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色欲尽花含烟":日色将尽花儿如含着烟雾,
"月明如素愁不眠":月光如水心中愁闷难安眠。
# 不眠:睡不着,难安眠。,如素:一作“欲素”。素:洁白的绢。
"赵瑟初停凤凰柱":刚停止弹拨凤凰柱的赵瑟,
# 凤凰柱:或是瑟柱上雕饰凤凰形状。,赵瑟:一作弦乐器,相传古代赵国人善奏瑟。瑟:弦乐器。
"蜀琴欲奏鸳鸯弦":又拿起蜀琴拨动那鸳鸯弦。
# 蜀琴欲奏鸳鸯弦:旧注谓蜀琴与司马相如琴挑故事有关。按:鲍照有“蜀琴抽白雪”句。白居易也有“蜀琴安膝上,《周易》在床头”句。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王琦注云:“蜀中桐木宜为乐器,故曰蜀桐。”蜀桐实即蜀琴。似古人诗中常以蜀琴喻佳琴,恐与司马相如、卓文君事无关。鸳鸯弦也只是为了强对凤凰柱。蜀琴:一作弦乐器,古人诗中以蜀琴喻佳琴。
"此曲有意无人传":只可惜曲虽有意无人相传,
# 传:相传。
"愿随春风寄燕然":但愿它随着春风飞向燕然,
# 燕然:山名,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此处泛指塞北。,随:伴随,随着。
"忆君迢迢隔青天":思念你隔着远天不能相见。
# 迢迢:遥远。
"昔日横波目":过去那双顾盼生辉的眼睛,
# 横波:指眼波流盼生辉的样子。,日:一作时。
"今作流泪泉":今天已成泪水奔淌的清泉。
"不信妾断肠":假如不相信我曾多么痛苦,
# 断肠:一作“断肠”。
"归来看取明镜前":请回来明镜里看憔悴容颜。
# 取:助词,表示动作的进行。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闺怨诗。诗歌通过思妇弹琴寄意、望夫不归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离人的相思之苦和对丈夫的深情怀念,展现了思妇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诗人通过描写暮色、月光、琴瑟等景物,营造出一种愁苦迷蒙的氛围,将思妇的内心情感与自然景物完美结合。比喻:诗中“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过去的明眸比作“横波目”,而现在的泪水则比作“流泪泉”,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因思念而痛苦的情感变化。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诗中“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反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忧愁与孤独,增强了情感的对比效果。夸张:诗中“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运用了夸张手法,通过“肠断”这一极端的表达,强调了主人公因思念而痛苦至极的情感状态。象征:诗中“愿随春风寄燕然”运用了象征手法,春风象征着希望与传递,燕然则象征着远方,表达了主人公希望借助春风将思念传递给远方的心愿。对比:诗中“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不同状态,突出了主人公因思念而产生的巨大情感变化,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开篇两句“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诗人通过描写暮色与月光,营造出一种愁苦迷蒙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悲凉基调。思妇因思念丈夫而辗转反侧,无法入睡。中间两句“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通过描写思妇弹奏琴瑟的动作,表达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凤凰与鸳鸯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思妇内心的孤独与期盼。转折句“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思妇的相思之情无处寄托,只能寄希望于春风将她的思念带到远方,展现了情感的无奈与真挚。结尾两句“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思妇因思念而憔悴的形象,表达了她对丈夫早日归来的期盼。
4. 作品点评
全诗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生动地展现了思妇的相思之情,情感真挚而深沉。诗中情景交融,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等名句,形象生动,令人动容。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白作为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也体现了他对人性情感的深刻洞察。
# 谭云:光景寂妙。钟云:“欲素”二字幻甚(“月明欲素”句下)。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萧云:词意悲而不伤,怨而不谤。
明黄克缵、卫一凤《全唐风雅》
# 明艳绝底,奇花初开,李所独擅之技(首二句下)。
清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
# 太白尝作《长相思》乐府一章,末曰:“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夫人从旁视之曰:“君不闻武后诗乎?‘不见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太白爽然自失。此即所谓相门女也?具此才情,故当与寻真腾空为侣。第不知娇女平阳能继林下风否?
清宋长白《柳亭诗话》卷二十二
上一篇:唐·卢仝《有所思》
下一篇:唐·孔绍安《侍宴咏石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