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杨芳草长亭路":在杨柳依依、芳草萋萋的长亭古道上,
# 长亭路:送别的路。长亭:古代驿路上建有供行人休息的亭子。《白帖》:“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古代驿路上建有供行人休息的亭子。
"年少抛人容易去":年少的人总是能轻易的抛弃送别之人登程远去。
# 年少抛人:人被年少所抛弃,言人由年少变为年老。
"楼头残梦五更钟":楼头传来的五更钟声惊醒了离人残梦,
# 五更钟:指思念人的时候。,残梦:未做完的梦。
"花底离情三月雨":花底飘洒的三月春雨增添了心中的愁思。
# 三月雨:指思念人的时候。,离情:一作“离愁”。
"无情不似多情苦":无情人哪里懂得多情的人的苦恼,
"一寸还成千万缕":一寸相思愁绪竟化作了万缕千丝。
# 千万缕:千丝万缕。比喻离恨无穷。,还:已经。,一寸:指愁肠。
"天涯地角有穷时":天涯地角再远也有穷尽终了那一天,
"只有相思无尽处":只有那相思是没有尽头,永不停止。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991~1055),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翰林学士、右庶子。仁宗朝,累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后任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卒谥元献。晏殊是宋代文学大家,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的词继承了花间派的传统,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代表作品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著有《元献遗文》《珠玉词》《类要》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送别词,闺怨词。此词以细腻笔触,勾勒出送别之际难舍难分的眷恋,以及离别后绵延不绝的愁绪,将人生离别相思之苦抒写得淋漓尽致。词人借由这满纸离情,倾吐着对生命短暂、聚散无常的喟叹,以及对繁华落尽、盛宴散场后孤寂心境的深刻体悟,字字句句皆蕴含着深沉的人生感慨。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绿杨芳草长亭路”,描绘出绿柳依依、芳草萋萋的春日美景,本应是充满生机与欢乐的景象。然而,在此处却是送别之地,年少之人轻易离别,女子满心愁苦。乐景与哀情形成鲜明反差,强化了女子离别的哀伤。反语:“无情不似多情苦”,表面说无情的人不会像多情的人那般痛苦,实则是正话反说。词人本就多情,深受相思之苦,借此反语,更强烈地突出多情带来的烦恼,反托出“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深沉感慨。对比:“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句,将无情者与多情者进行对比。无情之人无相思烦恼,而多情之人却饱受离别相思折磨,两相对照,鲜明地凸显出词人因多情而承受的精神痛苦,深化了离情别绪的主题。比喻:“一寸还成千万缕”,把“一寸”芳心比作“千万缕”丝线。以丝线的纷繁复杂,形象生动地展现出词人心中相思愁绪的千头万绪、无穷无尽,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夸张:“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天涯地角已是极远之地,却言其有尽头,而相思之情却无穷无尽。通过极度夸张,突出了相思的浓烈与绵长,强化了情感表达,尽显离人相思的深沉与无奈。情景交融:上片“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情景交融。“五更钟”“三月雨”是怀人之景,钟声惊残梦、雨打落春花;“残梦”“离愁”为怀人之情,景中含情、情因景显,将主人公的离愁别绪与孤寂怅惘,融入暮春五更的凄清场景中,浑然一体。白描:“绿杨芳草长亭路”运用白描。仅用“绿杨”“芳草”“长亭路”三个意象,简洁勾勒离别场景,无雕琢修饰。以草木青葱的明丽之景,暗含离别凄苦,通过简练画面传递出依依惜别之情。
3. 分段赏析
上片伊始,“绿杨芳草长亭路”一句,以春日之景开篇,勾勒出长亭古道、绿杨萋萋、芳草连天的画面,既点明了离别的地点与去路,又以乐景衬哀情,为全词定下了离愁别绪的基调。正是在这如画的春光中,年少游子与佳人执手相别,无边的春色反衬出离别的凄凉与不舍,为情感的抒发铺设了广阔而深远的背景。次句“年少抛人容易去”,笔锋一转,刻画了少年初时未解离情之苦,离别显得匆忙而轻易。然而,随着时光流转,那份轻易离去的决绝,化作了他心中难以言说的惋惜与追悔。“容易”二字,蕴含了少年对过往的深切反思,以及对逝去情感的持续寻觅,情感层次丰富而复杂。“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两句,则是全词情感的高潮,将相思之苦、哀怨之切推向极致。残梦未醒,五更钟声敲碎心扉;细雨绵绵,花底离情更添凄凉。这两句不仅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更营造出一种幽咽婉转、缠绵悱恻的意境,让人仿佛能听见那轻歌低叹,感受到那份被抛弃的真情的无尽悲哀。暮春三月的细雨、五更的残梦、楼头离人花下的寂寞,所有的相思都被勾连成一片,缥缈而深远,无边无际。下片则以“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开篇,词人以白描手法,通过对比无情与多情,深刻表达了多情之苦。多情之苦,远非无情所能体会,即便试图解脱,那份深情也只会化作更多更深的情丝,缠绕心头,无法排遣。“一寸还成千万缕”,极言多情之深,一寸情思即可化作千万缕情丝,无尽的多情,便是无数情丝的交织。末两句“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词人以豪迈之笔,抒发了对相思之情的无尽感慨。世间万物皆有穷尽之时,唯有相思之情,如江河之水,滔滔不绝,永无休止。这无尽的相思,正是人间最真挚、最永恒的情感,值得人们永远歌颂与铭记。
4. 作品点评
《玉楼春·春恨》此词写闺怨,风格婉转流利。词中不事藻饰、不用典故,除首两句叙述外,其余几句或用比喻,或用反语、夸张,均以白描手法刻画思妇心理,将难以言表的相思之情自然呈现,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 春景春情,句句逼真,当压倒白玉楼矣。
明李攀龙《草堂诗余隽》
# 言近指远者,善言也。“年少抛人”,凡罗雀之门,枯鱼之泣,皆可作如是观。“楼头”二语,意致凄然,挈起多情苦来。末二句总见多情之苦耳。妙在意思忠厚,无怨怼口角。
清黄苏《蓼园词选》
# 晏元献之“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婉转缠绵,深情一往,丽而有则,耐人寻味。
清陈廷焯《白雨斋诗话》卷五
# 夏闰庵谓后半阕惟极写“离愁”二字,若南宋人为之,必别出一意,断不如此直说。此等处正宜着眼。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 此首述相思之情。起句点春景,次句言人去。“楼头”两句,写人去后之境,凄楚不堪,而缀语亦精练无匹。下片,纯用白描,直抒胸臆,作意自后主词“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来。但觉忠厚之至,而无丝毫怨怼。
近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下一篇:宋·王安石《北陂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