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ū
yǐng
·
·
tái
zhī
zhuì

朝代:宋作者:姜夔浏览量:3
tái
zhī
zhuì
yǒu
cuì
qín
xiǎo
xiǎo
zhī
shàng
tóng
宿
xiāng
féng
jiǎo
huáng
hūn
yán
xiū
zhú
zhāo
jūn
guàn
shā
yuǎn
dàn
àn
jiāng
nán
jiāng
běi
xiǎng
pèi
huán
yuè
guī
lái
huà
zuò
huā
yōu
yóu
shēn
gōng
jiù
shì
rén
zhèng
shuì
fēi
jìn
é
绿
chūn
fēng
guǎn
yíng
yíng
zǎo
ān
pái
jīn
hái
jiào
piàn
suí
yòu
què
yuàn
lóng
āi
děng
nèn
shí
zhòng
yōu
xiāng
xiǎo
chuāng
héng
xīn
hài
zhī
dōng
zài
xuě
shí
zhǐ
yuè
shòu
jiǎn
suǒ
qiě
zhēng
xīn
shēng
zuò
liǎng
shí
wán
shǐ
使
gōng
zhī
yīn
jié
xié
wǎn
nǎi
míng
zhī
yuē
àn
xiāng
shū
yǐng

译文

苔梅的枝梢缀着梅花,如玉晶莹,有小小的翠鸟,在枝上伴她(梅花)同宿。在客旅他乡时见到它的倩影,像佳人在夕阳斜映篱笆的黄昏中,默默孤独,倚着修长的翠竹。就像王昭君远嫁匈奴,不习惯北方的荒漠,只是暗暗地怀念着、江南江北的故土。我想她戴着叮咚环佩、趁着月夜归来,化作了梅花的一缕幽魂,缥缈、孤独。我还记得寿阳宫中的旧事,寿阳公主正在春梦里,飞下的一朵梅花正落在她的眉际。不要像无情的春风,不管梅花如此美丽清香,应该早早给它安排金屋,让它有一个好的归宿。它终究将一片片随水飘去,又诉说哀怨、我只能吹一曲《梅花落》。等到那时、再觅梅花的倩影,只能在小窗边的画轴上见到它的枝叶扶疏。辛亥年的冬天,我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刚刚住满一个月,给纸索取诗调,居士要求我创作新曲,写下了这两首曲子,石湖居士吟赏不已,教乐工歌妓练习演唱,音调节律悦耳婉转,于是将其命名为《暗香》《疏影》。

逐句剖析

"苔枝缀玉":苔梅的枝梢缀着梅花,如玉晶莹,

# 苔枝缀玉:范成大《梅谱》说绍兴、吴兴一带的古梅“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风至,绿丝飘飘可玩。”周密《乾淳起居注》:“苔梅有二种,宜兴张公洞者,苔藓甚厚,花极香。一种出越土,苔如绿丝,长尺余。”苔枝,长有苔藓的梅枝。缀玉,梅花像美玉一般缀满枝头。苔枝,长有苔藓的梅枝。缀玉,梅花像美玉一般缀满枝头。

"有翠禽小小":有小小的翠鸟,

# 翠禽:翠鸟。

"枝上同宿":在枝上伴她(梅花)同宿。

"客里相逢":在客旅他乡时见到它的倩影,

# 客里:离乡在外期间。唐牟融《送范启东还京》诗:“客里故人尊酒别,天涯游子弊裘寒。”姜夔是江西人,当时住苏州。

"篱角黄昏":像佳人在夕阳斜映篱笆的黄昏中,

# 黄昏:日已落而天色尚未黑的时候。

"无言自倚修竹":默默孤独,倚着修长的翠竹。

# 无言自倚修竹: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就像王昭君远嫁匈奴,不习惯北方的荒漠,

# 昭君不惯胡沙远:“昭君”四句: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王建《塞上咏梅》诗:“天山路边在株梅,年年花发黄云下。昭君已没汉使回,前后征人谁系马?”

"但暗忆、":只是暗暗地怀念着、

"江南江北":江南江北的故土。

"想佩环、":我想她戴着叮咚环佩、

"月夜归来":趁着月夜归来,

"化作此花幽独":化作了梅花的一缕幽魂,缥缈、孤独。

"犹记深宫旧事":我还记得寿阳宫中的旧事,

# 犹记深宫旧事:“犹记”三句:用寿阳公主事。蛾,形容眉毛的细长;绿,眉毛的青绿颜色。《太平御览》引《杂五行书》云:“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今‘梅花妆’是也。”

