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ǔ
jiāng
huáng
lóng
nán
yàn
yáng
zhí
zhì
lóu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yuè
zhōu
shān
duì
qīng
lóu
rén
yáng
zhí
chūn
shǎng
chǔ
jiāng
liú
jiàn
zuì
piāo
yuè
sān
bēi
zhào
ōu
guì
zhī
pān
jìn
gèng
xiāng
qiú

译文

五月的时候进入五洲,青山与装饰华丽的高楼相对。老朋友杨执戟,趁着春日一起欣赏楚江的流水。一见面就陶醉在江面上那如漂浮着的月亮的美景中,几杯酒下肚后,一边划船一边放声高歌。这里的美景如同桂枝般,怎么欣赏都欣赏不够,希望日后还能再来寻求这般美好的景致。

逐句剖析

"五月入五洲":五月的时候进入五洲,

# 五洲:因为楚江上有五洲相连,所以用五洲来命名。《水经注》:江中有五洲相接,故以五洲为名。宋孝武帝举兵江中,建牙洲上,有紫云荫之,即是洲也。胡三省《通鉴注》:五洲,当在今黄州、江州之间。

"碧山对青楼":青山与装饰华丽的高楼相对。

"故人杨执戟":老朋友杨执戟,

# 执戟:官名,唐代正九品下级官。

"春赏楚江流":趁着春日一起欣赏楚江的流水。

"一见醉漂月":一见面就陶醉在江面上那如漂浮着的月亮的美景中,

# 漂月:指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三杯歌棹讴":几杯酒下肚后,一边划船一边放声高歌。

# 棹讴:《蜀都赋》:“吹洞萧,发棹讴。”刘渊林注:“棹讴,鼓棹而歌也。”

"桂枝攀不尽":这里的美景如同桂枝般,怎么欣赏都欣赏不够,

# 桂枝攀:攀枝折桂,指参加科举考试入选做官。淮南王《招隐士》:“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他日更相求":希望日后还能再来寻求这般美好的景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楚江黄龙矶南宴杨执戟治楼》是盛唐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前四句清晰地点明了时节与地点,生动描绘出五月初夏时分,楚江一带山水相依,青楼点缀其中的美妙景致。后四句则借助“醉漂月”“歌棹讴”等意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众人纵酒放歌的宴乐场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桂枝攀不尽”一句,巧妙暗用《招隐士》的典故,含蓄表达出诗人仕途未能顺遂的遗憾之情。然而,紧接着以“他日更相求”作结,尽显豁达豪迈,典型地体现出李白将山水抒情与豪放洒脱相融合的独特诗风。整首诗以凝练的语言,真实记录下唐代文人在漫游交游过程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意味深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楚江黄龙矶南宴杨执戟治楼》出自唐代诗人李白之手。此诗大约创作于公元740年李白漫游鄂州之际,全诗共八句,四十个字,被收录在《全唐诗》第179卷。诗以楚江畔的黄龙矶(今鄂州龙蟠矶)为背景,记述了李白与友人杨执戟在春日里于此处宴饮的场景。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宴饮诗。诗中描绘了五月初夏时节,楚江一带山水与青楼相互映衬的景致,营造出纵酒高歌的宴乐氛围,体现出唐代文人漫游交游时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仕途未竟的遗憾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桂枝攀不尽”这句运用《楚辞・招隐士》的典故,在《楚辞・招隐士》中有“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等描述,诗中以桂树象征美好的品德与高洁的志向,招引隐士出山。诗人在此处用典,一方面表达自己对美好品德与高远志向的不懈追求,然而现实中仕途却未能顺遂,尚未达成心中所愿,故而流露出仕途未竟之憾。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借这一典故,暗示友人杨执戟与自己一样,有着出众的才德却未在仕途上充分施展,寄托了对友人的理解与惺惺相惜之情。

3. 分段赏析

首联“五月入五洲,碧山对青楼”,点明时间是五月,诗人来到五洲之地。“碧山对青楼”描绘出青山与江边华丽楼阁相对的画面,色彩鲜明,勾勒出宴饮之地优美的环境。颔联“故人杨执戟,春赏楚江流”,说明此次宴饮是与故人杨执戟一同,在春天欣赏楚江的流水。既点出人物,又强调了赏景之事,流露出与友人相聚的喜悦之情。颈联“一见醉漂月,三杯歌棹讴”,此句描绘宴饮时的欢乐场景。无论是“醉漂月”还是“波漂月”,都营造出一种如梦似幻的氛围,仿佛月亮在醉意或水波中漂浮。“三杯”之后便纵情放歌,以船桨为节拍吟唱,生动地展现出宴会上众人沉醉欢乐、尽情高歌的状态,尽显诗人豪放洒脱的性情。尾联“桂枝攀不尽,他日更相求”,“桂枝”常象征着美好、高洁。诗人觉得此次相聚如桂枝般美好,难以尽兴,期望日后能再次与友人相聚。此句表达了对此次聚会的留恋,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待,使诗歌在欢乐的氛围中又增添了一份真挚的情谊,余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复《春雨》

下一篇:唐·张说《五君咏五首·赵耿公彦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