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èng
huáng
tái
shàng
chuī
xiāo
·
·
xiāng
lěng
jīn

朝代:宋作者:李清照浏览量:3
xiāng
lěng
jīn
bèi
fān
hóng
làng
lái
yōng
shū
tóu
rèn
bǎo
lián
chén
mǎn
shàng
lián
gōu
shēng
huái
怀
bié
duō
shǎo
shì
shuō
huán
xiū
xīn
lái
shòu
fēi
gān
bìng
jiǔ
shì
bēi
qiū
xiū
xiū
zhè
huí
qiān
wàn
biàn
yáng
guān
nán
liú
niàn
líng
rén
yuǎn
,,
,,
yān
suǒ
qín
lóu
wéi
yǒu
lóu
qián
liú
shuǐ
yīng
niàn
zhōng
níng
móu
níng
móu
chù
cóng
jīn
yòu
tiān
duàn
xīn
chóu

译文

金狮香炉早已灰冷烟消,锦被翻乱像红色的波浪,起身后懒得把头发梳好。任凭梳妆匣积满灰尘,太阳爬上帘钩高照。最怕别离的苦痛,许多的事、想说又罢了。近日人消瘦,不是因为饮酒太多,也不是悲叹秋天到。算了,算了,这一次离去呵,哪怕《阳关》唱上千万遍,也难将他拴牢。想那离家的人已远去,寂寞的高楼,四周是一片烟雾笼罩。只有这楼前的流水呵,应该怜悯我,整日里注目细瞧。这注目凝视的地方呵,从今后又增添了,一段新的烦恼。

逐句剖析

"香冷金猊":金狮香炉早已灰冷烟消,

# 金猊:狮形铜香炉。

"被翻红浪":锦被翻乱像红色的波浪,

# 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

"起来慵自梳头":起身后懒得把头发梳好。

# 慵:懒。

"任宝奁尘满":任凭梳妆匣积满灰尘,

# 宝奁:华贵的梳妆镜匣。

"日上帘钩":太阳爬上帘钩高照。

"生怕离怀别苦":最怕别离的苦痛,

"多少事、":许多的事、

"欲说还休":想说又罢了。

"新来瘦":近日人消瘦,

"非干病酒":不是因为饮酒太多,

# 干:关涉。

"不是悲秋":也不是悲叹秋天到。

"休休":算了,算了,

"这回去也":这一次离去呵,

"千万遍阳关":哪怕《阳关》唱上千万遍,

# 阳关:语出《阳关三叠》。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怀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据此诗谱成《阳关三叠》,为唐宋时的送别之曲。此处泛指离歌。

"也则难留":也难将他拴牢。

# 也则:依旧。

"念武陵人远":想那离家的人已远去,

# 武陵人远:沈祖棻《宋词赏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3月版):“武陵”,在宋词、元曲中有两个含义:一是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渔夫故事;一是指刘义庆《幽明录》中的刘、阮故事。此处借指爱人去的远方。韩琦《点绛唇》词:“武陵凝睇,人远波空翠。”

