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uì
wēng
tíng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4
huán
chú
jiē
shān
西
nán
zhū
fēng
lín
yóu
měi
wàng
zhī
wèi
rán
ér
shēn
xiù
zhě
láng
shān
xíng
liù
jiàn
wén
shuǐ
shēng
chán
chán
ér
xiè
chū
liǎng
fēng
zhī
jiān
zhě
niàng
quán
fēng
huí
zhuǎn
yǒu
tíng
rán
lín
quán
shàng
zhě
zuì
wēng
tíng
zuò
tíng
zhě
shuí
shān
zhī
sēng
zhì
xiān
míng
zhī
zhě
shuí
tài
shǒu
wèi
tài
shǒu
lái
yǐn
yǐn
shǎo
zhé
zuì
ér
nián
yòu
zuì
gāo
hào
yuē
zuì
wēng
zuì
wēng
zhī
zài
jiǔ
zài
shān
shuǐ
zhī
jiān
shān
shuǐ
zhī
zhī
xīn
ér
zhī
jiǔ
ruò
chū
ér
lín
fēi
kāi
yún
guī
ér
yán
xué
míng
huì
míng
biàn
huà
zhě
shān
jiān
zhī
zhāo
fāng
ér
yōu
xiāng
jiā
xiù
ér
fán
yīn
fēng
shuāng
gāo
jié
shuǐ
luò
ér
shí
chū
zhě
shān
jiān
zhī
shí
zhāo
ér
wǎng
ér
guī
shí
zhī
jǐng
tóng
ér
qióng
zhì
zhě
xíng
zhě
xiū
shù
qián
zhě
hòu
zhě
yìng
xié
wǎng
lái
ér
jué
zhě
chú
rén
yóu
lín
ér
shēn
ér
féi
niàng
quán
wéi
jiǔ
quán
xiāng
ér
jiǔ
liè
shān
yáo
rán
ér
qián
chén
zhě
tài
shǒu
yàn
yàn
hān
zhī
fēi
fēi
zhú
shè
zhě
zhòng
zhě
shèng
gōng
chóu
jiāo
cuò
zuò
ér
xuān
huá
zhě
zhòng
bīn
huān
cāng
yán
bái
tuí
rán
jiān
zhě
tài
shǒu
zuì
ér
yáng
zài
shān
rén
yǐng
sǎn
luàn
tài
shǒu
guī
ér
bīn
cóng
shù
lín
yīn
míng
shēng
shàng
xià
yóu
rén
ér
qín
niǎo
rán
ér
qín
niǎo
zhī
shān
lín
zhī
ér
zhī
rén
zhī
rén
zhī
cóng
tài
shǒu
yóu
ér
ér
zhī
tài
shǒu
zhī
zuì
néng
tóng
xǐng
néng
shù
wén
zhě
tài
shǒu
tài
shǒu
wèi
shuí
líng
ōu
yáng
xiū

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或明或暗变化不一的景色,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面下降,隐石出现,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的人们在出游。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的摆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设的宴席啊。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在尽情地欢乐。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在高处低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逐句剖析

"环滁皆山也":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 皆:副词,都。,环滁:环绕着滁州城。滁: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环:环绕。

"其西南诸峰":那西南的几座山峰,

# 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林壑尤美":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 尤:格外,特别。,壑:山谷。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

#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蔚然,茂盛的样子。

"琅琊也":是琅琊山。

"山行六七里":沿着山路走六七里,

# 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渐闻水声潺潺":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

# 潺潺:流水声。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

"酿泉也":是酿泉。

# 酿泉:泉水名,原名玻璃泉,在琅邪山醉翁亭下,因泉水很清可以酿酒而得名。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回,曲折、回环。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临,居高面下。翼然: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然:……的样子。

"醉翁亭也":那就是醉翁亭。

"作亭者谁":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

# 作:建造。

"山之僧智仙也":是山上的和尚智仙。

"名之者谁":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

#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太守自谓也":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 太守自谓也: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

