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àng
jiāng
nán
·
·
chāo
rán
tái
zuò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2
chūn
wèi
lǎo
fēng
liǔ
xié
xié
shì
shàng
chāo
rán
tái
shàng
kàn
bàn
háo
chūn
shuǐ
chéng
huā
yān
àn
qiān
jiā
hán
shí
hòu
jiǔ
xǐng
què
jiē
xiū
duì
rén
guó
qiě
jiāng
xīn
huǒ
shì
xīn
chá
shī
jiǔ
chèn
nián
huá

译文

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试着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内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千家万户皆看不真切。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逐句剖析

"春未老":春天还没有过去,

"风细柳斜斜":微风细细,

"试上超然台上看":试着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

# 看:一作“望”。,超然台:筑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

"半壕春水一城花":护城河内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

# 壕:护城河。

"烟雨暗千家":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千家万户皆看不真切。

"寒食后":寒食节过后,

# 寒食:节令。旧时清明前两天(一说一天)为寒食节。相传晋国介子推辅助晋文公夺位后,隐居绵山。晋文公为了让介子推出山,放火焚烧山林。介子推不肯出山,抱树被焚而死。为了悼念介子推,晋文公宣布此后该日禁止百姓举火,遂称为寒食节。

"酒醒却咨嗟":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

# 咨嗟:叹息、慨叹。

"休对故人思故国":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

# 故国:这里指故乡眉州、故园。,故人:指密州通判赵成伯。苏轼《密州通判厅题名记》曰:“尚书郎赵君成伯为眉之丹棱令,邑人至今称之。余其邻邑人也,故知之为详。”

"且将新火试新茶":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

# 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明前茶”。,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

"诗酒趁年华":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望江南·超然台作》是北宋苏轼词作中体现“以诗为词”理念的代表作。上片以春日登台所见勾勒暮春图景,垂柳、春水、繁花、烟雨等意象暗藏盛衰无常的哲思;下片借寒食节酒醒煮茶的生活场景,将思乡之苦与超然之悟交织碰撞。全词于明丽风光中渗透人生感慨,在生活细节里投射豁达胸襟,短短篇幅既抒发了政治失意、有家难归的悲怆,又完成了从惆怅到释然的精神突围,展现出苏轼“寄沉痛于悠闲”的独特艺术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望江南》乃苏轼于超然台上创作,1074年秋,他从杭州调任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他命人翻新城北古台,并由弟苏辙命名为“超然”,源自《老子》中的超脱之意。苏轼《超然台记》谓:“移守胶西,处之期年。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自书《超然台记》末署:“熙宁九年三月三日东武两斋书。”1076年暮春,苏轼登上超然台,望烟雨春色,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遂写下此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望江南·超然台作》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作,同时也是一首抒情言志诗。此词上片细腻地描绘了春日里超然台上的美丽景象,而下片则深情地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与人生态度。通过春日景象的描绘与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词作寄寓了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同时也展现了作者豁达超脱的襟怀以及“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洒脱人生态度。全词含蓄深沉,结构短小精悍,以诗化的语言融入词中,独树一帜。

2. 写作手法

反衬:乐景衬哀情,“寒食后”与春天的温暖景色形成对比,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也反映了词人内心的某种孤寂或感慨。对比:“酒醒却咨嗟”与“诗酒趁年华”之间形成对比,前者表现了酒醒后的沉思与忧郁,后者则是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鼓励及时行乐。

3. 分段赏析

《望江南·超然台作》融合了豪迈与婉约之风,借助春日景致与作者内心情感的细腻变迁,深刻展现了词人宽广超脱的胸怀以及随遇而安的生活哲学——“需要时全力以赴,无需时淡然处之”。上片聚焦于登台远眺时所见到的暮春郊外风光。开篇即以春风轻拂下柳枝轻摆的“风细柳斜斜”勾勒出春天的尾声,春意虽浓却未至衰老。接着,“试上”二字引领读者一同登上超然台,眼前豁然开朗,“半壕春水一城花”以春水环绕、满城花开的鲜明对比,铺展开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最后,“烟雨暗千家”一句,将视线拉远,烟雨蒙蒙中,千家万户若隐若现,整个城市的风景尽收眼底。词人在描绘此景时,巧妙运用色彩对比,将春日里光影变幻、时空交错的景致,通过明暗交织的手法,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下片则转而抒发情感,与上片的景致紧密相连。“寒食过后,酒醒时分,我不禁感慨万千。”这两句不仅点明了时间节点,也暗示了节日之后应有的归乡扫墓之情,然而词人却身处异乡,归途无望。这份对故乡、旧友的深切思念,在字里行间流转,情感跌宕起伏,引人共鸣。“别再对着老朋友怀念故乡了,不如燃起新火,品尝新茶吧。”词人试图通过煮茶这一日常行为,来排解心中的思乡之苦,这既是对内心苦闷的无奈承认,也是自我调整、寻求解脱的积极态度。“趁着青春年华,尽情享受诗酒的乐趣吧。”这一句更是将词人超脱世俗、把握当下的生活哲学推向高潮,与开篇的“春未老”相呼应,全词围绕“超然”二字展开,最终达到了超然物外、自在逍遥的最高境界。这正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与词艺的完美融合。

4. 作品点评

《望江南·超然台作》这首词,整体风格含蓄而深邃,篇幅虽短却精巧别致,苏轼以诗的形式融入词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词句如连串的珍珠,仿佛不经意间流淌而出,既清新又自然,彰显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春水”两句超然台之景宛然在目。下阕故人故国,触绪生悲,新火新茶,及时行乐,以此易彼,公诚达人也。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 词间有淡淡的惆怅,更多的是一股卓立于人间的“超然”。

现代吴韵汐《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下一篇:宋·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