"烟锁秦楼":寂寞的高楼,四周是一片烟雾笼罩。

# 烟锁秦楼:总谓独居妆楼。秦楼,即凤台,相传春秋时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萧史乘凤飞升之前的住所。冯延巳《南乡子》词“烟锁秦楼无限事。”

"惟有楼前流水":只有这楼前的流水呵,

"应念我、":应该怜悯我,

"终日凝眸":整日里注目细瞧。

# 眸:指瞳神。《说文》:“目童(瞳)子也。”指眼珠。《景岳全书》卷二十七引龙木禅师语曰:“……人有双眸,如天之有两曜,乃一身之至宝,聚五脏之精华。”

"凝眸处":这注目凝视的地方呵,

"从今又添":从今后又增添了,

"一段新愁":一段新的烦恼。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是宋代词人李清照一首抒写离愁别苦的词作。上阕以“香冷金猊,被翻红浪”对偶句起笔,通过五重“慵”字细节(懒焚香、不叠被等),层层展现女子因“生怕离怀别苦”而意兴阑珊的状态,“欲说还休”“新来瘦”等句凸显其矛盾心理与独特离愁。下阕以“休休”转折,用“武陵人远”“烟锁秦楼”双典,借仙凡对比写婚姻疏离与困守之悲。结尾顶真格以流水为证,构建“凝眸添愁”的情感闭环。全词以女性视角突破传统闺怨范式,借物象、典故等载体,将离愁升华为对封建婚姻中个体孤独的生命观照,笔触细腻,抒情深婉,堪称“情语”巅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市章丘区西北)人。金兵入据中原后,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李清照诗、文、书、画皆擅,尤精于词,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她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词被称为“易安体”。所作词,前期多写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相思离别,风格活泼清新、婉转。后期词风转为伤时怀乡、凄凉深婉。她善用白描,能将内心活动形象化,语言优美精巧却不刻意雕琢。李清照的诗存世不多,但题材比词更广,咏历史,谈世事,论文艺等。代表作品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咏史》《夏日绝句》等。后人辑有《漱玉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是李清照随赵明诚屏居青州期间所作,具体创作背景与夫妻离别之情密切相关。自大观元年(1107)起,李清照与赵明诚因党争牵连归隐青州,共度十余年闲居岁月。然赵明诚复仕时间史载模糊,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推测,约在重和元年(1118)至宣和二年(1120)间,赵明诚或曾短暂外任,致夫妻分离,李清照独居青州。此间赵明诚或有蓄妾之举,情感疏离的隐忧与离别之苦交织,成为此词“欲说还休”的愁绪底色。刘忆萱《李清照诗词选注》则进一步将词作系于宣和三年(1121)赵明诚赴任莱州时,认为李清照以“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等句婉曲道出对丈夫远行的不舍与婚姻危机的隐痛。全词借物寄情,以“香冷金猊”“被翻红浪”等慵懒闺景,暗写孤寂心绪,折射出北宋末年士人家庭中女性在男性宦游传统下的无奈与深情,深刻展现了李清照早期词作中细腻幽微的情感张力。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抒写离愁别苦的词,表达了女子对丈夫远行的不舍、对婚姻危机的隐痛,以及士人家庭中女性在男性宦游传统下独守空闺的无奈与深情。

2. 写作手法

对偶:“香冷金猊,被翻红浪。”金狮香炉早已灰冷烟消,锦被翻乱像红色的波浪,给人以冷漠凄清的感觉。

3. 分段赏析

上阕以“香冷金猊,被翻红浪“对偶句起笔,冷寂的狮形铜炉中残香袅袅,锦被胡乱堆陈如红色波浪翻卷,两个意象以工整的对仗传递出冷漠凄清的氛围。金炉香冷是词人特定心境的外化——心灰意冷故视炉烟为冷;锦被乱陈则见其无心整理的倦怠,三句工炼沉稳,在舒缓音节中暗藏低沉掩抑的情绪流动。“起来慵自梳头“继而勾勒人物神态,“慵“字如引线穿珠,串联起五重生活细节:炉中香消不续,一慵;锦被乱陈不叠,二慵;髻鬟蓬松不梳,三慵;宝奁蒙尘不拭,四慵;日上帘钩不觉,五慵。“任“字贯穿其间,将慵态推向极致,看似琐碎的闺阁图景,实为层层剥露愁绪的心理切片——非不能为,实不愿为,因心灰意冷而意兴阑珊。此“慵“字堪称词眼,以肢体的倦怠映射心灵的疲惫,让读者从人物外在的颓唐中窥见内心翻涌的愁云。“生怕离怀别苦“始切题旨,却以“欲说还休“宕开笔势。万千愁绪本待向丈夫倾诉,话到唇边却吞咽回心——深知离愁只会徒增对方烦忧,宁可独自咀嚼痛苦,这般委曲求全的痴念,恰是封建女性情感表达的典型困境。“新来瘦“三句以否定句式奇峰突起,断然排除“病酒““悲秋“等文人惯常归因,将消瘦缘由锚定为难以言说的离愁,如剥茧抽丝般将个体情感从类型化的悲情中剥离,凸显女性特有的细腻创伤。下阕以“休休“二字断冰切玉,完成从别前到别后的时空跳跃,略去饯行的缠绵与离别的涕泗,以“千万遍《阳关》难留“的决绝,道尽人力难抗离别的无奈。“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双典合用,既以刘晨阮肇入桃源不复返的典故,喻丈夫离去后音书渺茫;又反用萧史弄玉乘凤仙去的传说,自比困守空楼的凡妇——仙凡对举间,既藏婚姻疏离的隐忧,更显尘世女子被命运禁锢的悲凉。“烟锁“二字尤具张力,既写楼外雾气迷蒙,更喻内心阴霾不散,将现实困境幻化为具象的精神桎梏。结尾以顶真格构建情感闭环:“楼前流水“承接“秦楼“空间,“终日凝眸“呼应“念“字情痴,流水本无知无情,词人却以“应念我“强赋予感知,此等痴语恰见深情。“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尤具时空穿透力——今日望眼欲穿之愁未散,已预见明日山长水远之愁又生,愁绪如流水般循环增殖,永无尽期。全词以“慵“字蓄势,于肢体的懈怠中积蓄情感势能;以“痴“字收束,在对流水的虚妄期许中迸发绝望深情。物象、典故、音律皆成愁思载体,而女性视角的独特切入,更使传统闺怨突破“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窠臼,升华为对封建婚姻中个体孤独的生命叩问。当“烟锁秦楼“的意象最终定格,我们看见的不仅是一位倚楼守望的女性身影,更是整个宋词史上,被时代迷雾笼罩却始终凝视着爱与自由的灵魂剪影。

