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ìng
fēng
·
·
chūn
màn
xìng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3
shào
chūn
huái
怀
jiǔ
nóng
chā
huā
zǒu
zuì
qiān
zhōng
lǎo
féng
chūn
bìng
jiǔ
wéi
yǒu
chá
ōu
xiāng
zhuàn
xiǎo
lián
lóng
juǎn
jìn
cán
huā
fēng
wèi
dìng
xiū
hèn
huā
kāi
yuán
yào
chūn
fēng
shì
wèn
chūn
guī
shuí
jiàn
fēi
yàn
lái
shí
xiāng
yáng
zhōng

译文

少年之时,春天游玩的兴致比那美酒还浓烈,插花、骑马疾驰,还要喝千钟而醉。年老之时一到春天就像因喝酒过量而感到难受一样,而今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烧一盘香,喝上几杯茶来消磨时光。春风把将谢的花全都卷走后还是没有停息,可是我不恨它,因为花儿开放需要春风的吹拂。想问一下,有谁能看见春天归来呢?是那飞来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阳中与春相遇。

逐句剖析

"少日春怀似酒浓":少年之时,

# 少日:少年之时。

"插花走马醉千钟":春天游玩的兴致比那美酒还浓烈,插花、骑马疾驰,还要喝千钟而醉。

# 钟:酒杯。千钟极言粮多。古以六斛四斗为一钟,一说八斛为一钟,又谓十斛为一钟。,走马:骑马疾走。,插花:戴花。

"老去逢春如病酒":年老之时一到春天就像因喝酒过量而感到难受一样,

# 病酒:饮酒沉醉。

"唯有":而今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烧一盘香,

"茶瓯香篆小帘栊":喝上几杯茶来消磨时光。

# 帘栊:挂有帘子的窗户。亦作“帘笼”。窗帘和窗牖。也泛指门窗的帘子。,香篆:指焚香时所起的烟缕。,茶瓯:一种茶具。

"卷尽残花风未定":春风把将谢的花全都卷走后还是没有停息,

# 残花:将谢的花;未落尽的花。

"休恨":可是我不恨它,

"花开元自要春风":因为花儿开放需要春风的吹拂。

# 元自:原来,本来。

"试问春归谁得见":想问一下,有谁能看见春天归来呢?

"飞燕":是那飞来的燕子,

# 飞燕:飞翔的燕子。

"来时相遇夕阳中":在金色的夕阳中与春相遇。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定风波·暮春漫兴》乃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于带湖闲居期间所作。词之上片,以少年时期春意盎然、豪情万丈之态,反衬出晚年春意阑珊、心境索然之状。下片则描绘风卷残花之景,本应引人悲叹,却以“休恨”二字豁达开解;随后“花开元自要春风”一句,以正反相衬,寓意深远,引人深思。春归虽无痕,但飞燕于夕阳中翩然而至,与词人相遇,于迷惘与惆怅之中,带来一抹淡淡的欣慰与温情。此词恰如题目所示,是作者于暮春时节随性而发的一番感慨与随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定风波·暮春漫兴》是辛弃疾所写,当时他正闲居于带湖。之所以写下这首词,是因为辛弃疾在仕途上遭遇了挫折,被罢官后心情落寞,闲居江湖的生活更添几分悲凉。在这段时期,他目睹了春风吹落花瓣、燕子在春风中飞翔的春景,但在他眼中,这些美景却蒙上了一层萧条与哀伤的色彩,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忧伤与无奈。经历了仕途的起伏与人生的沧桑,辛弃疾借这首词抒发了自己对于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定风波·暮春漫兴》是一首以暮春时节个人感慨与人生哲理为题材的宋词。词的上片描绘了少年时期春意盎然、豪情万丈的狂放姿态,以此作为背景,反衬出老年时面对春天所感到的索然无味与心境的淡然。而下片则转而描写风卷残花的凄凉景象,本应引发悲情,但词人却以“休恨”二字进行宽慰与自我开解;紧接着,“花开元自要春风”一句,以正反相衬的手法,寓意深远,引人深思。春天虽然悄然离去,不留痕迹,但飞燕却在夕阳中翩然归来,与词人相遇,这在词人迷惘与惆怅的心情中,带来了一丝难得的欣慰与温情。整首词正如题目所示,是作者于暮春时节随性而发的一番随想与感悟。

2. 写作手法

对比:上片“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描绘了少年时期的豪情与放纵,而下片“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则表现了老年时期的落寞与淡然。这种强烈的对比,不仅突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迁,也深化了词作的主题与情感。虚实结合:词人在描绘春景时,巧妙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卷尽残花风未定”一句,既实写了春风卷走残花的景象,又暗喻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幻。“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一句,则以飞燕与夕阳的相遇,虚写了春天的离去与生命的轮回,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象征:词中的意象“残花”、“病酒”、“飞燕”等,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残花”象征了凋零的理想与逝去的青春,“病酒”则象征了词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飞燕”则象征着时光的流转与生命的延续,给词人带来了一丝慰藉与希望。设问:词人巧妙地运用了设问与回答的手法,增强了词作的互动性与趣味性。“试问春归谁得见?”一句,以设问的方式引出下文,“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则是对这一设问的巧妙回答。这种设问与回答的方式,不仅使词作结构更加紧凑,也深化了词作的主题与情感。

3. 分段赏析

上阙中,辛弃疾巧妙地将“少日”的春光烂漫与“老去”的春意阑珊进行了鲜明对比,前者是往昔的美好追忆,后者则是眼前的冷酷现实。在少年时代,春光如同催化剂,让本就风华正茂的我们更加纵情狂欢,那种快乐简直无法言喻。仅仅用“少日春怀似酒浓”这简短的七个字,就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令人心醉的画面。随后,“插花走马醉千钟”的描绘,更是将那种狂欢的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我们能看到那些年少轻狂的身影在花间驰骋,醉意朦胧。然而,这一切美好的追忆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远去。如今,词人已步入老年,面对春天的到来,他的心境却大不如前,不再是“似酒浓”的欢愉,而是如同饮酒过量后的难受与无力,这便是“老去逢春如病酒”的真实写照。这里的“酒”字,虽然与前文的“酒浓”相呼应,但“病酒”的凄凉与“酒浓”的热烈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深刻揭示了词人内心的无奈与落寞。下阙的开篇,“卷尽残花风未定”如同突兀的奇峰,看似与上阙毫无关联,实则巧妙地承接了上阙的孤寂氛围,为下文的转折做好了铺垫。词人虽然看似对窗外的世界漠不关心,只愿在小房子里品茶观香,但实际上,他一直在默默注视着外界的变化。春风无情地吹落花瓣,卷走春光,词人心中本应充满怨恨。然而,他却话锋一转,用“休恨”二字来宽慰自己,因为“花开元自要春风”。这一出人意料的转折,不仅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也饱含着词人对人生无常的无限感慨。春风既催开了百花,也终将卷走残花,春天的离去,既是自然的规律,也是人生的写照。

4. 作品点评

这首《定风波》以其独特的上情下景布局,实现了情景的完美交融,为读者开辟了一片辽阔的想象天地与深邃的思维空间。它引领着人们追随春天的足迹,不仅让人沉醉于春日的景致,更激发了对生命哲理的深刻思考。可以说,此词在表现手法上另辟蹊径,充分展现了作者的独创精神与深邃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佚名《寇准读书》

下一篇:宋·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