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笺小字":精美的红格信笺写满密密小字,
# 红笺:笺,印有红线格的绢纸。多指情书。
"说尽平生意":说的都是我平生对你的爱慕之情。
# 平生意:平生相慕相爱之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鸿雁飞翔云端且鱼儿游戏水里,
# 鸿雁在云鱼在水:在古代传说中,鸿雁和鲤鱼都能传递书信。
"惆怅此情难寄":这番满腹惆怅的情意难以传寄。
# 惆怅:失意,伤感。惆怅就是因为心中郁闷而不知道该干什么,忧伤和悲哀是表示的一种心理状态,而惆怅是强调一种迷茫,不知所措的感觉。
"斜阳独倚西楼":在斜阳里我独自一人倚着西楼,
# 独倚:独自倚着。,斜阳:傍晚西斜的太阳。
"遥山恰对帘钩":遥远的群山恰好正对窗上帘钩。
# 恰对:恰巧正对。
"人面不知何处":桃花般的人面不知道何处去了,
# 人面不知何处:化用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绿波依旧东流":唯有碧波绿水依旧向东方流去。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991~1055),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翰林学士、右庶子。仁宗朝,累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后任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卒谥元献。晏殊是宋代文学大家,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的词继承了花间派的传统,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代表作品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著有《元献遗文》《珠玉词》《类要》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怀人词。描绘了词人因思念远方之人,尝试以书信倾诉衷肠却无处可寄,继而倚楼远望盼人归的情景,营造出充满离愁别绪的氛围,表达了词人对所思之人深切的思念与无法相见的惆怅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此句运用了“鱼雁传书”的典故。在古代文化中,人们常认为鸿雁和鱼能够传递书信,如“雁足传书”“鱼传尺素”等说法。作者在此反用典故,表明即便有鱼雁,但“鸿雁在云鱼在水”,自己仍无法驱使它们传递书信,从而突出信写成后无从传递的苦闷,强化了相思无法倾诉的惆怅之情。寓情于景:“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中“斜阳”点明时间是傍晚,在古典诗词中,傍晚时分常给人一种落寞、忧伤之感。“独倚西楼”描绘出词人孤独的身影,独自倚靠在西楼之上,增添了孤寂的氛围。“遥山恰对帘钩”,远处的山峦正对着帘钩,山峦的连绵阻隔,仿佛象征着词人与其思念之人之间遥不可及的距离和重重阻碍。词人将内心的孤寂、思念以及因距离产生的惆怅之情,融入到这傍晚独倚楼、遥山对帘钩的景色之中,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含蓄地表达出深沉的情感。
3. 分段赏析
上片聚焦抒情,开篇“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看似言辞平常,实则蕴藏着数不清的情事与无尽的情思。红笺,这种精致小巧的红纸,常被用于题诗、修书。词中的主人公借这红笺,密密麻麻地写下小字,将生平相爱相慕之意倾吐殆尽。不难看出,此人绝非一般友人,而是其倾心相爱的知音。至三、四句,主人公陷入信成却无从传递的苦闷。作者独具匠心,以“鸿雁在云鱼在水”的巧妙构思,表明无法借助它们传书寄简,故而“惆怅此情难寄”。如此运典推陈出新,较“断鸿难倩”等表述,更添几分雅致情韵。下片自然地从抒情转至写景。“斜阳”一句,点明具体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红日西斜,余晖洒落在楼头独自眺望的孤独身影上,景象已然透着凄清。而远处山峦重重,遮蔽了愁人的视线,阻断了离人的音信,更让这份惆怅难以排遣。“远山恰对帘钩”,从象征层面看,似有两情相对却遥相阻隔之意。原本倚楼远眺是为排解忧愁,如今却又徒增一段愁绪,从抒情手法而言,又多了一层曲折。结尾“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两句,韵味悠长,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那绿水,或许曾映照过如花般的人面,如今,流水依旧眼前流淌,可人面却不知去向何方,唯有那相思之情,随着悠悠绿水,向东逝去。
4. 作品点评
在这首词中,斜阳、遥山、人面、绿水、红笺、帘钩等诸多物象巧妙交织,共同勾勒出一个弥漫着浓浓离愁别恨的深远意境。词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借由这些物象的组合,得以细腻委婉地展现,恰似涓涓细流,直抵人心,感人至深。整首词语言看似平淡质朴,却饱含深情,于闲雅从容间,尽显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 低回婉曲。
清陈廷焯《词则·闲情集》
# 言情深密处,全在“红笺小字”。既鱼沉雁杏,欲寄无由,剩有流水斜阳,供人愁望耳。以景中之情作结束,词格甚高。
清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上一篇:宋·李清照《满庭芳·小阁藏春》
下一篇:宋·柳开《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