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桑高下映平川":高高低低的绿桑树映照平川,
# 平川:平坦之地。,绿桑高下:形容桑树高低错落。高下:有高有矮。
"赛罢田神笑语喧":社日祭神歌舞后笑语喧天。
# 笑语喧:喧闹。喧:声音大。,赛罢田神:指春祭。田神:古时农村在春分前后祭社神,即此诗所说的田神,这一天叫做社日。祭祀时有歌有舞,用来祈祷丰收。
"林外鸣鸠春雨歇":林外鹁鸪声声叫小雨渐渐停歇,
# 歇:停。,鸣鸠:一种小鸟,即斑鸠。鸠:即鹁(bó)鸠,也叫鹁鸪。下雨时叫得越欢。
"屋头初日杏花繁":屋头红日送春暖杏花正鲜。
# 初日:雨后刚出的太阳。,屋头:宅边,房前屋后。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以春日乡村为题材,描绘出了江南地区农村的一派自然春光。前两句通过“绿桑高下”“赛罢田神”等场景,展现春社祭祀的热闹与农人生活的淳朴;后两句以“鸣鸠春雨”“初日杏花”勾勒雨后初晴的田园美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之感。诗中融自然风光与民俗活动于一体,语言清新自然,以轻快的笔调,写出农家生活的乐趣。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绘绿桑、平川、鸣鸠、春雨、初日、杏花等春日乡村之景,将对乡村生活的赞美与喜爱之情融入其中,借这些美景抒发内心的喜悦。动静结合:“林外鸣鸠春雨歇”是动景,鸠鸟的鸣叫让画面有了动态感;“屋头初日杏花繁”是静景,初日映照下的繁茂杏花,呈现出一种静谧之美,动静相衬,使乡村景色更具生机与活力。
3. 分段赏析
《田家》前两句,从农村的环境概貌写到田家的欢声笑语。首句“绿桑高下映平川”描绘了高低错落的绿桑与平坦的平川相互映衬的景象,展现出乡村田野的广阔与桑林的繁茂,为全诗奠定了清新自然的基调,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次句“赛罢田神笑语喧”写村民们祭祀田神后欢声笑语不断,呈现出热闹欢乐的场景,表现出人们对丰收的祈愿和对生活的热爱,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后两句诗人集中地描写了春天的景色。第三句“林外鸣鸠春雨歇”,春雨停歇,林外传来鸠鸟的叫声,以声写静,更显乡村环境的清幽,同时也为画面增添了一份灵动的生机。末句“屋头初日杏花繁”,初升的太阳照在屋头,杏花盛开,色彩鲜明,描绘出一幅美丽而祥和的春日乡村图,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之感。
4. 作品点评
《田家》以简练的笔触捕捉春日田园的生机与民俗风情,语言清新如画。“屋头初日杏花繁”一句,以杏花的绚烂与朝阳的温暖相映,成为全诗点睛之笔,既展现自然之美,又暗含对农事顺遂的祝愿。诗中融民俗于景、寄情于物的手法,含蓄表达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赞美,体现了欧阳修诗歌中自然流畅、贴近生活的艺术特色。
# 全诗所构造的几个画面,如绿桑映川、杏花春雨、鸠鸟鸣林,屋头初日等,都鲜丽明快,绘声绘色地显示了丰年有望的喜悦,也可以看出作者与民同乐的心情。
现代原长春教育学院副院长马世一《历代绝句三百首译析》
上一篇:宋·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