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苍茫醉不归":我独自站在空阔无边的钟山上饮酒。
# 苍茫:空阔无边的样子。,独立苍茫:杜甫《乐游园歌》:“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日暮天寒":天色已晚,天气变寒,
# 日暮天寒: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日暮:天色已晚。
"归去来兮":已经到了回去的时候。
# 归去来兮: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首句即为归去来兮。
"探梅踏雪几何时":曾几何时,我们一起踏雪寻梅。
"今我来思":如今我来到这里,
# 今我来思:《诗经·小雅》:“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今:现在。
"杨柳依依":杨柳轻柔随风摇曳。
# 杨柳依依:《诗经·小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长江西岸的白石岗,
# 白石冈:在建康朱雀门外,当为二人常游之处。
"一片闲愁":心中满是无端愁绪,
"芳草萋萋":眼前芳草长得很茂盛。
# 芳草萋萋:《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多情山鸟不须啼":我对你的思念不用山鸟来表达。
"桃李无言":桃树李树默默无言,
# 桃李无言:《史记·李将军列传》引谚语赞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喻实至名归。
"下自成蹊":树下自然会被人踩出小路。
# 成蹊:出现的小路。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借景抒情之作。此词借游蒋山所见之景,含蓄表达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以及对叶丞相的期望,展现出词人内心的复杂情绪与深沉思考。
2. 写作手法
对比:“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将过去踏雪寻梅的冬季与如今杨柳依依的春季作对比,突出时光流逝之快,引发对时光的感慨。借景抒情:“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借“芳草萋萋”的景象,抒发内心的闲愁。“多情山鸟不须啼”借山鸟啼叫的景象,衬托内心的烦忧。
3. 分段赏析
上片回溯辛弃疾与叶衡同游蒋山。“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点明时间、地点,“独立苍茫”凸显孤独,“日暮天寒”渲染清冷,奠定悲伤基调。“归去来兮”暗示叶衡将离建康赴京。“探梅踏雪几何时”忆往昔踏雪寻梅,雪象征纯洁,梅寓意高洁,展现二人精神契合、情谊高尚。“今我来思”“杨柳依依”引自《诗经》,辛弃疾巧妙化用诗句,借此想象叶衡离去后自己重游的物是人非之感。下片承接离别思绪。“白石冈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描绘友人离去后,景色依旧但人已不在,芳草成“闲愁”化身,愁绪蔓延。“多情山鸟不须啼”,以嗔怪口吻,借鸟啼衬托愁绪之深。“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既是对叶衡品德高尚的赞美,也暗示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无奈。
4. 作品点评
整首词语言质朴清新,毫无雕琢之痕,却在平实表述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通过描绘同游与离别后的情景,生动展现出辛弃疾对叶衡的不舍之情以及由衷的赞颂之意。
上一篇:宋·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下一篇:宋·李冠《蝶恋花·春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