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林宴":今日与我家贤侍郎共为竹林之宴饮,
# 竹林宴:用阮籍、阮咸叔侄同饮于竹林事。《晋书·阮咸传》:“咸任达不拘,与叔父籍为竹林之游。”
"我家贤侍郎":就像阮咸与叔父阮籍一样。
"三杯容小阮":酒过三杯,
# 小阮:即阮咸,竹林七贤之一,是阮籍的侄子。此以以阮籍比李晔,自比阮咸。
"醉后发清狂":请容许我酒醉之后高迈不羁之态。
# 清狂:纵情诗酒,无拘无束。
"船上齐桡乐":船上齐唱行船之歌,
# 桡乐:谓舟子行船之歌。桡:舟揖。
"湖心泛月归":我们乘着月色自湖心泛舟而归。
"白鸥闲不去":湖面上白鸥悠闲不远飞,
"争拂酒筵飞":倒是争相在我们酒筵的上方盘旋飞翔。
"刬却君山好":把君山削去该有多好,
# 君山:山名,又名洞庭山、湘山,在湖南岳阳西洞庭湖中。,刬却:削去,铲平。
"平铺湘水流":可让洞庭湖水平铺开去望而无边。
# 湘水:湘江。洞庭湖主要由湘江潴成,此处即指洞庭湖水。
"巴陵无限酒":巴陵的美酒饮不尽,
# 巴陵:唐县名,今湖南岳阳。
"醉杀洞庭秋":共同醉倒于洞庭湖的秋天。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是李白的一组纪游诗。描绘了李白陪族叔李晔畅游洞庭湖的情景,借阮籍、阮咸典故及洞庭湖上管弦齐奏、皓月浮光、白鸥飞翔之景,还有铲去君山、以酒消愁的奇特想象,体现出诗人仕途不通、壮志未酬,借酒吟诗以排遣心中千古愁、万古愤的主题。
2. 写作手法
用典:“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借用阮咸与叔父阮籍竹林宴饮的典故,暗指李白与族叔李晔共为竹林之宴,且同为仕途不顺之人。借景抒情:“船上齐桡乐,湖心泛月归。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描绘船中管弦齐奏、湖中泛月而归、白鸥盘旋酒筵的湖上美景,借此景抒发情感,使诗意开阔。借物抒情:“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借洞庭湖的酒,表达希望借酒冲去心头愁闷的情感。
3. 分段赏析
在《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中,首篇“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开篇便借阮咸与阮籍竹林宴饮的典故,将自己与族叔李晔的关系类比其中,暗表两人仕途皆不通达的同病相怜,“我家贤侍郎”直接点明对象,言语间尽显对族叔的敬重与亲近。“三杯”道出饮酒的行为,“容小阮”以小阮自比,借酒展现自己平日被压抑的疏狂之态,借酒消愁的情感表露无遗,语言质朴却情感真挚。次篇“船上齐桡乐,湖心泛月归。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船上齐桡乐”从听觉入手,描绘出众人划船时齐力划桨、船中乐声悠扬的热闹场景;“湖心泛月归”则从视觉角度,勾勒出在湖心泛行,明月高悬,众人在月光下悠然归去的画面,“泛月”二字将月与湖水相融,营造出静谧美好的氛围。“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闲”字赋予白鸥闲适的姿态,“争”字生动地刻画出白鸥围绕酒筵飞舞的活泼,动静结合,借景抒情,勾勒出一幅美妙且充满生机的湖上宴游图,尽显诗人此时的愉悦心境。末篇“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运用大胆奇特的想象,诗人想要铲平君山,让湘水畅流无阻,以山水之阻碍隐喻人生坎坷,借此抒发内心渴望冲破困境的强烈愿望。“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将巴陵无尽的湖水想象成美酒,“醉杀”一词极具感染力,借景抒情,诗人希望借这如洞庭湖水般无穷的酒,沉醉于洞庭的秋色之中,以此排遣心中壮志未酬、历经沧桑的千古愁绪,尽显其豪迈奔放又不失深沉的情感。
# 李太白云:“铲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杜子美云:“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二公所以为诗人冠冕者,胸襟阔大故也。此皆自然流出,不假安排。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 《金针诗格》曰:“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尽其象,内外含蓄,方入诗格。若子美‘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是也。”此固上乘之论,殆非盛唐之法。且如贾至、王维、岑参诸联,皆非内意,谓之不入诗格可乎?然格高气畅,自是盛唐家数。太白曰:“铲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迄今脍炙人门,谓有含蓄之意,则凿矣。
明谢榛《诗家直说》
# 率尔道出,自觉高妙。
明郝敬《批选唐诗》
# 放言无理,在诗家转有奇趣。四句四见地名不觉。
明末清初黄生《唐诗摘钞》
# 言铲去君山而令湘水平铺,太白胸中放旷豪迈可见。中流畅饮,洞庭秋意,尽收于醉中矣。
清吴烶《唐诗选胜直解》
# 瞿存斋云:太白诗:“铲却君山好,平浦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是甚胸次?少陵亦云:“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然无许大胸次也。余谓不然。洞庭有君山,天然秀致。如铲却,是诚趣也。诗情豪放,异想天开,正不须如此说;既如此说,亦何大胸次之有?
清陈伟勋《酌雅诗话》
# 首句,若以君山在湖中不免犹为芥蒂,不如铲除更好。二句,君山铲去,湘水平流,则眼界弥觉空阔。三句,先点“酒”字,四句,落到“醉”字。步骤一丝不乱。三句有了“无限”二字,四句“醉杀”二字迎机而上,所谓一应一呼也。结句有醉倒在洞庭秋色之中,有“一脚踢翻鹦鹉洲,一拳捶碎黄鹤楼”之概。(品)豪迈。
近代朱宝莹《诗式》
# 其三纯是奇想。其所以发此奇想者,总为胸中与积愤欲抒,况又在醉后。故自然流出,不假安排。然亦须其一、其二为之铺垫。
近代安旗《李白诗秘要》
# 严云:便露出碎黄鹤气质。
不详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上一篇:唐·杜甫《曲江对酒》
下一篇:唐·陆龟蒙《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