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óu
chūn
·
·
bié
hòu
zhī
jūn
yuǎn
jìn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2
bié
hòu
zhī
jūn
yuǎn
jìn
chù
liáng
duō
shǎo
mèn
jiàn
xíng
jiàn
yuǎn
jiàn
shū
shuǐ
kuò
chén
chǔ
wèn
shēn
fēng
zhú
qiāo
qiū
yùn
wàn
qiān
shēng
jiē
shì
hèn
dān
zhěn
mèng
zhōng
xún
mèng
yòu
chéng
dēng
yòu
jìn

译文

分别后不知你的行程远近,满目凄凉心中有说不尽的苦闷。你越走越远渐渐断了书信,音信全无我要去哪里问讯。深夜里风吹竹叶萧萧不停,每一片叶子都似乎在诉说着别愁离恨。我斜倚孤枕想在梦中见你,谁知道梦没有做成灯芯已经燃尽。

逐句剖析

"别后不知君远近":分别后不知你的行程远近,

"触目凄凉多少闷":满目凄凉心中有说不尽的苦闷。

# 多少:不知多少之意。

"渐行渐远渐无书":你越走越远渐渐断了书信,

# 书:书信。

"水阔鱼沉何处问":音信全无我要去哪里问讯。

# 鱼沉:鱼不传书。古代有鱼雁传书的传说,这里指音讯全无。

"夜深风竹敲秋韵":深夜里风吹竹叶萧萧不停,

# 秋韵:即秋声。此谓风吹竹声。

"万叶千声皆是恨":每一片叶子都似乎在诉说着别愁离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我斜倚孤枕想在梦中见你,

# 单枕:孤枕。,欹:(yǐ),古通“倚”,斜,倾。

"梦又不成灯又烬":谁知道梦没有做成灯芯已经燃尽。

# 烬:灯芯烧尽成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词作。该词描绘了思妇对远游人的思念之情。上阕展现了思妇在分别后的孤独、苦闷以及对远行之人的深切怀念;下阕则借景抒情,刻画了思妇在秋夜难以入眠、只能独自陪伴孤灯的愁苦景象。全词以“恨”字为核心,层层深入,情感深沉而婉约,细腻地描绘了一位独居闺中的女子在爱人离去后的凄凉与悲愁,以及对毫无音信的负心人的怨恨。词作笔触细腻柔和,语言平实易懂,情感真挚;意境哀怨动人,既高雅又通俗。抒情与写景相互交融,景中蕴含着委婉的情愫,情中又带有凄清的景致,展现了独特的深邃委婉艺术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是欧阳修早期的作品。此词以代言体(女性第一人称)描绘闺中思妇的离愁别绪。本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是宋代欧阳修写的一首离别与相思的词。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心理刻画,生动地展现了思妇在离人远行后的凄凉、孤苦与愁怨,以及她对爱情的执着与渴望。全词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是欧阳修婉约词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2. 写作手法

间接抒情:情景交融,从“夜深风竹敲秋韵”开始,诗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紧密融合。秋风中竹林的敲击声本就带有一种清冷之感,而主人公在这风竹秋韵中听到的“万叶千声”,都化作了满心的“恨”,周围的自然景色成了主人公内心情感的映射,情景完美交融,使哀愁的氛围更加浓郁。对比:“渐行渐远渐无书”中,“渐”字的反复使用形成了一种递进的表达效果,随着距离越来越远,书信越来越少,更衬托出主人公等待的煎熬和对对方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两人分离后的境况变化。

3. 分段赏析

上阕“别后不知君远近”乃恨事之缘起,因不知亲人踪迹,故而所见皆生凄凉郁闷,无时无地不如此,“多少”以含糊之词尽显其多。三四句更进一层,抒写远别之情状与愁绪。“渐行渐远渐无书”,一旬三用“渐”字,思妇之想象遂由近及远,仿若追爱人足迹,然雁绝鱼沉,天涯无处寻踪影。“无书”应首句“不知”,欲知无路、欲诉无门,唯沉浸于“水阔鱼沉何处问”之无穷哀怨中。“水阔”为“远”之象征,“鱼沉”为“无书”之喻。“何处问”三字,将思妇欲求无路、欲诉无门之不可名状愁苦,抒发得痛切至极。浩浩水域、茫茫空间,在她与亲人阻绝之处,尽皆充满触目凄凉之离愁别苦。词之笔触既深且婉。下阕深入细腻刻画思妇内心,着力渲染其秋夜难眠之愁苦。“自古伤心惟远别,登山临水迟留。暮尘衰草一番秋。寻常景物,到此尽成愁。”而在与亲人远别、空床独宿之思妇听来,万叶千声皆为离恨悲鸣,一叶叶一声声皆牵动其无限愁情。“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思妇为脱苦境,急欲入睡成梦,故斜倚孤枕,欲觅现实中不可得之亲人。“灯又烬”一语双关,闺房灯花燃尽,自己与亲人亦难相见,思妇命运与灯花同凄迷黯淡。词至结句,哀婉幽怨之情韵袅袅不绝,极具深沉艺术感染力。

4. 作品点评

此词展现闺中思妇深沉凄绝的离愁别恨,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词境委婉曲折、深沉细腻且温柔敦厚。抒情写景俱佳,写景句含婉曲之情,言情句带凄凉之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闺中思妇深沉凄绝的别恨,深曲婉丽。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首写别恨,两句一意,次第显然。分别是一恨。无书是一恨。夜闻风竹,又揽起一番离恨。而梦中难寻,恨更深矣。层次深入,句句沉着。

现代中国现代文史学家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东栏梨花》

下一篇:宋·朱熹《读书要三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