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青草":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
# 洞庭:湖名,在湖南岳阳西南。
"近中秋":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
"更无一点风色":更是没有一点风势。
# 风色:风势。
"玉鉴琼田三万顷":三万顷湖水如白玉雕琢的镜面、美玉铺就的田野般澄澈,
# 琼:美玉。,玉鉴:一作“玉界”。
"着我扁舟一叶":载着我的一条小船。
# 扁舟:小船。
"素月分辉":皎洁的月光洒下光辉,
# 素月:洁白的月亮。
"明河共影":璀璨的银河交相辉映,
# 明河:天河。明河一作“银河”。
"表里俱澄澈":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
# 表里:里里外外。此处指天上月亮和银河的光辉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
"悠然心会":悠然的心境体会,
"妙处难与君说":这种美妙的体验却不知如何道出与你分享。
"应念岭海经年":遥想在岭南任职的一年时光,
# 经年:经过一年。,岭海: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作者此前为官广西。岭海一作“岭表”。
"孤光自照":月光照着孤独的我,
# 孤光:指月光。
"肝肺皆冰雪":肝胆都如冰雪般纯净。
# 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肝肺:一作“肝胆”。
"短发萧骚襟袖冷":短短的头发稀疏变白,衣服的衣襟和袖子不能抵挡寒冷,
# 襟袖冷:形容衣衫单薄。,萧骚:稀疏。“萧骚”一作“萧疏”。
"稳泛沧浪空阔":小船稳稳飘在青色的空阔的湖面上,
# 沧浪:青苍色的水,沧浪一作“沧溟”,又一作“沧冥”。
"尽挹西江":我要舀尽西江的水,
# 西江:长江连通洞庭湖,中上游在洞庭以西,故称西江。,挹:舀。挹一作“吸”。
"细斟北斗":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
# 北斗:星座名。由七颗星排成像舀酒的斗的形状。
"万象为宾客":请天地万物统统来做我的宾客,
# 万象:万物。
"扣舷独啸":我拍打着船舷,独自放声高歌,
# 啸:撮口作声。啸一作“笑”。,扣:敲击。扣一作“叩”。
"不知今夕何夕":沉醉中已不知道现在是哪年。
# 不知今夕何夕:赞叹夜色美好,使人沉醉,竟忘掉一切(包括时间)。
南宋豪放派词人
张孝祥(1132~1169?),南宋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今安徽和县)人。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绍兴进士。张孝祥的诗歌多赠答、题咏和纪行之作,不少篇章都能于写景叙事之中表达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如“艰难念时事,留滞岂身谋”“只今斗米钱数百,更说流民心欲折”等。其词风格豪迈,内容多反映社会现实,爱国情感浓厚。代表作品有《黄州》《和沈教授子寿赋雪》《六州歌头》《水调歌头·和庞佑父》《木兰花》《念奴娇·过洞庭》等。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山水词。全词以洞庭湖秋夜为背景,描绘了皓月当空、湖天澄澈的壮丽景象,暗喻了词人高洁如冰雪的品格,抒发了词人罢官后的孤傲心境。既表达了对自然伟力的敬畏,更彰显了历经宦海沉浮仍坚守本心的精神境界。
2. 写作手法
反衬:“玉鉴琼田三万顷”描绘出湖面如同美玉与琼瑶铺就,广袤无垠达三万顷,营造出了一种宏大、壮阔,展现出自然景象的浩瀚磅礴。而“着我扁舟一叶”,则突出在这浩渺的湖面之上,仅有一叶扁舟,“一叶”强调了扁舟的渺小与单薄。以“三万顷”的宏大湖面反衬“一叶”扁舟,烘托出诗人个体在广阔天地间的渺小,同在浩瀚自然中,诗人虽渺小却坦然自在,更添几分豁达。首尾呼应:上片“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描绘出临近中秋时,洞庭湖与青草湖一带风平浪静的景象,展现出自然环境的平和与辽阔,宛如一幅宏大而宁静的画卷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而结尾“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词人在历经对自身高洁品质的回顾以及豪情满怀的想象后,以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收束。这一结尾呼应了开篇的宁静氛围,此时的词人仿佛与开篇那平静广阔的洞庭湖景融为一体,沉醉在这物我两忘的美妙境界中。开篇的宁静是外在环境的呈现,结尾的沉醉是内在心境的表达,首尾呼应,从外在之景到内在心境,强化了词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感。