"饮少辄醉":只喝一点儿就醉了,

# 辄:就。

"而年又最高":而且年纪又最大,

# 年又最高:年纪又是最大的。

"故自号曰醉翁也":所以自号“醉翁”。

# 曰:叫做。,号:名词作动词,取别号。,故:所以。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

# 意:这里指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

"在乎山水之间也":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 乎:相当于“于”。

"山水之乐":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

# 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开。霏,弥漫的云气。,若夫:文言文里承接上文而引出另一层意思时常用,近乎“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 暝:昏暗。,岩穴:山洞,这里指山谷。

"晦明变化者":或明或暗变化不一的景色,

# 晦明变化:意思是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山间之朝暮也":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 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花。

"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

# 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秀,茂盛。

"风霜高洁":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 风霜高洁:指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水落而石出者":水面下降,隐石出现,

"山间之四时也":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朝而往":早晨进山,

"暮而归":傍晚回城,

"四时之景不同":四季的景色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 穷:穷尽。,乐:乐趣。

"至于负者歌于途":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

#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至于:连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

"行者休于树":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 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前者呼":前面的人呼喊,

"后者应":后面的人应答,

"伛偻提携":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

# 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往来而不绝者":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

"滁人游也":是滁州的人们在出游。

"临溪而渔":到溪边钓鱼,

# 渔:钓鱼。

"溪深而鱼肥":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

"酿泉为酒":用酿泉造酒,

# 酿泉:一座泉水的名字,原名玻璃泉,在琅邪山醉翁亭下。

"泉香而酒洌":泉水清并且酒也清,

# 洌:清。

"山肴野蔌":野味野菜,

# 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

"杂然而前陈者":杂七杂八的摆放在面前的;

# 陈:摆放,摆设。,杂然:众多而杂乱的样子。

"太守宴也":那是太守设的宴席啊。

"宴酣之乐":宴会喝酒的乐趣,

# 酣:尽情地喝酒。

"非丝非竹":不在于弹琴奏乐,

# 非丝非竹:不在于音乐。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射者中":投壶的人中了,

# 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弈者胜":下棋的赢了,

# 弈:下棋。这里用做动词,下围棋。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

"起坐而喧哗者":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哗,

"众宾欢也":这是宾客在尽情地欢乐。

"苍颜白发":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

# 苍颜:苍老的容颜。

"颓然乎其间者":醉倒在众人中间,

# 颓然乎其间:醉倒在众人中间。颓然,倒下的样子。

"太守醉也":是太守喝醉了。

"已而夕阳在山":不久,太阳下山了,

# 已而:不久。

"人影散乱":人影散乱,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

# 归:返回。

"树林阴翳":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

#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蔽。

"鸣声上下":鸟儿在高处低处叫,

# 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

"而不知人之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 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醉能同其乐":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

"醒能述以文者":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

# 醒能述以文者: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

"太守也":是太守啊。

"太守谓谁":太守是谁呢?

