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古道马迟迟":骑着马在长安古道上缓缓前行,
# 马迟迟:马行缓慢的样子。
"高柳乱蝉嘶":高高的柳树上,秋蝉杂乱地嘶鸣着。
# 乱蝉嘶:一作“乱蝉栖”。蝉之为体甚小,蝉之栖树决不同于鸦之栖树之明显可见,而蝉之特色则在于善于嘶鸣,故当作“乱蝉嘶”为是。
"夕阳岛外":夕阳在远处的洲岛渐渐沉落,
# 岛外:一作鸟外,岛:指河流中的洲岛。一作鸟。
"秋风原上":秋风在原野上劲吹,
# 原上:乐游原上,在长安西南。
"目断四天垂":我极目远眺,只见天幕从四面八方垂落下来。
# 四天垂:天的四周夜幕降临。,目断:极目望到尽头。
"归云一去无踪迹":归去的云一去杳无踪迹,
# 归云一去无踪迹:一作归去一云无踪迹。归云:飘逝的云彩。这里比喻往昔经历而现在不可复返的一切。一说代指分别时的情人。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有“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之句。
"何处是前期":旧日的期望何处去寻?
# 前期:以前的期约。既可指往日的志愿心期又可指旧日的欢乐约期。
"狎兴生疏":游乐的兴致渐渐生疏,
# 狎兴:游乐的兴致。狎:亲昵而轻佻。
"酒徒萧索":酒友也已零落,
# 萧索:零散,稀少,冷落,寂寞。,酒徒:酒友。
"不似少年时":再也不像少年时那样豪迈。
# 少年时:又作“去年时”。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写了深秋时节在长安古道上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古道上马匹缓行、高柳间蝉声杂乱、夕阳西下、秋风起于原野等秋景,体现了时光流逝的无奈,营造出萧瑟的氛围,表达了伤感失意以及对少年时光的怀念。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上阕通过“长安古道”“高柳乱蝉”“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等景象,营造出萧瑟凄凉氛围,将词人失志落拓、迷茫无归的悲慨之情寄寓其中。象征:“归云一去无踪迹”以“云”象征一切消逝不可复返的事物,形象地表现出词人对往昔希望与欢乐不再的叹惋。虚实结合:上阕实写眼前秋日郊野之景,下阕虚写对过去的追思以及对未来期望的落空,情景相生,深化情感表达。对比:将早年失意时的狎玩意兴、歌酒流连与如今的“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作对比,突出词人年华老去后的悲哀与叹息。反衬:以“长安道”常被联想的功名利禄争逐,衬“马迟迟”所表现的词人对争逐之事的灰心淡薄,诗句为“长安古道马迟迟”,这种对比突出了词人对世俗追逐的看淡与对沧桑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上阕“长安古道马迟迟”一句意味深长,既体现出词人对追名逐利早已心灰意冷,也透着对古今变迁的隐约感慨。“高柳乱蝉嘶”一句,柳永在蝉鸣之外,特意加了个“乱”字,这样不仅写出蝉声的杂乱繁多,也体现出被蝉鸣勾起哀愁的词人内心的烦乱。至于“高柳”二字,一方面点明了蝉鸣的地点,另一方面又用“高”字显出柳树的稀疏,因为低垂的繁枝密叶已经凋零,所以更显得树身“高”了。“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三句,描写词人在秋日郊野见到的萧瑟景象,“夕阳鸟外”一句,有的版本作“岛外”,不对。长安道上不可能有“岛”。而作“鸟外”,足以表现郊野的广阔无边。过去杜牧有诗“长空澹澹孤鸟没”,飞鸟消失在长空之外,夕阳的隐没更在飞鸟之外,所以说“夕阳鸟外”。到了傍晚,郊野上寒风阵阵,所以又说“秋风原上”,这情景读起来如在眼前。在这样的情景中,这位失意落魄的词人,难以找到归宿。因此接着说“目断四天垂”,只见苍天茫茫,旷野无边,词人望穿双眼,终究没有一处可以落脚的地方。以上前半阕是词人写自己当时的漂泊落魄,希望断绝,全从外界景象入手,感慨却十分深沉。下阕开始写对过去的回想,那时的一切希望与欢乐都已无法重现。首先“归云一去无踪迹”一句,已是对所有逝去不再回来的事物的一种比喻。天下事物中变化无常、一去不返的,要数“云”的形象最明显。陶渊明《咏贫士》第一首就曾用“云”作比喻,白居易《花非花》词也有“去似朝云无觅处”的句子,柳永这句“归云一去无踪迹”,所表现的消逝不返的形象,效果相似。只是它们寄托的意思各有不同。陶渊明与白居易的比喻这里不多说。柳永这句词的比喻,语气其实和下句“何处是前期”直接相连。所谓“前期”,有两种意思:一是指过去的志向心愿,一是指过去的欢爱约定。总之“期”字代表着一种愿望和期待,对柳永来说,他可以说是在两种期待和愿望上都落空了的不幸之人。下面三句直接写自己当时的孤独落寞:“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早年失意时“幸有意中人,堪寻访”的玩乐兴致已经冷淡,当年和他一起饮酒作乐的“狂朋怪侣”也已老去离散。志向没实现,年华已逝去,只剩下“不似少年时”的悲哀与叹息。这一句的“少年时”,很多版本作“去年时”。“去年时”其实也不错,人到老去,兴致和健康的衰退,常常会有一年不如一年的感觉。所以这句若作“去年时”,悲叹也很深。但从词中“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等句来看,所怀念的似乎本是多年前的往事,这样承接“不似少年时”,就更显气韵连贯,也更有伤今感昔的慨叹。
4. 作品点评
柳永这首《少年游》词,前阕多从景象落笔,悲慨尽在言外;后阕则借“归云”为喻,写一切期望落空,末三句以悲叹自身落拓无成收尾。全词情景相生,虚实互应,尽显柳永一生悲剧,且艺术水准颇高。
# 挑灯读宋人词,至柳耆卿云:“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语不工,甚可慨也。
清谭献《复堂词话》
上一篇:宋·辛弃疾《满江红·暮春》
下一篇:宋·岳飞《池州翠微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