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李百万叶":我们李家如同一棵大李树,
# 叶:喻宗族支派。
"柯条布中州":枝叶百万遍布中州。
# 中州:即中国。,柯条:枝条,喻宗族支派。
"天开青云器":上天赋予你高远志向,
# 青云器:能飞黄腾达的大器,喻高远之材。
"日为苍生忧":天天为百姓操心。
"小邑且割鸡":治理小县如同“割鸡”,
# 小邑且割鸡:“小邑”二句:《论语·阳货》中说,孔子到了武城,听见一片弦歌之声,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后以“割鸡”为治理县政之代称。
"大刀伫烹牛":将来还会大刀宰牛,将有大用。
# 烹牛:喻施展大本领。
"雷声动四境":你的官声如雷贯月惊动四邻,
"惠与清漳流":你的惠政将与清漳同流。
# 清漳:水名,源出于山西省阳泉市南平定县大黾谷。经山西和县、河北涉县,与浊漳合流,统称漳河。
"弦歌咏唐尧":县境内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
# 弦歌咏唐尧:歌颂唐尧的无为而治。弦歌,指礼乐教化。唐尧,琴曲名。
"脱落隐簪组":摆脱了官职的束缚。
# 隐簪组:指有隐士风度。簪组,冠簪和冠带。此指官服。簪,插戴官帽用的簪子。组,系帽的带子。,脱落:犹脱略,不受拘束之意。
"心和得天真":心境平和得以保持天性,
# 天真:指未受礼俗影响的天性。
"风俗犹太古":风俗像太古一样纯朴。
# 太古:指唐尧以前的远古时期。,犹:一作由。
"牛羊散阡陌":牛羊散布在田间小路,
# 阡陌:田间小路。
"夜寝不扃户":百姓们家家夜不闭户。
# 扃户:闭户。
"问此何以然":问为什么能这样,
"贤人宰吾土":因为有贤德的人治理我们的土地。
# 宰:此处用作动词,任县令,治理。
"举邑树桃李":县中种植桃李树,
# 举邑:全县。
"垂阴亦流芬":到处散发出桃李花的芬芳。
# 垂阴:树木枝叶覆盖形成阴影。
"河堤绕绿水":河堤环绕着绿水,
"桑柘连青云":两岸桑柘茂密如云。
# 柘:又名黄桑,叶可饲蚕。
"赵女不冶容":赵地的女子不爱梳洗打扮,
# 冶容:女子修饰得很妖媚。,赵女:清漳县先秦时属赵国。相传赵地出美女。
"提笼昼成群":白天成群提着竹笼。
# 笼:竹篮,用以盛桑叶。
"缲丝鸣机杼":缫丝的声音在机杼间作响,
# 缲丝:煮茧抽丝。李白《荆州歌》:“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
"百里声相闻":百里之间,机杼之声相闻。
# 百里:指一县之境。
"讼息鸟下阶":由于无人告状,县衙前门可罗雀,
# 讼息:指政治清明,百姓没有争讼。
"高卧披道帙":县令高卧无事,在闲读道书。
# 道帙:道书的书衣,此指道书。,披:翻阅。
"蒲鞭挂檐枝":檐前挂着蒲鞭,
# 蒲鞭挂檐枝:“蒲鞭”二句:《后汉书·刘宽传》说,刘宽为太士时,对人宽厚仁恕,人有过失,“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蒲鞭,用蒲草做成的鞭子,用来做象征性的惩罚。
"示耻无扑抶":对有过失的百姓只是象征性的惩罚。
# 扑抶:鞭打。
"琴清月当户":政闲时明月当头,琴声清越,
"人寂风入室":庭中寂然,清风入室。
"长啸一无言":仰天长啸不发一言,
# 一无:一作无一。
"陶然上皇逸":悠然自得如上古帝王般安逸。
# 上皇:即羲皇,伏羲氏。,陶然:和乐貌。
"白玉壶冰水":政清德高,洁如玉壶之冰,
# 白玉壶冰:喻品德冰清玉洁。鲍照《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壶中见底清":壶中清澈见底。
"清光洞毫发":清光一片,可鉴毫发,
"皎洁照群情":皎洁地照耀着众人的情感。
"赵北美佳政":清漳县令的高名和佳政,
# 赵北:指河北中部地区清漳一带,清漳在故赵国北部。
"燕南播高名":在赵北燕南一带到处传颂。
