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深深深几许":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
# 几许:多少。许,估计数量之词。
"杨柳堆烟":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
# 堆烟:形容杨柳浓密。
"帘幕无重数":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少层。
# 帘幕无重数:帘幕一道道、一层层,无法数清。
"玉勒雕鞍游冶处":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寻欢作乐的地方,
# 游冶处:指歌楼妓院。,玉勒雕鞍:极言车马的豪华。玉勒:玉制的马衔。雕鞍:精雕的马鞍。
"楼高不见章台路":登上高楼也望不见通向章台的大路。
# 章台:汉长安街名。《汉书·张敞传》有“走马章台街”语。唐许尧佐《章台柳传》,记妓女柳氏事。后因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地。
"雨横风狂三月暮":风狂雨骤的暮春三月,
# 三月暮:暮春三月。,雨横:指急雨、骤雨。
"门掩黄昏":时近黄昏,掩起门户,
# 掩:遮住,掩蔽。
"无计留春住":却没有办法把春光留住。
# 无计:没办法。
"泪眼问花花不语":我泪眼汪汪问花,花竟默默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只见散乱的落花飞过秋千去。
# 乱红:凌乱的落花。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词中多处借景来抒发闺中女子的怨情。上阕“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描绘出庭院中杨柳如烟,帘幕重重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幽深、压抑的氛围,暗示女子被禁锢在深闺的孤独寂寞。下阕“雨横风狂三月暮”,三月暮春时节,风雨交加,借恶劣的天气,烘托出女子内心的愁苦与无奈,“无计留春住”,表面写留不住春天,实则抒发女子对美好年华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对暮春景色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使情感表达更为深沉动人。借物生情:“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运用了移情于物的手法。女子满心哀怨,泪眼朦胧地向花倾诉,花却默默不语,而“乱红飞过秋千去”,落花纷纷飞过秋千,似乎花对女子的遭遇无动于衷。实际上,女子将自己内心的孤独、哀怨等复杂情感赋予了花,认为花应该懂得自己的心情,可花却“不语”,更增添了女子内心的失落与痛苦,生动而深刻地刻画出女子无人倾诉、孤独无助的状态,将女子的情感推向高潮,使整首词的情感表达更加细腻入微。
2. 分段赏析
“庭院深深深几许”开篇便以叠字“深深深”营造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引发读者对庭院之深的好奇与遐想。它是对庭院幽深程度的反复强调,展现出一种空间上的深邃感,同时也暗示了闺中女子被禁锢于深闺之中,与外界隔绝的孤独处境,为全词奠定了深沉、哀怨的情感基调。“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两句紧承首句,进一步描绘庭院环境。“杨柳堆烟”描绘出杨柳笼罩在烟雾之中,朦胧而浓密,增添了庭院的迷离氛围;“帘幕无重数”则突出帘幕重重叠叠,数也数不清,强化了庭院的幽深与封闭。通过这两句,不仅勾勒出一幅富有层次感的庭院图景,更暗示出女子与外界的重重阻隔,使其内心的孤寂与无奈愈发凸显。“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前半句点明女子丈夫的去处,“玉勒雕鞍”指代华贵的车马,表明其丈夫在外过着游冶享乐的生活。后半句写女子登上高楼,却无法望见丈夫所在的章台路,“楼高”与“不见”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女子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以及因无法得知其行踪而产生的失落与哀怨,从侧面反映出她在深闺中的孤独与凄凉。“雨横风狂三月暮”描绘了暮春三月狂风暴雨肆虐的景象。“雨横风狂”勾勒出风雨的猛烈,象征着外界环境的恶劣与无情,而“三月暮”点明时间,暮春时节本就容易引发人们对春光流逝的感慨,此句借景抒情,暗示着女子美好年华如春光般在风雨中消逝,烘托出她内心的愁苦与无奈。“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中“门掩黄昏”描绘出女子在黄昏时分将自己关在屋内的情景,黄昏本就带有一种落寞、惆怅的氛围,关门的动作更强化了她内心的孤独。“无计留春住”直接抒发了女子面对春光逝去的无力感,春天象征着美好,而她却无法挽留,这不仅是对自然春天的感慨,更是对自己青春不再、美好难留的悲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两句堪称经典。女子泪眼汪汪地向花倾诉内心的哀怨,然而花却默默无语,“花不语”仿佛花对女子的遭遇无动于衷,实则是以花的无情衬托女子的多情与孤独。“乱红飞过秋千去”,纷纷飘落的花瓣飞过秋千,落花的飘零象征着女子命运的无常与青春的消逝,进一步渲染了女子内心的伤痛与无奈,将全词的情感推向高潮,使读者深切感受到她的哀怨与惆怅。
3. 作品点评
此词以闺怨为主题,词风深稳妙雅,其“深”体现在含蓄蕴藉、婉曲幽深,极具耐人寻味之处。首句“深深深”三字,叠字运用巧妙,为全词定下基调,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景之深、情之深、意境之深。词中景与情融合无间,浑然天成,构建出完整且幽深的意境,并非仅靠名言警句取胜。词人在刻画意境上颇具层次,从环境描写来看,由外景渐入内景,借深邃的居室来烘托女子深邃的情感,同时以灰暗凄惨的色彩,渲染出其孤独伤感的心情。整首词读来,给人以意境幽深的深刻印象,充分彰显出词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 末句参之“点点飞红雨”句,一若关情,一若不关情,而情思举荡漾无边。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卷一
# 凄如送别。
明茅暎《词的》
# 首句叠用三个“深”字最新奇,后段形容春暮光景殆尽。
明李廷机《草堂诗余评林》卷三
# 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人,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然作者初非措意,直如化工生物,笋未出而苞节已具,非寸寸为之也。
明末清初毛先舒王又华《古今词论》引
# (《蝶恋花》“庭院深深”)数词缠绵忠笃,其文甚明,非欧公不能作。延巳小人,纵欲伪为君子,以惑其主,岂能有此至性语乎。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
# 首阕因杨柳烟多,若帘幕之重重者,庭院之深以此,即下旬章台不见,亦以此。总以见柳絮之迷人,加之雨横风狂,即拟闭门,而春已去矣。不见乱红之尽飞乎?语意如此,通首诋斥,看来必有所指。第词旨浓丽,即不明所指,自是一首好词。
清黄苏《蓼园词选》
# 连用三“深”字,妙甚。偏是楼高不见,试想千古有情人读至结处,无不泪下。绝世至文。
清陈廷焯《云韶集》卷一
# 此词帘深楼迥、及“乱红飞过”等句,殆有寄托,不仅送春也。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塞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物观。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枝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
# 此首写闺情,层深而浑成。首三句,但写一华丽之庭院,而人之矜贵可知。“玉勒”两句,写行人游冶不归,一则深院凝愁,一则章台驰骋,两句射照,哀乐毕见。换头,因风雨交加,更起伤春怀人之情。“泪眼”两句,……观毛氏此言,可悟其妙。
现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上一篇:宋·寇准《咏华山》
下一篇:宋·文天祥《正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