"那人正睡里":寿阳公主正在春梦里,

"飞近蛾绿":飞下的一朵梅花正落在她的眉际。

# 绿:眉毛的青绿颜色。,蛾:形容眉毛的细长。

"莫似春风":不要像无情的春风,

"不管盈盈":不管梅花如此美丽清香,

# 盈盈:仪态美好貌。《古诗十九首》:“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这里借以比喻梅花。

"早与安排金屋":应该早早给它安排金屋,让它有一个好的归宿。

# 安排金屋:借指如对待美女般珍惜梅花。《汉武故事》载,汉武帝刘彻幼时曾对姑母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

"还教一片随波去":它终究将一片片随水飘去,

"又却怨、":又诉说哀怨、

"玉龙哀曲":我只能吹一曲《梅花落》。

# 玉龙哀曲:马融《长笛赋》:“龙鸣水中不见己,截竹吹之声相似。”玉龙,即玉笛。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哀曲,指笛曲《梅花落》。此曲是古代流行的乐曲,听了使人悲伤。唐皮日休《夜会问答》说听《梅花落》曲“三奏未终头已白”,可见一斑。故曰“玉龙哀曲”。

"等恁时、":等到那时、

# 恁时:那时候。南唐冯延巳《忆江南》词:“东风次第有花开,恁时须约却重来。”

"重觅幽香":再觅梅花的倩影,

"已入小窗横幅":只能在小窗边的画轴上见到它的枝叶扶疏。

# 小窗横幅:晚唐崔橹《梅花诗》:“初开已入雕梁画,未落先愁玉笛吹。”陈与义《水墨梅》诗:“睛窗画出横斜枝,绝胜前村夜雪时。”此翻用其意。

"辛亥之冬":辛亥年的冬天,

# 辛亥:南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

"余载雪诣石湖":我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

# 石湖:在苏州西南,与太湖通。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居住在苏州西南的石湖,自号石湖居士。,诣:到。,载雪:冒雪乘船。

"止既月":刚刚住满一个月,

# 止既月:指刚住满一个月。

"授简索句":给纸索取诗调,

# 授简索句:给纸索取诗调。简,纸。

"且征新声":居士要求我创作新曲,

# 征新声:征求新的词调。

"作此两曲":写下了这两首曲子,

"石湖把玩不已":石湖居士吟赏不已,

# 把玩:指反复欣赏。

"使工妓隶习之":教乐工歌妓练习演唱,

# 隶习:研习,练习。一作“肄习”。,工妓:乐工和歌妓。

"音节谐婉":音调节律悦耳婉转,

"乃名之曰《暗香》《疏影》":于是将其命名为《暗香》《疏影》。

# 《暗香》《疏影》:语出北宋诗人林逋《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疏影·苔枝缀玉》系南宋文人姜夔创作的词作。该词与《暗香·旧时月色》同为以梅花为主题的姐妹篇作品,既赞颂梅花的高洁品格与孤高心性,亦寄托作者对人生际遇的深沉感慨。上阕开篇即以凝练笔触勾勒梅花超凡脱俗的形态特征,继而展现其遗世独立的清雅风姿与不染尘寰的品格追求。词人巧妙化用杜甫、王建诗句的意境,将远嫁异域不得归汉的王昭君传说加以艺术重构,使昭君魂魄与梅魂相融,赋予词作深沉的悲剧意蕴,营造出凄美空灵的审美境界;下阕则由眼前景象转入时空想象,通过寿阳公主与陈皇后典故的运用,流露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深切惋惜。结句引入笛曲中梅花哀婉的旋律,更强化了全词怅惘惘的抒情基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音乐家

姜夔(1155?~1208),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一生未仕,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客交游,卒于杭州。姜夔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喜自创新调,重格律,音节谐美,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感时伤事,情调较为低沉。代表作品有《扬州慢》《暗香》《疏影》等。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该词作于南宋绍熙二年(1191年),与另一首《长亭怨慢》系同一年创作。当年寒冬时节,词人踏雪赴石湖拜访范成大,寓居逾月期间即兴谱写《暗香》《疏影》两阕词咏梅,既寄托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亦暗含个人飘零困顿之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通过写梅花超凡脱俗的形貌与孤芳自赏的清姿,以及化用杜甫、王建诗意将昭君故事与梅魂融合的手法,表现出梅花高洁不屈的品格与词人自身漂泊孤寂的身世感慨,营造出凄美悲怆的意境。

2. 写作手法

用典:本词用典突出,运用了大量典故,如下片“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句化用汉武帝幼时承诺为陈阿娇筑金屋的典故,将梅花比作备受珍视却终将凋零的深宫佳人。此典既赋予梅花“盈盈”之态的娇美意象,又暗含对美好事物易逝的哀婉——春风象征无常世事,金屋则寄托了词人对护持高洁之物的深切期许。典故与梅花意象的融合,既延续上片昭君“幽独”的孤寂基调,又以历史人物的命运折射出对自身飘零身世的隐喻,使咏物与寄情浑然一体。