# 谓:为,是。

"庐陵欧阳修也":是庐陵欧阳修吧。

# 庐陵:庐陵郡,就是吉洲。今江西省吉安市,欧阳修先世为庐陵大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文章描绘了滁州一带朝暮变幻、四季更迭的自然美景,展现了当地百姓安居乐业的平和生活图景,尤其着重刻画了作者与民同游共饮的欢乐场景。全文以"乐"字为文眼,却蕴含着丰富而深沉的情感内涵。一方面,文章通过太守"与民同乐"的生动描写,展现了一位封建官吏的亲民情怀;另一方面,在看似欢快的文字背后,实则暗藏着作者复杂的心绪。正值不惑之年的欧阳修自号"醉翁",其"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举止,以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独白,无不透露出他借山水之乐排遣贬谪苦闷的深意。表面上是陶醉于山水之美的怡然自得,深层里则是将仕途失意的郁结之情,巧妙地消融在与民同乐的热闹场景之中。这种含蓄蕴藉的表达方式,使得文章在清新明快的格调中,又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深沉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醉翁亭记》创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正值欧阳修贬谪滁州任太守期间。此前,欧阳修历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要职,因坚定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等人推行的"庆历新政",反对以夏竦为首的保守派势力而遭贬谜。庆历五年八月,保守派更以"甥女张氏案"为借口,将欧阳修削去朝职,外放滁州。 在滁州任上,欧阳修推行宽简为政,劝课农桑,使当地呈现出"年丰物阜"的安定景象。这片秀美的山水与淳朴的民风,确实给贬谪中的欧阳修带来了莫大慰藉。然而,放眼整个北宋王朝,虽然表面承平,实则因循守旧、积弊丛生。那些力图革新的有志之士相继遭贬,朝廷却沉溺于虚假的太平盛世。这种时代困境,让欧阳修在享受山水之乐的同时,又深怀忧国忧民之思。 正是这种复杂矛盾的心境,造就了《醉翁亭记》独特的情感张力。文中既有与民同乐的旷达洒脱,又暗含着壮志难酬的郁结;既展现了醉心山水的闲适之趣,又透露出对国事日非的隐忧。这种悲欣交集的复杂情感,通过含蓄蕴藉的艺术表达,使得这篇散文在清新明快的文字背后,蕴含着更为深沉的人生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醉翁亭记》是一篇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散文。全文以"乐"为线索,既展现了滁州四季美景与官民同游之乐,又暗含作者贬谪后的复杂心境。四十岁的"醉翁"形象,既是寄情山水的闲适,更是借酒消愁的写照。文中"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宣言,道出了其双重寄托:既醉心自然之美,又沉醉于与民同乐之中,将政治失意的苦闷巧妙化解于山水之乐间。

2. 写作手法

设问:“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两个设问句,自问自答,由写景巧妙地过渡到记事。道出醉翁亭的来历,点出太守却不言明,设置悬念。对偶:“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描绘出山间两幅对比鲜明的朝暮画面。自然环境描写:文章以“环滁皆山”开篇,全景式勾勒滁州群山环绕的地理格局。随后镜头逐渐聚焦至西南诸峰,以“蔚然而深秀”点出琅琊山的独特风姿,再以“酿泉”为线索引出醉翁亭,形成由远及近、由面到点的空间层次。这种递进式描写不仅展现自然景观的秀美,更暗含作者对理想境地的追寻。衬托:以景衬情,“山水之乐”实为作者被贬滁州后寄情山水的心理写照。通过描绘醉翁亭的幽静与四时之美,衬托其远离朝堂纷争的旷达。以人衬景,百姓“负者歌于途”的欢乐场景,衬托出滁州政治清明、民生安乐,衬托太守治理有方。

3. 分段赏析

第一段写醉翁亭之所在,并引出人和事。分五步突出醉翁亭。采用"远眺—近观—特写"的递进式描写,从"环滁皆山"的宏大视野,到"林壑尤美"的局部聚焦,再到"翼然临泉"的亭台特写,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作者接着转向叙事抒情,用两个短句自问自答,道出亭的来历:“作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同时点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段层与层间过渡巧妙,由山而峰,由峰而泉,由泉而亭,由亭而人,由人而酒,由酒而醉翁,再由“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出“山水之乐”这一全文的核心命意。句句相衔不着痕迹,给人完整的“山水之乐”的印象。第二段分述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作者先以“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的工整对偶,在光影变幻中捕捉山林的晨昏之美;接着用“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等四个紧凑的意象群,将四季更迭浓缩在二十余字中。在极写欢乐中,把太守复杂的心境,也微妙地表达出来了,更通过"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感悟,将自然之美升华为永恒的精神愉悦。第三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在描绘滁人游乐场景时,"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的市井百态,与"临溪而渔,酿泉为酒"的田园情趣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一幅北宋民间风俗画。而太守宴饮的描写,"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的热闹与"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的静默形成强烈反差,体现太守与下属关系融洽,“政通人和”才能有这样的乐。第四段,写宴会散、众人归的情景。作者从禽鸟之乐,宾客之乐及太守之乐的不同内容和感情的对比中,推论出“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了,能与民同乐;醒了,能写《醉翁亭记》一文的,就是太守欧阳修。笔墨简练含蓄,寓意深远。