3. 分段赏析
上片主要是写景。“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青草湖和洞庭湖是相连的两个湖。这几句描绘出了秋高气爽、天空明净的景色,是放眼望去洞庭的总体印象。“风色”这个词很容易被人忽略,实际上它很值得琢磨。风有方向的不同、强弱的差别,难道还有颜色的区别吗?或许可以说没有。但敏感的诗人从风云的变化中是能够感受到风色的。张孝祥在这里说“更无一点风色”,展现出洞庭湖上万里无云,水波平静的景象,读起来给人清冷、洒脱的感觉,让人十分向往。“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玉鉴琼田”用来形容湖水明净光亮。“三万顷”表明湖面十分广阔。船在湖上行驶,是飘浮、流动的,怎么能说“著”(附着)呢?这两句是说在三万顷的湖面上,有我的一叶扁舟。这颇有自然万物都供我使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这三句写的是水天相互辉映,一片晶莹。“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照在湖面上,湖水的反光很明亮,就好像素月把自己的光辉分了一些给湖水。“明河共影”,是说天上的银河投影到湖中,十分清晰,上下两道银河同样明亮。“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这两句既明确写出了月华星辉,又暗暗描绘了波光水色,展现出上下通明的境界,仿佛是一片琉璃世界。所以接着说:“表里俱澄澈。”这一句是全词的主旨所在。说来说去,洞庭的秋色美在哪里呢?词人在这一句点明了,美就美在“澄澈”上。这已经不只是单纯写景了,还寄托了深意。当张孝祥在洞庭泛舟时,一边欣赏自然景色,一边也在大自然中寄托着他的美学理想。他笔下的美好风光,处处都让我们能感受到他自己的人格魅力。诗人的美学理想高尚,心地纯洁,他的笔墨才能如此干净。“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悠然”,是闲适自得的样子,形容心与物的契合是一种很自然的状态,不是勉强得来的。“妙处”,表面上看好像是指洞庭风光的美妙,其实不是这样。洞庭风光的美妙,上面已经说了。这难以言说的妙处应该是心与物融合的美妙体验,只有这种美妙的体验才难以用言语表达出来。下片着重抒发情感,写自己内心的澄澈。“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应念岭海经年”,是由上片所写的洞庭湖景色,从而想起在岭南一年的生活,那同样是光明磊落的。“孤光自照”,是说以孤月为伴,让清光照耀自己,表现出一种既不被人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高心情。“肝胆皆冰雪”,冰雪都是洁白晶莹的东西,这里用来比喻自己襟怀坦白。结合作者被谗言陷害免职的经历来看,这里还有表示自己问心无愧的意思。在岭南的那段时间里,自问是光明磊落、肝胆照人的,就如同那三万顷玉鉴琼田在素月之下表里澄澈一样。在诗人的这番表白中,所包含的愤慨是很容易体会到的。“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这两句又转回到写当前的情况。“短发萧骚襟袖冷”,如今被免职了,不免带着几分萧条和冷落。但诗人的气概却丝毫没有减少:“稳泛沧溟空阔”。不管处境如何,自己都能稳得住。这句是说,自己安稳地在浩渺的洞庭湖上泛舟,心神没有一点动摇。不仅如此,诗人还有更加雄伟的气魄。“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是全词感情的高潮部分。“尽挹西江”,是说把西江的水都当作酒来汲取。“细斟北斗”,是说拿起北斗星当作酒器慢慢斟酒来喝。“万象”,指天地间的万物。这几句是设想自己作为主人,请万物作为宾客,陪伴自己纵情豪饮。一个被谗言罢官的人,竟然有这样的气派,得有多么自信才能做到啊!最后两句更体现出作者艺术手法的高超:“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舷”指的是船边。“扣舷”就是敲着船舷,也就是打拍子。“扣舷独啸”,或许有啸咏、啸歌的意思。这两句作为全词的结尾,收束得很轻松,很有韵味。从那么博大的形象收束回来,又回到开头“近中秋”三字所点出的时间上。首尾相互呼应,结束了全词。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情景交融手法颇具独到之处,天光水色与物境心境相映,今昔时空交织,浑然一体,呈现出清朗明净的意境,既带来视觉美感,又蕴含哲思启迪。
# 飘飘有凌云之气,觉东坡《水调》犹有尘心。
清王闿运《湘绮楼词选》
下一篇:宋·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