉壶冰水,壶中见底清”化用其意,以玉壶冰水之清,喻李聿为官清廉、洞察民情。

3. 分段赏析

第一段“我李百万叶”至“惠与清漳流”:“我李百万叶,柯条布中州”以树木枝繁叶茂的夸张比喻,概述李氏家族传承百代、支脉遍布中原的繁盛景象,既暗含身为李姓的荣耀感,又为引出李聿的才德作铺垫。“天开青云器,日为苍生忧”两句直切主题,用“青云器”比喻李聿天赋卓绝、器宇不凡,以“日为苍生忧”凸显其心怀百姓、日夜操劳的官吏担当,鲜明勾勒出诗人理想中的贤吏形象。“小邑且割鸡,大刀伫烹牛”巧妙化用孔子“割鸡焉用牛刀”的典故,既诙谐地称李聿治理清漳小邑如同“以宰牛刀割鸡”,暗含大材小用之意,又借此预示其未来必能施展更大抱负。“雷声动四境,惠与清漳流”则以“雷声”喻指李聿德政的强大影响力,以“清漳流”比喻其惠及百姓的治邑功绩,将抽象的政声与政绩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自然意象,生动展现出其治理下的清漳县生机与活力。第二段(“弦歌咏唐尧”至“贤人宰吾土”):“弦歌咏唐尧,脱落隐簪组”化用子游治武城以礼乐教化百姓的典故,写李聿在清漳县推行德政,以礼乐之声感化民众,同时刻画其不拘泥于官场繁文缛节、脱略官服如隐士般的洒脱形象,凸显其治政理念重德化而非威权。“心和得天真,风俗犹太古”两句承接上文,直接阐述德政带来的成效:百姓心性和顺,保有天然纯真之性,整体民风淳朴如同上古三皇五帝时期。“牛羊散阡陌,夜寝不扃户”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安宁祥和的乡村图景:白天牛羊自在漫步于田间小路,夜晚百姓家门不闭亦无偷盗之患,极言治邑之安定。“问此何以然,贤人宰吾土”以设问形式引发读者思考,随后自答点明核心——正是因为有李聿这样的“贤人”治理,才造就了如此理想的社会风貌,直接扣合诗眼,深刻强调了吏治清明与道德教化的重要性。第三段(“举邑树桃李”至“百里声相闻”):“举邑树桃李,垂阴亦流芬”以桃李遍植全县、树荫浓密且香气远播为象征,暗喻李聿治下百姓生活安乐、德政泽被四方,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其治邑成果的赞美。“河堤绕绿水,桑柘连青云”转而描绘自然景观:清澈的河水环绕河堤,高大的桑柘树郁郁葱葱,枝叶仿佛直入青云,画面清新开阔,既展现了清漳县的自然之美,也透露出当地生态与民生的和谐共生。“赵女不冶容,提笼昼成群”聚焦于当地女子的日常状态,写她们不追求浓妆艳抹的外在修饰,白日里成群结队提着竹笼去采桑,朴实无华的形象跃然纸上,进一步凸显了民风的淳厚俭朴。“缲丝鸣机杼,百里声相闻”则从听觉角度切入,以夜晚缫丝时机杼声此起彼伏、远在百里之外亦可听闻的夸张描写,侧面烘托出清漳县男耕女织、产业兴旺的繁荣景象,既呼应了前文“为苍生忧”的治政初心,也印证了德政下民生的安定富足。第四段(“讼息鸟下阶”至“陶然上皇逸”):“讼息鸟下阶,高卧披道帙”连续化用谢灵运“虚馆绝诤讼,空庭来鸟雀”与陶渊明“高卧北窗下,自称羲皇上人”的典故,以官衙内无人争讼、鸟儿悠然落于台阶,县令闲适地躺卧着翻阅道家书籍的场景,全方位展现政通人和的治邑状态。“蒲鞭挂檐枝,示耻无扑抶”借用东汉南阳太守刘宽以蒲草鞭刑示辱、不用严苛刑罚的典故,表明李聿治政秉持“以德服人”的理念,注重通过教化使百姓知廉耻、改过错,而非依赖暴力威慑,进一步深化了其仁政形象。“琴清月当户,人寂风入室”以明月当空、琴音清幽、风声入户的静谧意象,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氛围,“长啸无一言,陶然上皇逸”则通过模拟李聿长啸抒怀、默然高卧的姿态,借“羲皇上人”的典故,将其治政后的闲适自足与上古贤君的和乐安详相类比,凸显其治政境界已达至“无为而治”的理想高度。第五段(“白玉壶冰水”至“因之诵德声”)“白玉壶冰水,壶中见底清”巧妙化用鲍照“清如玉壶冰”的诗意,以白玉壶中盛着冰水、清澈见底为喻,高度赞美李聿为官清正廉洁、表里如一的高尚品格,喻体与本体的贴合使这一评价既生动又具感染力。“清光洞毫发,皎洁照群情”进一步延伸比喻,强调其清廉公正的治政风格如同清光般能洞察细微、明辨是非,又如明月般皎洁明亮,照彻百姓的内心,确保每一项决策都合乎民心、彰显公正。“赵北美佳政,燕南播高名”则跳出清漳县的地域局限,点明李聿的美政与声名已远播至燕赵大地,从空间维度上扩大了对其治政成就的赞誉范围。“过客览行谣,因之诵德声”以“过客”阅读民间歌谣并随之传颂德声的侧面描写作结,既呼应了开篇对李氏家族荣耀的铺陈,又通过第三方视角强化了李聿德政的广泛影响力,使全诗在对个人德行、宗族荣光与治政成就的多重赞颂中收束,余韵悠长且极具感染力。

4. 作品点评

此五言古诗格调高古淡远,行文纵横自如,于结构与笔法上皆有创新,开创了唐代五言古诗格高意远、神韵洒脱、变化奇妙的新风尚,堪称唐人五古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天开青云器,日为苍生忧”、似范仲淹一流人物。“心和得天真”以下,循良之实,蔼然可睹,为民牧者。直当书之于座右。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严云:“柯”“叶”亦非蔓生,移用他姓便淡(“我李”二句下)。萧云:“弦歌”两句,使事事所尘,学者正好看大匠手段。严云:“贤人”句可往,下便入套。严云:“琴清”四句可摘。

不详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横江词六首(其五)》

下一篇:唐·陈润《赋得浦外虹送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