4. 作品点评

《醉翁亭记》以"乐"为文眼,通过"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独特宣言,展现了欧阳修贬谪时期复杂的精神世界。文章在描绘滁州山水之美的同时,将儒家"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与道家寄情山水的超脱情怀熔于一炉,形成"乐中寓忧"的独特意境。艺术上,文章创造性地运用二十一个"也"字句,骈散相间的句法既保持赋体的韵律美,又兼具散文的流动感,形成抑扬顿挫的独特节奏。这种形式创新与"醉翁"形象的塑造相得益彰——从早年"无饮酒"的谨慎到贬谪后"颓然乎其间"的放达,暗示了作者对现实政治的失望与精神突围的尝试。全文在清新明快的山水描写中,隐含着对昏暗时政的微妙批判,使这篇抒情散文兼具审美价值与思想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醉翁亭记》,以文为戏者也。

宋黄震《黄氏日钞》卷六十一

# 退之作记,记其事尔。今之记乃论也。少游谓《醉翁辛记》,亦用政体。

宋王正德《余师录》卷一

# 宋人多讥病《醉翁亭记》。此盖以文滑稽,曰:何害为佳,但不可为法耳。

金王若虚《滹南遗老集》卷三十六

# 文中之画。昔人读此文谓如游幽泉邃石,入一层才见一层,路不穷兴亦不穷,读已令人神骨翛然长往矣。此是文章中洞天也。

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卷四十九

# 一路逐笔缓写,略不使气之文。

明末清初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十三

# 乃遂成一蹊径,然其中有画工所不能到处。

清储欣《唐宋十大家全集录·六一居士全集录》

# 通篇共用二十一个“也”字,逐层脱卸,逐步顿映,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似散非散,似排非排,丈家之创调也。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十

