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ǎn
méi
·
·
yóu
jiǎng
shān
chéng
chéng
xiàng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3
cāng
máng
zuì
guī
tiān
hán
guī
lái
tàn
méi
xuě
shí
jīn
lái
yáng
liǔ
bái
shí
gāng
tóu
àn
西
piàn
xián
chóu
fāng
cǎo
duō
qíng
shān
niǎo
táo
yán
xià
chéng

译文

我独自站在空阔无边的钟山上饮酒。天色已晚,天气变寒,已经到了回去的时候。曾几何时,我们一起踏雪寻梅。如今我来到这里,杨柳轻柔随风摇曳。长江西岸的白石岗,心中满是无端愁绪,眼前芳草长得很茂盛。我对你的思念不用山鸟来表达。桃树李树默默无言,树下自然会被人踩出小路。

逐句剖析

"独立苍茫醉不归":我独自站在空阔无边的钟山上饮酒。

# 苍茫:空阔无边的样子。,独立苍茫:杜甫《乐游园歌》:“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日暮天寒":天色已晚,天气变寒,

# 日暮天寒: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日暮:天色已晚。

"归去来兮":已经到了回去的时候。

# 归去来兮: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首句即为归去来兮。

"探梅踏雪几何时":曾几何时,我们一起踏雪寻梅。

"今我来思":如今我来到这里,

# 今我来思:《诗经·小雅》:“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今:现在。

"杨柳依依":杨柳轻柔随风摇曳。

# 杨柳依依:《诗经·小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长江西岸的白石岗,

# 白石冈:在建康朱雀门外,当为二人常游之处。

"一片闲愁":心中满是无端愁绪,

"芳草萋萋":眼前芳草长得很茂盛。

# 芳草萋萋:《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多情山鸟不须啼":我对你的思念不用山鸟来表达。

"桃李无言":桃树李树默默无言,

# 桃李无言:《史记·李将军列传》引谚语赞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喻实至名归。

"下自成蹊":树下自然会被人踩出小路。

# 成蹊:出现的小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词人将我们带入与叶衡同游钟山的往昔场景,营造出凄凉悲切之感,为全词奠定了情感基调。下片聚焦于词人离开之后的境况。曾经同游之地,景色依旧秀丽,然而身边却少了叶衡这位同游者。睹物思人,眼前熟悉之景愈发凸显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与离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诞生于南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的春天,辛弃疾第二次任职于建康(今南京),担任江东安抚使参议官。他一直致力于抗金大业,渴望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以实现收复失地的理想。叶衡,作为彼时声名远扬的抗金人物,与辛弃疾私交甚笃。辛弃疾此番在建康谋得职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叶衡的举荐。二人志同道合,在抗金理念上高度一致,往来颇为频繁。淳熙元年二月,朝廷将叶衡召回京城,打破了辛弃疾与叶衡日常相伴的状态。叶衡即将赴京,辛弃疾心中既有对挚友前途的期许,更有因离别而生的不舍。在这样复杂的情感交织下,辛弃疾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借景抒情之作。此词借游蒋山所见之景,含蓄表达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以及对叶丞相的期望,展现出词人内心的复杂情绪与深沉思考。

2. 写作手法

对比:“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将过去踏雪寻梅的冬季与如今杨柳依依的春季作对比,突出时光流逝之快,引发对时光的感慨。借景抒情:“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借“芳草萋萋”的景象,抒发内心的闲愁。“多情山鸟不须啼”借山鸟啼叫的景象,衬托内心的烦忧。

3. 分段赏析

上片回溯辛弃疾与叶衡同游蒋山。“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点明时间、地点,“独立苍茫”凸显孤独,“日暮天寒”渲染清冷,奠定悲伤基调。“归去来兮”暗示叶衡将离建康赴京。“探梅踏雪几何时”忆往昔踏雪寻梅,雪象征纯洁,梅寓意高洁,展现二人精神契合、情谊高尚。“今我来思”“杨柳依依”引自《诗经》,辛弃疾巧妙化用诗句,借此想象叶衡离去后自己重游的物是人非之感。下片承接离别思绪。“白石冈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描绘友人离去后,景色依旧但人已不在,芳草成“闲愁”化身,愁绪蔓延。“多情山鸟不须啼”,以嗔怪口吻,借鸟啼衬托愁绪之深。“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既是对叶衡品德高尚的赞美,也暗示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无奈。

4. 作品点评

整首词语言质朴清新,毫无雕琢之痕,却在平实表述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通过描绘同游与离别后的情景,生动展现出辛弃疾对叶衡的不舍之情以及由衷的赞颂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下一篇:宋·李冠《蝶恋花·春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