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读书":只要是读书,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就要每个字都读得很大声,
"不可误一字":不可以读错一个字,
# 误:错。
"不可少一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
"不可多一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
"不可倒一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
# 倒:颠倒。
"不可牵强暗记":不可以勉强硬记,
# 牵强暗记:勉强默背大意。
"只是要多诵数遍":只要多读几遍
"自然上口":自然而然就顺口而出,
"久远不忘":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
"古人云":古人说过,
"读书百遍":“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其义自见。”
# 见:同“现”,表露出来。
"谓读得熟":就是说书读得熟了,
"则不待解说":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
"自晓其义也":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
# 晓:知道。
"余尝谓":我曾经说过,
# 余尝谓:我曾经说过。谓,说。
"读书有三到":读书要专心一致,必定要三者到位
"谓心到":谓心到,
"眼到":眼到,
"口到":口到。
"心不在此":心思不在书本上,
"则眼不看仔细":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
"心眼既不专一":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
"却只漫浪诵读":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
# 漫浪:随随便便,漫不经心。
"决不能记":就一定不能记住,
"记亦不能久也":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三到之中,
"心到最急":心到最重要 。
# 急:重要,要紧。
"心既到矣":心既然已经到了,
# 矣:相当于“了”。
"眼口岂不到乎":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 乎:吗,语气词。,岂:难道。
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朱熹(1130~1200),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字元晦,号晦庵,谥号文,世称朱文公。祖居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定居建阳(今属福建)。绍兴进士,其后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朱熹与吕祖谦、张栻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程颢、程颐)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完整的理气一元论体系,世称“程朱学派”。提出“凡事无不相反以相成”,事物“只是一分为二,节节如此,以至于无穷,皆是一生两尔”。其理学思想在明清两代被提到儒学正宗的地位,成为官方意识形态。“朱子学”曾在韩国、日本颇流行。从事教育五十余年,强调启发式。其诗文很有特色,以平易畅达、说理缜密见长,诗则以吟咏情性、雍容和缓取胜。朱熹博极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贡献。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等。后人编纂有《晦庵先生朱文公集》和《朱子语类》等。
下一篇: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