# 前人每叹此记为欧阳绝作,闲尝熟玩其辞,要亦无关理道,而通篇以‘也’字断句,更何足奇!乃前人推重如此者。

明末清初吕留良《古文精选·欧阳文》

# 盖于机畅则律吕自调,文中亦具有琴焉,故非他作之所可并也。况修之在滁,乃蒙被垢污而遭谪贬,常人之所不能堪,而君子亦不能无动心者,乃其文萧然自远如此,是其深造自得之功,发于心声而不可强者也。

清爱新觉罗·弘历《唐宋文醇》卷二十六

# 风平浪静之中,自具波澜潇洄之妙。笔歌墨舞纯乎化境。洵是传记中绝品。至记亭所以名醉翁,以及醉翁所以醉处,俱隐然有乐民之乐意在,而却又未尝着迷。立言更极得体,彼谓似斌体者,固未足与言文;即目为一篇风月丈章,亦终未窥见永叔底里。

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八

# 文之妙,鹿门评监之。朱子言欧公文字亦多是修改到妙处,倾有人买得他《醉翁亭记》稿,初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可见文字最要修改。故附录之。

清张伯行《重订唐未八大家文钞》卷六

# 从山出泉,从泉出辛,从辛出人,从人出名,此明明是记,后人即谓之赋体,想读“山间之朝幕也”数段以为类斌耳。不知将此数句节节倒转,便是记体,此意从无人识。 有无限乐民之乐意,隐见言外,若止认作风月文章,便失千里。

清过珙《古文评注》卷十

# 一片天机,无意中得之,人言不可有二者,案臼之见也。族理剨然,特与点出。丰乐者,同民也,故处处触合滁人;醉翁者,写心也,故处处摄归太守。一地一官,两辛两记,各呈意象,分辟吐接。

清浦起龙《古文眉诠》卷五十九

# 记体独僻,通篇写情写景,纯用衬笔,而直追出‘太守之乐’,其乐句为结穴。当日政清人和,与民同乐景象,流溢于笔墨之外。

清唐德宜《古文翼》卷七

# 亭在滁州西南两峰之间,酿泉之上,自当从滁州说起,层层入题。其作亭之故,亦因彼地有山水佳胜。记虽为亭,而作亦当细写山水。既写山水,自不得不记游宴之乐。此皆作文不易之定体也。但其中点染穿插,布置呼应,各极自然之妙,非人所及。至于亭作,自僧、太守、宾客、滁人皆有分,何故独以己号醉翁为亭之名?盖以太守治滁,滁民咸知有生之乐,故能同作山水之游,即太守亦以民生既遂,无吏事之烦,方能常为宾酣之乐。其所号醉翁,亦从山水之间而得,原非己之旧号,是醉翁大有关于是亭,亭之作始为不虚。夫然则全滁皆莫能争是亭,而醉翁得专名焉。通篇结穴处在“醉翁之意不在酒”一段。末以“乐其乐”三字见意,则乐民之乐,至情蔼然。可见旧解谓“是一篇风月文章,即施于有政,亦不妨碍”等语,何啻隔靴搔痒。计自首至尾,共用二十一个“也”字,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读之帷见当年雍熙气象,故称绝构。

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十四

# 长史云:通篇命意在“醉翁之意”四句,下分两大段摹写。昭明太子《陶渊明集·序》云:“有疑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公此篇中用其语。独孤至之琅琊溪述云:“公登山,乐山者争同,无小无大,乘兴从会。”又云:“时时醉止,与夕鸟俱。明月满山,朱幡除驱。”亦来用而变化出之。“环滁皆山也”,起句是法阳山天下之穷处也。“若夫山出而林霏开”以下,第二层又写琐屑事。“临溪而渔”至“太守醉也”,还题中醉字。“泉洌而酒香”,《泊宅编》云,东坡书此文改“泉洌而酒香”作“泉香而酒洌”。按。例转列句响,亦本《月令》“水泉必香”也。“树林阴翳”三句,无此一层即意味索然。“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至末,逐层带转,兼取派上之意。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卷三十八

# 评解:随记随解,记体中千古创调也,亦千古绝调也。劈首用一“也”字,生出下二十“也”字。然首一“也”字,是拖起下文,尚应,与下众“也”字实然者不同。从来文中用“也”字之多,无过于此,故独出一奇。闻公初起稿时,从四方说来有数句,共二十余字,后尽例,作此五字。省而括,高而洁,于此可悟作文不责冗长。又朝慕四时等,赋记中皆成套语,此只六句了之,亦见其人详我略,故不落俗。至末始点明一法,后来古文时文多祖之。盖欧公作《秋声赋》及此首,于作小题法最宜,学者熟读可也。书后:自来文人学士,请官栖迟,未有不放怀山水,以寄其幽思。而或抑郁过甚,而辱之以愚;抑或美恶横生,而盖之于物;又或以物悲喜,而古人忧乐绝不关心;甚或闻声感伤,而一己心思,托于音曲。凡此有山水之情,无山水之乐,而皆不得为谪官之极品也。六一公之守滁也,尝与民乐岁物之丰,而兴幸生无事之感。故其篇中写滁人之游,则以“前呼后应”,“伛偻提携”为言,以视忧乐之不关心者何如也?至其丝竹不入,而欢及众宾;禽鸟闻声,而神游物外。绝无沦落自伤之状。而有旷观自得之情。是以乘兴而来,尽兴而返,得山水之乐于一心,不同愚者之喜笑眷慕而不能去焉。然此记也,直谓有文正之规勉,无白傅之牢愁;有东坡之超然,无柳子之抑郁。岂不可哉?岂不可哉?

清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卷六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下一篇: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