# 燕南:指清漳一带,清漳在古燕国之南。
"过客览行谣":我这位过客听了百姓们赞颂县令美政的民谣,
# 行谣:道路之歌。
"因之诵德声":因此写出了这篇颂诗。
# 诵:一作颂。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酬赠诗。描绘了清漳县的秀丽风光与安宁祥和的生活图景,赞颂了侄子李聿的美政,体现了诗人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与自信豪情。
2. 写作手法
夸张:“我李百万叶”一句,以“百万叶”极言李氏家族繁衍之盛,是夸张写法,凸显家族兴盛,为后文称赞李聿作铺垫,增强气势与感染力。正衬:开篇“我李百万叶,柯条布中州”,借李氏家族繁盛,正面衬托李聿出身不凡,暗示其不凡的才能与品德,由家族之盛衬人物之优。照应:“举邑树桃李……百里声相闻”八句,以百姓遍植桃李、桑柘繁茂的农产景象,赵女不事妖冶、群出采桑,及缲丝织布、机杼声传百里的劳作场景,展现男耕女织、各安其业的安定画面,从侧面印证李聿治理下“吏无苛政”的清明,与前文“日为苍生忧”相呼应,凸显其治政安民、感化人心的成效,颂扬其德政。比喻:以“我李百万叶,柯条布中州”两句,将李氏家族比作枝叶繁茂的大树,“百万叶”“柯条”喻指家族繁衍的宗支众多,“布中州”则像树枝遍布大地般形容家族子孙广布中原,以此凸显李氏家族的兴盛,为下文赞美李聿这位家族后辈铺垫,也暗示其才德源于家族积淀。用典:本诗用典突出,贴切运用大量典故,如“讼息鸟下阶,高卧披道帙”巧用陶渊明典故。陶渊明任彭泽令时,常高卧北窗下读书,自称是羲皇上人,以悠然闲适展现超脱心境。诗中李白借此典故,将李聿官衙无讼、闲适读书的场景,与陶渊明的悠然自适相联系,以陶渊明的洒脱自适类比李聿治理下政通人和、清闲自在的状态,赞颂李聿治邑有方,德政显著,如同古代贤士般从容洒脱,使诗歌在简洁凝练中蕴含深厚文化内涵与褒扬之意。化用:“割鸡焉用牛刀”原是孔子认为治理小城无需大才;李白反用为“小邑且割鸡,大刀伫烹牛”,以“割鸡”喻李聿治小邑,“烹牛”展望其未来治大国,凸显其大才。谢灵运“虚馆绝诤讼,空庭来鸟雀”写馆空无讼、鸟雀栖息;李白“讼息鸟下阶”化用此境,以鸟落阶前表李聿治下无讼的清明。鲍照“清如玉壶冰”以冰喻清廉;李白“白玉壶冰水,壶中见底清”化用其意,以玉壶冰水之清,喻李聿为官清廉、洞察民情。
3. 分段赏析
第一段“我李百万叶”至“惠与清漳流”:“我李百万叶,柯条布中州”以树木枝繁叶茂的夸张比喻,概述李氏家族传承百代、支脉遍布中原的繁盛景象,既暗含身为李姓的荣耀感,又为引出李聿的才德作铺垫。“天开青云器,日为苍生忧”两句直切主题,用“青云器”比喻李聿天赋卓绝、器宇不凡,以“日为苍生忧”凸显其心怀百姓、日夜操劳的官吏担当,鲜明勾勒出诗人理想中的贤吏形象。“小邑且割鸡,大刀伫烹牛”巧妙化用孔子“割鸡焉用牛刀”的典故,既诙谐地称李聿治理清漳小邑如同“以宰牛刀割鸡”,暗含大材小用之意,又借此预示其未来必能施展更大抱负。“雷声动四境,惠与清漳流”则以“雷声”喻指李聿德政的强大影响力,以“清漳流”比喻其惠及百姓的治邑功绩,将抽象的政声与政绩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自然意象,生动展现出其治理下的清漳县生机与活力。第二段(“弦歌咏唐尧”至“贤人宰吾土”):“弦歌咏唐尧,脱落隐簪组”化用子游治武城以礼乐教化百姓的典故,写李聿在清漳县推行德政,以礼乐之声感化民众,同时刻画其不拘泥于官场繁文缛节、脱略官服如隐士般的洒脱形象,凸显其治政理念重德化而非威权。“心和得天真,风俗犹太古”两句承接上文,直接阐述德政带来的成效:百姓心性和顺,保有天然纯真之性,整体民风淳朴如同上古三皇五帝时期。“牛羊散阡陌,夜寝不扃户”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安宁祥和的乡村图景:白天牛羊自在漫步于田间小路,夜晚百姓家门不闭亦无偷盗之患,极言治邑之安定。