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ǒng
xiào
àn
chóu

朝代:唐作者:贺知章浏览量:2
shí
nián
xīn
shì
wéi
wèi
ēn
chóu
liǎng
jìn
shān
bái
tóu

译文

十年心里的事很痛苦,只是为了报复恩仇。两种心意已经完成,青山依旧而我已白头。

逐句剖析

"十年心事苦":十年心里的事很痛苦,

# 十年:董黯等了十年,才得以复仇。一说为避免母亲担心,特意等母亲去世才复仇;一说为避免仇人之母伤心,特意等她去世才将仇人杀死。前者孝,后者仁,也即是慈。

"惟为复恩仇":只是为了报复恩仇。

# 恩仇:恩,母亲养育之恩。仇,恶邻辱母之仇。

"两意既已尽":两种心意已经完成,

"碧山吾白头":青山依旧而我已白头。

# 碧山吾白头:指董黯因复仇获罪,遇大赦,终老山岭;一说遇皇帝特赦,召他做官,董黯辞官不就,以寿终。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董孝子黯复仇》为唐代贺知章所创的五言绝句。开篇首句,便直抵董黯内心,将其积压十年的苦痛与心事和盘托出。紧接着,次句清晰表明他矢志不渝的目标,坚定之情溢于言表。第三句中,董黯与对方的恩怨情仇宣告彻底终结,字里行间尽显决绝之意。而到了末句,董黯毅然决然地选择放下过往一切,决心归隐山林,安度余生。此诗虽篇幅简短,却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深刻展现出董黯从深陷恩仇纠葛的执着,到最终归隐的决然转变,情感表达层层递进,富有深度与层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人,早年移居山阴(今浙江绍兴)。贺知章与张旭、包融、张若虚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张旭等合称“饮中八仙”。其诗今存二十余首,皆不尚藻彩,不事雕饰,无意求工而新意盎然。多祭神乐章和应制诗,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回乡偶书》《咏柳》传诵颇广。贺知章还工书法,尤擅草隶。代表作品有《题袁氏别业》《相和歌辞·采莲曲》。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怀古诗。描绘了董孝子黯为复恩仇历经十年的艰苦心事,体现了其复仇的决心,营造出一种凝重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感怀。

2. 分段赏析

“十年心事苦”“十年”,以具体的时间跨度,强调董黯内心为复仇所承受煎熬的漫长岁月。“心事苦”,直白地将董黯多年来背负的沉重情感倾泻而出,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其内心的压抑与痛苦,这种痛苦不仅仅是对复仇的执念,更是对母亲遭遇的悲愤与不甘。“惟为复恩仇”“惟为”二字,语气坚定,表明董黯这十年的所有心思,唯一的目标就是“复恩仇”。“恩”是母亲的养育之恩,“仇”是恶邻对母亲的欺辱之仇,这一句直接点明了董黯内心深处的核心诉求,突出了他复仇意志的坚决,为全诗奠定了强烈的情感基调。“两意既已尽”“两意”,即报恩与复仇之意。“既已尽”,简洁地交代了董黯的目标已经达成,这一句带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历经十年的漫长等待与筹划,他终于完成了自己心中的使命,其中或许夹杂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心愿得偿的释然。“碧山吾白头”“碧山”描绘出一幅清幽、宁静的山林景象,象征着远离尘世的归隐生活。“吾白头”,董黯表示自己将在这青山之中度过余生直至白头,与前面的复仇情节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他在完成人生大事后,渴望回归自然、远离纷争的心境,也体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宁静的人生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金车美人《与谢翱赠答诗》

下一篇:唐·李建勋《春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