3. 分段赏析

上片聚焦梅花形神之美。“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开篇即勾勒出一幅明丽雅致的“双栖图”。古梅苍劲枝干缀满玉色花朵,与青翠禽鸟相依相偎,绿意交融间玉梅愈显莹洁。全句无一字直写梅花,却通过色彩映衬与意象叠加,使梅影如浮雕般立体呈现。继而转为拟人笔法:“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将梅花幻化为清冷佳人。黄昏篱畔的孤寂场景中,“无言”之态与“自倚”之姿既塑造出遗世独立的佳人形象,又暗含词人客居相思的怅惘。由“想佩环、月夜归来”更将意境升华,昭君月夜魂归化作幽独梅花,“月夜”与“黄昏”形成时空呼应,“幽独”统摄全篇成为情感主调。这种人花互喻的手法,使梅之精魂跃然纸上。下片转写梅花风骨,更赋予其人文意蕴。“犹记深宫旧事”与上片“暗忆”形成时空交响,暗示词人臆测远方恋人定会追忆往昔美好时光。以寿阳公主“梅花妆”典故,喻指昔日欢愉如落梅般珍贵易逝。“莫似春风”之叹,既惋惜美好事物终被东风吹散,又暗含对知音难觅的感怀。末句“玉龙哀曲”既是招魂之乐,又与《暗香》“梅边吹笛”遥相呼应,构建起词脉贯通的艺术结构。结句“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别具匠心:既可解作画中梅影,亦可视为月色梅痕交织的天然画卷,与《暗香》“旧时月色”形成光影闭环。这种多重意象的编织,既寄托了身世飘零之慨,更彰显出对美好事物需及时珍护的哲思。词中“玉龙”意象更暗含双重隐喻——既指代笛声如龙吟的《梅花落》古曲,又与《暗香》“梅边吹笛”形成器物呼应,使两阕词作如双璧互映,在“幽独”与“横幅”的意象闭环中,完成对梅花品格的立体诠释。

4. 作品点评

《疏影·苔枝缀玉》全词在艺术表现上极具独创性,通过连用五则典故,借五位历史女性形象作比,将自然意象转化为人格象征。这种以古典人物为媒介的拟人化手法,既保留了物象特征又赋予其精神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白石词如《疏影》《暗香》《扬州慢》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诗之赋梅,惟和靖一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已。世非无诗,不能与之齐驱耳。词之赋梅,惟姜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词用事最难,要体认着题,融化不涩。如白石《疏影》“犹记深宫旧事”三句,用寿阳事;“昭君不惯胡沙远”四句,用少陵诗;皆用事而不为事所使。

宋张炎《词源》卷下

# 启母化石,虞姬化草。昭君丰容靓饰,光汉宫,化而为梅,不亦宜乎?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卷十五

# 姜夔《疏影》咏梅词,本屋、沃韵,而中用北字。……当是古人误处,未宜因以为例,所以不能概责之后来也。

清沈雄《古今词话·词品》上卷

# 二词绛云在霄,舒卷自如。又如琪树玲珑,金芝布护。别有炉鞴熔铸之妙,不仅以隐括旧人诗句为能。“昭君不惯胡沙远”四句,能转法华,不为法华所转。宋人咏梅,例以弄玉太真为比,不若以明妃拟之尤有情致也。胡澹庵诗,亦有“春风自识明妃面”之句。“还教一片随波去”二句,用笔如龙。“但暗忆江南江北”,借用法。莫似春风”三句。翻案法。作词之法贵倒装,贵借用,贵酮案。读此二阕,秘钥已尽启矣。

清许昂霄《词综偶评》

# 《疏影》《暗香》,姜白石为梅著语,因易之为红情、绿意,以荷花、荷叶咏之。

清冯金伯《词苑萃编》卷一

# 此章更以二帝之愤发之,故有昭君之句。

清张惠言《词选》

# 此词以“相逢”“化作”“莫似”六字作骨,“莫似”五句,言其不能挽留,听其自为盛衰。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

# 长调最难工,芜累与痴重同忌。衬字不可少,又忌浅熟。咏物至词更难于诗,即“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时忆江南江北”亦费解。此词音节固佳,至其文则多有欠解处,白石极纯正娴雅,然此阕及暗香阕则尚有可议,盖白石字雕句炼,雕炼太过,故气时不免滞,意时不免晦。

