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óu
yín

朝代:唐作者:陈陶浏览量:2
lín
shǔ
jīng
péng
shāng
suì
lán
guān
sān
chǐ
xuě
chù
shì
tiān
shān
shuò
fēng
chóng
qiě
hán
cǎn
bié
chí
huí
chū
mén
nán
nán
ér
zhí
xiū
míng
shì
cháng
pán
zhě
wéi
ǒu
rén
shì
jīn
luán
shǒu
pín
jiàn
yōu
yōu
duān
jìn
gōng
míng
tuì
退
chǔ
yán
luán
qióng
tōng
zài
guāng
jǐng
tiào
wán
guì
zǎo
lìng
rén
cuī
xīn
gān
shì
chūn
zhī
yáng
zhèn
xiāo
hàn

译文

栖息在林中的乌鸦最喜初沐晨光,我抚摸着一头乱发为一年将尽而伤感。关山河川覆满三尺积雪,何处才是我向往的天山?北风呼啸而没有多余的衣物御寒,奴仆跟马匹都是饥寒交迫。与妻儿告别时悲伤难抑,对于自己即将远行更是犹豫徘徊和悲痛。但是志气男儿在如今这开明盛世,岂能甘愿久困泥潭。且看朝堂之上谁是木偶,谁又是辅佐君王的贤臣。我郁郁寡欢的过着贫苦的生活,久久想不出端由来。成功后不求功名利禄,失败后也不会隐居遁世。什么时候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光阴如弹丸飞逝难追。人生际遇难道都是暮年才会来到吗,这真是让人悲愤不已啊。唯愿春日暖阳早临,我就能一展抱负。

逐句剖析

"栖乌喜林曙":栖息在林中的乌鸦最喜初沐晨光,

# 曙:天刚亮。

"惊蓬伤岁阑":我抚摸着一头乱发为一年将尽而伤感。

# 岁阑:岁暮,一年将尽的时候。,蓬:散乱。这里指散乱的头发。

"关河三尺雪":关山河川覆满三尺积雪,

"何处是天山":何处才是我向往的天山?

"朔风无重衣":北风呼啸而没有多余的衣物御寒,

# 重衣:谓重复多余的衣服。,朔风:北风,寒风。

"仆马饥且寒":奴仆跟马匹都是饥寒交迫。

"惨戚别妻子":与妻儿告别时悲伤难抑,

# 惨戚:亦作“惨慼”。悲伤凄切。

"迟回出门难":对于自己即将远行更是犹豫徘徊和悲痛。

# 迟回:犹徘徊。

"男儿值休明":但是志气男儿在如今这开明盛世,

# 休明:用以赞美明君或盛世。

"岂是长泥蟠":岂能甘愿久困泥潭。

# 泥蟠:蟠屈在泥污中。亦比喻处在困厄之中。

"何者为木偶":且看朝堂之上谁是木偶,

"何人侍金銮":谁又是辅佐君王的贤臣。

"郁郁守贫贱":我郁郁寡欢的过着贫苦的生活,

"悠悠亦无端":久久想不出端由来。

"进不图功名":成功后不求功名利禄,

"退不处岩峦":失败后也不会隐居遁世。

"穷通在何日":什么时候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

"光景如跳丸":光阴如弹丸飞逝难追。

# 跳丸:比喻日月运行。谓时间过得很快。

"富贵苦不早":人生际遇难道都是暮年才会来到吗,

"令人摧心肝":这真是让人悲愤不已啊。

"誓期春之阳":唯愿春日暖阳早临,

"一振摩霄翰":我就能一展抱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陈陶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开篇四句以以“栖乌喜林曙,惊蓬伤岁阑”的自然景象起兴,通过描绘出严冬的酷寒与旅途的艰辛,暗含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中间四句进一步描绘诗人当前困境:在恶劣天气下艰难前行,以及因与家人分别而倍感思念和痛苦;但诗人并未因此沉沦,接下来八句转而思考人生意义;末六句充满希望,表达作者对未来的期许与决心。整首诗格调振拔,层次丰富,既真实又充满力量,展现出诗人在困境中的挣扎与对未来的憧憬,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陈陶(803?~879?),唐代诗人。字嵩伯,自称“三教布衣”,长江以北人。文宗大和间游江南、岭南,曾作诗投献桂仲武、罗让、周墀、韦廑等州镇官员,然均未能引其入仕。大中三年,隐居于洪州西山。陈陶的乐府诗,意境诡异,色彩浓郁,酷似李贺。亦有《塞下曲》《胡无人行》等边塞题材之作,其中《陇西行四首》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二句,尤为人所传诵。代表作品有《游子吟》《答莲花妓》。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寒冬的严酷景象为背景,通过刻画诗人远行旅途的艰难处境以及与亲人离别的痛苦与不舍,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2. 分段赏析

前四句“栖乌喜林曙,惊蓬伤岁阑。关河三尺雪,何处是天山”以自然景象开篇,栖息在林中的乌鸦最喜初沐晨光,我抚摸着一头乱发为一年将尽而伤感,以晨光中归巢的乌鸦暗喻安定生活的向往,以飘零的蓬草自喻游子漂泊无依,后两句“三尺雪”强化了环境的严酷,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诗人与家人离别的痛苦和思念愈发深切。接下来四句“朔风无重衣,仆马饥且寒。惨戚别妻子,迟回出门难”进一步描绘诗人在恶劣环境下的艰难处境,北风呼啸而没有多余的衣物御寒,奴仆跟马匹都是饥寒交迫。寒风与饥寒的双重压迫将游子生存的艰难具象化,为了生活被迫离家,与妻儿告别时悲伤难抑,对于自己即将远行更是犹豫徘徊和悲痛。中间八句是全诗的转折,以“男儿值休明”的盛世为背景,发出“岂是长泥蟠”的反问,且看朝堂之上谁是木偶,谁又是真正的有识之士。我郁郁寡欢地过着贫苦的生活,久久想不出端由来,这是对官场的批判,也是作者诗人内心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进不图功名,退不处岩峦”道尽士人困境:既不屑钻营求仕,又难效隐者遁世,在儒道之间进退两难。表现了精神困局的绵长无解。最后六句诗人已完成了对人生的思考,发出对未来的期许和决心。什么时候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时光飞逝,岁月不等人。人生际遇难道都是暮年才会来到吗,这真是让人悲愤不已啊。只盼望这一天早早到来,我就能一展抱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下一篇:唐·孟翱《言行相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