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乌喜林曙":栖息在林中的乌鸦最喜初沐晨光,
# 曙:天刚亮。
"惊蓬伤岁阑":我抚摸着一头乱发为一年将尽而伤感。
# 岁阑:岁暮,一年将尽的时候。,蓬:散乱。这里指散乱的头发。
"关河三尺雪":关山河川覆满三尺积雪,
"何处是天山":何处才是我向往的天山?
"朔风无重衣":北风呼啸而没有多余的衣物御寒,
# 重衣:谓重复多余的衣服。,朔风:北风,寒风。
"仆马饥且寒":奴仆跟马匹都是饥寒交迫。
"惨戚别妻子":与妻儿告别时悲伤难抑,
# 惨戚:亦作“惨慼”。悲伤凄切。
"迟回出门难":对于自己即将远行更是犹豫徘徊和悲痛。
# 迟回:犹徘徊。
"男儿值休明":但是志气男儿在如今这开明盛世,
# 休明:用以赞美明君或盛世。
"岂是长泥蟠":岂能甘愿久困泥潭。
# 泥蟠:蟠屈在泥污中。亦比喻处在困厄之中。
"何者为木偶":且看朝堂之上谁是木偶,
"何人侍金銮":谁又是辅佐君王的贤臣。
"郁郁守贫贱":我郁郁寡欢的过着贫苦的生活,
"悠悠亦无端":久久想不出端由来。
"进不图功名":成功后不求功名利禄,
"退不处岩峦":失败后也不会隐居遁世。
"穷通在何日":什么时候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
"光景如跳丸":光阴如弹丸飞逝难追。
# 跳丸:比喻日月运行。谓时间过得很快。
"富贵苦不早":人生际遇难道都是暮年才会来到吗,
"令人摧心肝":这真是让人悲愤不已啊。
"誓期春之阳":唯愿春日暖阳早临,
"一振摩霄翰":我就能一展抱负。
晚唐诗人
陈陶(803?~879?),唐代诗人。字嵩伯,自称“三教布衣”,长江以北人。文宗大和间游江南、岭南,曾作诗投献桂仲武、罗让、周墀、韦廑等州镇官员,然均未能引其入仕。大中三年,隐居于洪州西山。陈陶的乐府诗,意境诡异,色彩浓郁,酷似李贺。亦有《塞下曲》《胡无人行》等边塞题材之作,其中《陇西行四首》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二句,尤为人所传诵。代表作品有《游子吟》《答莲花妓》。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寒冬的严酷景象为背景,通过刻画诗人远行旅途的艰难处境以及与亲人离别的痛苦与不舍,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2. 分段赏析
前四句“栖乌喜林曙,惊蓬伤岁阑。关河三尺雪,何处是天山”以自然景象开篇,栖息在林中的乌鸦最喜初沐晨光,我抚摸着一头乱发为一年将尽而伤感,以晨光中归巢的乌鸦暗喻安定生活的向往,以飘零的蓬草自喻游子漂泊无依,后两句“三尺雪”强化了环境的严酷,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诗人与家人离别的痛苦和思念愈发深切。接下来四句“朔风无重衣,仆马饥且寒。惨戚别妻子,迟回出门难”进一步描绘诗人在恶劣环境下的艰难处境,北风呼啸而没有多余的衣物御寒,奴仆跟马匹都是饥寒交迫。寒风与饥寒的双重压迫将游子生存的艰难具象化,为了生活被迫离家,与妻儿告别时悲伤难抑,对于自己即将远行更是犹豫徘徊和悲痛。中间八句是全诗的转折,以“男儿值休明”的盛世为背景,发出“岂是长泥蟠”的反问,且看朝堂之上谁是木偶,谁又是真正的有识之士。我郁郁寡欢地过着贫苦的生活,久久想不出端由来,这是对官场的批判,也是作者诗人内心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进不图功名,退不处岩峦”道尽士人困境:既不屑钻营求仕,又难效隐者遁世,在儒道之间进退两难。表现了精神困局的绵长无解。最后六句诗人已完成了对人生的思考,发出对未来的期许和决心。什么时候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时光飞逝,岁月不等人。人生际遇难道都是暮年才会来到吗,这真是让人悲愤不已啊。只盼望这一天早早到来,我就能一展抱负。
下一篇:唐·孟翱《言行相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