清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一

# 南渡以后,国事日非,白石目击心伤,多于词中寄慨,不独《暗香》《疏影》二章发二帝之幽愤,伤在位之无人也。特感慨全在虚处,无迹可寻,人自不察耳。感慨时事,发为诗歌,便已力据上游,特不宜说破,只可用比兴体。即比兴中亦须含蓄不露,斯为沉郁,斯为忠厚。……南宋词人,感时伤事,缠绵温厚者,无过碧山,次则白石。白石郁处不及碧山,而清虚过之。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 此二词最有名,然语高品下,以其贪用典故也。

清王闿运《湘绮楼词选》

# 咏物至词,更难于诗。“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亦费解。

清刘体仁《七颂堂词绎》

# 何逊、昭君皆属隶事,但运气空灵,变化虚实,不同獭祭钝机耳。

清周尔墉《绝妙好词》

# 白石笔致骚雅,非他人所及,最多佳作。石湖咏梅二词,尤为空前绝后,独有千古。……《疏影》云……清虚婉约,用典仪复不涉呆相。风雅如此,老倩小红低唱,吹箫和之,洵无愧色。

清李佳《左庵词话》

# 此盖伤心二帝蒙尘,诸后妃相从北辕沦落胡地,故以昭君托喻,发言哀断。考唐王建《塞上咏梅》诗曰:“天山路边一株梅,年年花发黄云下;昭君已没汉使回,前后征人谁絷马?”白石词意当本此。近世读者多以意疏解,或有嫌其举曲,似不于论者;殆不自知其浅矣。词中数语,从少陵咏明妃诗意隐括,出以清健之笔,如闻空中笙鹤飘飘欲仙;觉草窗、碧山所作吊雪香亭梅诸词,皆人间语,视此如隔一层,宜当时转播吟口,为千古绝唱也。至下阕藉宋书寿阳公主故事,引申前意,寄情遥远,所谓怨深文绮,得风人温厚之旨已。

近代郑文焯《郑校白石道人歌曲》

# 《唐摭言》卷十载崔橹《梅花》诗:“初开已入雕梁画,未落先愁玉笛吹。”姜词数句,似衍此二语。

现代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

# 此系白石自度曲,二首均咏梅花,蝉联而下,似画家的通景。……第二首即从梅花落英直说到画里的梅花。与周邦彦《红林檎近》两首,从初雪说到雪盛、残雪、再欲雪,章法相似,却不是纯粹写景咏物,多身世家国之感,与周词又不同。……下首写家国之恨居多,故引昭君、胡沙、深宫等等为喻。更有一点可注意的,“江南江北”之“北”字出韵,系用南方土音押韵。岂因主要意思所在,故不回避出韵失律之病?因之也更觉突出。窃谓旧说大致不误,惟亦不必穿凿比附以求之。至谓作词时离徽钦被虏已六十年,就未必再提旧话,此点却似无甚关系;因南渡以后,依然是个残局,而且更危险,自不妨有所感慨。词多比兴,虽字面上说梅花,却处处关到自己,关到家国,引用古句甚多,自是用心之作,虽稍有沉晦处,参看注文,大意可通。

现代俞平伯《唐宋词选释》

# 此首咏梅,寄托亦深。起写梅花之貌,次写梅花之神;梅之美,梅之孤高,并于六句中写足。“昭君”两句,用王建咏梅诗意,抒寄怀二帝之情。“想佩环”两句,用杜诗意,拍到梅花,更见想望二帝之切,此玉田所谓“用事不为事所使”也。换头,用寿阳公主事,以喻昔时太平沈酣之状。“莫似”三句,申护花之情,即以申爱君之情。“还教”两句,言空劳爱护,终于随波飘流,但闻笛里梅花,吹出千里关山之怨来,又令人抱恨无限。“等恁时”两句,用崔橹诗,言幽香难觅,惟余幻影在横幅之上,语更沈痛。篇中虽隶事,然运气空灵,笔墨飞舞。下片虚字,如“犹记”“莫似”“早与”“还教”“又却怨”“等恁时”“已入”之类,皆能曲折传神。

现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 此词“昭君不惯胡沙远”之语,前人多谓乃指靖康之祸,徽钦二帝及后宫北徒。此咏物之作,而忽及二帝之愤者,则亦犹有人登栖霞、赏红叶,而忽忆及庚子之乱,珍妃投井,晚清词流多假咏落叶以吊之,于作词时,因亦阑入其事,逮其索句,遂亦涉笔及之。《文心雕龙·神思篇》云:“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此之谓也。《暗香》《疏影》虽同时所作,然前者多多写身世之感,后者则属兴亡之悲,用意小别,而其托物喻志则同。

现代沈祖棻《宋词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南乡子·归梦寄吴樯》

下一篇:宋·徐元杰《湖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