“问此何以然,贤人宰吾土”以设问形式引发读者思考,随后自答点明核心——正是因为有李聿这样的“贤人”治理,才造就了如此理想的社会风貌,直接扣合诗眼,深刻强调了吏治清明与道德教化的重要性。第三段(“举邑树桃李”至“百里声相闻”):“举邑树桃李,垂阴亦流芬”以桃李遍植全县、树荫浓密且香气远播为象征,暗喻李聿治下百姓生活安乐、德政泽被四方,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其治邑成果的赞美。“河堤绕绿水,桑柘连青云”转而描绘自然景观:清澈的河水环绕河堤,高大的桑柘树郁郁葱葱,枝叶仿佛直入青云,画面清新开阔,既展现了清漳县的自然之美,也透露出当地生态与民生的和谐共生。“赵女不冶容,提笼昼成群”聚焦于当地女子的日常状态,写她们不追求浓妆艳抹的外在修饰,白日里成群结队提着竹笼去采桑,朴实无华的形象跃然纸上,进一步凸显了民风的淳厚俭朴。“缲丝鸣机杼,百里声相闻”则从听觉角度切入,以夜晚缫丝时机杼声此起彼伏、远在百里之外亦可听闻的夸张描写,侧面烘托出清漳县男耕女织、产业兴旺的繁荣景象,既呼应了前文“为苍生忧”的治政初心,也印证了德政下民生的安定富足。第四段(“讼息鸟下阶”至“陶然上皇逸”):“讼息鸟下阶,高卧披道帙”连续化用谢灵运“虚馆绝诤讼,空庭来鸟雀”与陶渊明“高卧北窗下,自称羲皇上人”的典故,以官衙内无人争讼、鸟儿悠然落于台阶,县令闲适地躺卧着翻阅道家书籍的场景,全方位展现政通人和的治邑状态。“蒲鞭挂檐枝,示耻无扑抶”借用东汉南阳太守刘宽以蒲草鞭刑示辱、不用严苛刑罚的典故,表明李聿治政秉持“以德服人”的理念,注重通过教化使百姓知廉耻、改过错,而非依赖暴力威慑,进一步深化了其仁政形象。“琴清月当户,人寂风入室”以明月当空、琴音清幽、风声入户的静谧意象,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氛围,“长啸无一言,陶然上皇逸”则通过模拟李聿长啸抒怀、默然高卧的姿态,借“羲皇上人”的典故,将其治政后的闲适自足与上古贤君的和乐安详相类比,凸显其治政境界已达至“无为而治”的理想高度。第五段(“白玉壶冰水”至“因之诵德声”)“白玉壶冰水,壶中见底清”巧妙化用鲍照“清如玉壶冰”的诗意,以白玉壶中盛着冰水、清澈见底为喻,高度赞美李聿为官清正廉洁、表里如一的高尚品格,喻体与本体的贴合使这一评价既生动又具感染力。“清光洞毫发,皎洁照群情”进一步延伸比喻,强调其清廉公正的治政风格如同清光般能洞察细微、明辨是非,又如明月般皎洁明亮,照彻百姓的内心,确保每一项决策都合乎民心、彰显公正。“赵北美佳政,燕南播高名”则跳出清漳县的地域局限,点明李聿的美政与声名已远播至燕赵大地,从空间维度上扩大了对其治政成就的赞誉范围。“过客览行谣,因之诵德声”以“过客”阅读民间歌谣并随之传颂德声的侧面描写作结,既呼应了开篇对李氏家族荣耀的铺陈,又通过第三方视角强化了李聿德政的广泛影响力,使全诗在对个人德行、宗族荣光与治政成就的多重赞颂中收束,余韵悠长且极具感染力。
4. 作品点评
此五言古诗格调高古淡远,行文纵横自如,于结构与笔法上皆有创新,开创了唐代五言古诗格高意远、神韵洒脱、变化奇妙的新风尚,堪称唐人五古佳作。
# “天开青云器,日为苍生忧”、似范仲淹一流人物。“心和得天真”以下,循良之实,蔼然可睹,为民牧者。直当书之于座右。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严云:“柯”“叶”亦非蔓生,移用他姓便淡(“我李”二句下)。萧云:“弦歌”两句,使事事所尘,学者正好看大匠手段。严云:“贤人”句可往,下便入套。严云:“琴清”四句可摘。
不详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上一篇:唐·李白《横江词六首(其五)》
下一篇:唐·陈润《赋得浦外虹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