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ǔ
lóng
shān
yǐ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jiǔ
lóng
shān
yǐn
huáng
huā
xiào
zhú
chén
zuì
kàn
fēng
luò
mào
ài
yuè
liú
rén

译文

九日在龙山宴饮,黄色的菊花盛开似在嘲弄我这个逐臣。醉眼看看秋风把我的帽子吹落,月下醉舞,明月留人。

逐句剖析

"九日龙山饮":九日在龙山宴饮,

# 龙山:在安徽省当涂县南十里,蜿蜒如龙,蟠溪而卧,故名。《元和郡县志》江南道宣州当涂县:“龙山,在县东南十二里,桓温尝与僚佐九月九日登此山宴集。”

"黄花笑逐臣":黄色的菊花盛开似在嘲弄我这个逐臣。

# 逐臣:被贬斥、被驱逐的臣子,诗人自称。,黄花:谓菊花。菊花有多种颜色,古人以黄菊为正色,故常以黄花代称。

"醉看风落帽":醉眼看看秋风把我的帽子吹落,

# 风落帽:用晋孟嘉九日登高落帽事。详见《九日登山》诗注。东晋大司马桓温曾在重阳节登龙山,其部下参军孟嘉被风吹落帽,孟嘉仍浑然不觉,桓温命人作文嘲之,孟嘉作答,挥笔而就,一时传为佳话。

"舞爱月留人":月下醉舞,明月留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九日龙山饮》由唐代诗人李白创作。这是一首登高宴饮诗,诗人在重阳节于龙山与友人饮酒。首句点明时间地点,次句以“黄花笑逐臣”自比,展现自身被贬的境遇。第三句用孟嘉落帽典故,末句将月亮拟人化。全诗运用比拟、用典手法,生动别致,不着痕迹,具有超脱豪放的意味,尽显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由李白所作。唐代宗宝应元年(762),李白病居当涂,期间他登上龙山,在重阳节与好友共饮菊花酒。因曾遭小人谗言,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李白心中有诸多愤懑,于是借吟诗来抒发内心复杂情感,留下了这首《九日龙山饮》。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登高宴饮兼贬谪题材的诗。描绘了诗人在重阳节于龙山宴饮的场景,借菊花、风落帽、月留人等意象,写出诗人作为逐臣的失意,又展现出其对自然的喜爱及放旷洒脱的一面,抒发了复杂深沉的情感。

2. 写作手法

拟人:“黄花笑逐臣”将菊花赋予人的“笑”这一神态,生动展现菊花盛开之美;“舞爱月留人“把月亮拟人化,形象表达诗人对自然之境的留恋。用典:“醉看风落帽”用孟嘉九日登高落帽典故,表达对名士的向往,增添诗歌文化底蕴,也体现自身心境。

3. 分段赏析

这首诗共四句。首句“九日龙山饮”,直接点明在重阳节这一天,诗人于龙山进行宴饮,既交代自身宴饮之事,又关联东晋桓温同宾僚的宴饮,为后文用典铺垫。次句“黄花笑逐臣”,着重刻画宴饮时菊花盛开如人欢笑的神态,诗人以“逐臣”自比,透露出曾被赐金放还的失意。第三句“醉看风落帽”,巧用孟嘉九日登高落帽典故,“醉”字凸显饮酒沉醉状态,表达对名士的向往。末句“舞爱月留人”写实,“舞”字体现诗人饮酒赏花后的自在起舞,将月亮拟人化,看似月留人,实则是诗人留恋这脱俗的自然之境,不舍离去。整首诗将典故与自身经历紧密结合,抒发了失意愤懑又旷达洒脱的复杂情感。

4. 作品点评

《九日龙山饮》是李白佳作。它展现了独特的文学价值,巧用拟人、用典等手法,生动描绘出龙山宴饮场景。从写作特色看,语言豪放且浪漫,情感复杂而深沉。在文学史上,它是李白诗歌风格的典型体现,借重阳节登高宴饮,融入自身遭际感慨,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同是棹歌,此与童谣等尔。

宋刘辰翁《唐诗品汇》引

# 时有夜郎之放,故称“逐臣”,而任风落帽,爱月留人,所为花亦笑其狂态者也。

明唐汝询《唐诗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聂夷中《咏田家》

下一篇:唐·孟郊《洛桥晚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