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ào
nián
yóu
·
·
cháng
ān
dào
chí
chí

朝代:宋作者:柳永浏览量:2
cháng
ān
dào
chí
chí
gāo
liǔ
luàn
chán
yáng
dǎo
wài
qiū
fēng
yuán
shàng
duàn
tiān
chuí
guī
yún
zōng
chù
shì
qián
xiá
xìng
shēng
shū
jiǔ
xiāo
suǒ
shào
nián
shí

译文

骑着马在长安古道上缓缓前行,高高的柳树上,秋蝉杂乱地嘶鸣着。夕阳在远处的洲岛渐渐沉落,秋风在原野上劲吹,我极目远眺,只见天幕从四面八方垂落下来。归去的云一去杳无踪迹,旧日的期望何处去寻?游乐的兴致渐渐生疏,酒友也已零落,再也不像少年时那样豪迈。

逐句剖析

"长安古道马迟迟":骑着马在长安古道上缓缓前行,

# 马迟迟:马行缓慢的样子。

"高柳乱蝉嘶":高高的柳树上,秋蝉杂乱地嘶鸣着。

# 乱蝉嘶:一作“乱蝉栖”。蝉之为体甚小,蝉之栖树决不同于鸦之栖树之明显可见,而蝉之特色则在于善于嘶鸣,故当作“乱蝉嘶”为是。

"夕阳岛外":夕阳在远处的洲岛渐渐沉落,

# 岛外:一作鸟外,岛:指河流中的洲岛。一作鸟。

"秋风原上":秋风在原野上劲吹,

# 原上:乐游原上,在长安西南。

"目断四天垂":我极目远眺,只见天幕从四面八方垂落下来。

# 四天垂:天的四周夜幕降临。,目断:极目望到尽头。

"归云一去无踪迹":归去的云一去杳无踪迹,

# 归云一去无踪迹:一作归去一云无踪迹。归云:飘逝的云彩。这里比喻往昔经历而现在不可复返的一切。一说代指分别时的情人。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有“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之句。

"何处是前期":旧日的期望何处去寻?