4. 作品点评

本词以细腻笔触抒写惜别的深婉情致与刻骨铭心的思念,上片聚焦离别前的心理凝视,下片展开别后的时空想象,通篇如工笔长卷,在细节皴染中见深情。结拍三句以顶真格构建情感的莫比乌斯环:”楼前流水”承接”秦楼”空间,”终日凝眸”坐实”念”字痴情,流水本是无情之物,词人却强赋其”应念我”的知觉,此等痴语正见深情之极致。正如汤显祖评《牡丹亭》”情至起生死”,此处以无理之语写至情之思,让流水成为痴情的见证者——它既倒映着主人公终日倚楼的身影,更承载着她无人诉说的心事。”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以时间的延展性深化愁思的重量:今日之愁尚未消解,明日之愁已在孕育,愁绪如流水般绵绵不绝,形成永恒的情感闭环。沈际飞”阿阁洞房,立变为离亭别墅”之评,道破了这种从温馨到孤寂的瞬间转换,堪称千古知音。全词最动人处,在于对女性心理的纤毫毕现的刻画:从离别前的隐忍克制,到别后的痴望沉迷,再到对愁绪永劫的预知,层层递进地展现了封建语境下女性的情感张力。这种将个体离愁升华为生命体验的书写,突破了传统闺怨词的套路化抒情,在”慵””痴””愁”的递进中,完成了对女性精神困境的深度观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欲说还休”与“怕伤郎、又还休道”同意。端的为著甚的?

明杨慎《草堂诗馀》卷四

# 出自然,无一字不佳。

明茅映《词的》卷四

# (眉批)非病酒,不悲秋,都为苦别瘦。又:水无情于人,人却有情于水。(评语)写出一腔临别心神。而新瘦新愁,真如秦女楼头,声声有和鸣之奏。

明李攀龙《草堂诗馀隽》卷二

# 懒说出,妙。瘦为甚的,尤妙。“千万遍”,痛甚。转转折折,忤合万状。清风朗月,陡化为楚雨巫云;阿阁洞房,立变成离亭别墅。至文也。

明沈际飞《草堂诗馀正集》卷三

# 宛转见离情别意,思致巧成。

明李廷机《草堂诗馀评林》卷三

# 满楮情至语,岂是口头禅。

明陆云龙《词菁》卷二

# 亦是林下风,亦是闺中秀。

明徐士俊《古今词统》卷十二

# 雨洗梨花,泪痕有在;风吹柳絮,愁思成团。易安此词颇似之。

明竹溪主人《风韵情词》卷五

# 清照原阕,独此作有元曲意。阮亭(王士祯)此和不但与古人合缝无痕,殆戛戛上之。清照而在,当悲暮年颓唐矣。

清邹袛谟《倚声初集》卷十六

# 张祖望曰“词虽小道,第一要辨雅俗。结构天成,而中有艳语、隽语、奇语、豪语、苦语、痴语、没要紧语,如巧匠运斤,毫无痕迹,方为妙手。”古词中如……“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痴语也……此类甚多,略拈出一二……”

清王又华《古今词论》节录《〈掞天词〉序》

# 此种笔墨,不减耆卿、叔原,而清俊疏朗过之。“新来瘦”三语,婉转曲折,煞是妙绝。笔致绝佳,馀韵尤胜。

清陈廷焯《云韶集》卷十

# “千万遍”,痛甚。

明潘游龙《古今诗余醉》卷八

#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痴语也。如巧匠运斤,毫无痕迹。

清张祖望《古今词论引》

# 此首述别情,哀伤殊甚。起三句,言朝起之懒。“任宝奁”句,言朝起之迟。“生怕”二句,点明离别之苦,疏通上文;“欲说还休”,含凄无限。

现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戴复古《初夏游张园》

下一篇:宋·晏殊《玉楼春·春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