# 前期:以前的期约。既可指往日的志愿心期又可指旧日的欢乐约期。

"狎兴生疏":游乐的兴致渐渐生疏,

# 狎兴:游乐的兴致。狎:亲昵而轻佻。

"酒徒萧索":酒友也已零落,

# 萧索:零散,稀少,冷落,寂寞。,酒徒:酒友。

"不似少年时":再也不像少年时那样豪迈。

# 少年时:又作“去年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是北宋词人柳永的晚年词。此词以深秋长安古道为背景,上阕通过“高柳乱蝉”“夕阳秋风”等萧瑟意象,暗寓人生迟暮之悲;下阕借“归云无迹”的飘渺喻象,道尽理想幻灭之痛,终以“不似少年时”的慨叹作结。全词将眼前实景与人生虚境交融,以精炼的笔墨浓缩了作者漂泊失意的一生,堪称其悲剧性生命体验的艺术结晶。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组联章词共十首,是柳永年轻时在长安为与他相知的汴京妓女写的,大概写于他在甘陕川一带做官时。罗烨《醉翁谈录》庚集卷三说柳永曾担任华阴县令。柳永《瑞鹧鸪》词中写道:“全吴嘉会古风流,渭南往岁忆来游。”《少年游》就是他担任华阴县令、游历渭南的证明。《元丰九域志》卷三陕西路华阴郡,下辖郑、下邽、蒲城、华阴、渭南五县。在渭南下边注明:“有灵台山。”《宋故郎中柳公墓志》说柳永“授西京灵台令”,或许就是指他担任渭南、华阴县令(渭南过去隶属于西京)。这便是其中一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写了深秋时节在长安古道上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古道上马匹缓行、高柳间蝉声杂乱、夕阳西下、秋风起于原野等秋景,体现了时光流逝的无奈,营造出萧瑟的氛围,表达了伤感失意以及对少年时光的怀念。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上阕通过“长安古道”“高柳乱蝉”“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等景象,营造出萧瑟凄凉氛围,将词人失志落拓、迷茫无归的悲慨之情寄寓其中。象征:“归云一去无踪迹”以“云”象征一切消逝不可复返的事物,形象地表现出词人对往昔希望与欢乐不再的叹惋。虚实结合:上阕实写眼前秋日郊野之景,下阕虚写对过去的追思以及对未来期望的落空,情景相生,深化情感表达。对比:将早年失意时的狎玩意兴、歌酒流连与如今的“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作对比,突出词人年华老去后的悲哀与叹息。反衬:以“长安道”常被联想的功名利禄争逐,衬“马迟迟”所表现的词人对争逐之事的灰心淡薄,诗句为“长安古道马迟迟”,这种对比突出了词人对世俗追逐的看淡与对沧桑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上阕“长安古道马迟迟”一句意味深长,既体现出词人对追名逐利早已心灰意冷,也透着对古今变迁的隐约感慨。“高柳乱蝉嘶”一句,柳永在蝉鸣之外,特意加了个“乱”字,这样不仅写出蝉声的杂乱繁多,也体现出被蝉鸣勾起哀愁的词人内心的烦乱。至于“高柳”二字,一方面点明了蝉鸣的地点,另一方面又用“高”字显出柳树的稀疏,因为低垂的繁枝密叶已经凋零,所以更显得树身“高”了。​“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三句,描写词人在秋日郊野见到的萧瑟景象,“夕阳鸟外”一句,有的版本作“岛外”,不对。长安道上不可能有“岛”。而作“鸟外”,足以表现郊野的广阔无边。过去杜牧有诗“长空澹澹孤鸟没”,飞鸟消失在长空之外,夕阳的隐没更在飞鸟之外,所以说“夕阳鸟外”。到了傍晚,郊野上寒风阵阵,所以又说“秋风原上”,这情景读起来如在眼前。在这样的情景中,这位失意落魄的词人,难以找到归宿。因此接着说“目断四天垂”,只见苍天茫茫,旷野无边,词人望穿双眼,终究没有一处可以落脚的地方。以上前半阕是词人写自己当时的漂泊落魄,希望断绝,全从外界景象入手,感慨却十分深沉。​下阕开始写对过去的回想,那时的一切希望与欢乐都已无法重现。首先“归云一去无踪迹”一句,已是对所有逝去不再回来的事物的一种比喻。天下事物中变化无常、一去不返的,要数“云”的形象最明显。陶渊明《咏贫士》第一首就曾用“云”作比喻,白居易《花非花》词也有“去似朝云无觅处”的句子,柳永这句“归云一去无踪迹”,所表现的消逝不返的形象,效果相似。只是它们寄托的意思各有不同。陶渊明与白居易的比喻这里不多说。柳永这句词的比喻,语气其实和下句“何处是前期”直接相连。所谓“前期”,有两种意思:一是指过去的志向心愿,一是指过去的欢爱约定。总之“期”字代表着一种愿望和期待,对柳永来说,他可以说是在两种期待和愿望上都落空了的不幸之人。​下面三句直接写自己当时的孤独落寞:“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早年失意时“幸有意中人,堪寻访”的玩乐兴致已经冷淡,当年和他一起饮酒作乐的“狂朋怪侣”也已老去离散。志向没实现,年华已逝去,只剩下“不似少年时”的悲哀与叹息。这一句的“少年时”,很多版本作“去年时”。“去年时”其实也不错,人到老去,兴致和健康的衰退,常常会有一年不如一年的感觉。所以这句若作“去年时”,悲叹也很深。但从词中“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等句来看,所怀念的似乎本是多年前的往事,这样承接“不似少年时”,就更显气韵连贯,也更有伤今感昔的慨叹。​

4. 作品点评

柳永这首《少年游》词,前阕多从景象落笔,悲慨尽在言外;后阕则借“归云”为喻,写一切期望落空,末三句以悲叹自身落拓无成收尾。全词情景相生,虚实互应,尽显柳永一生悲剧,且艺术水准颇高。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挑灯读宋人词,至柳耆卿云:“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语不工,甚可慨也。

清谭献《复堂词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满江红·暮春》

下一篇:宋·岳飞《池州翠微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