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那堪说":我本来已老大无成,不该再说什么了,
# 那堪:那堪:“那”通“哪”;堪:能,可。堪当重任。,老大:年纪大。《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五·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唐白居易《琵琶行》:“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似而今、":如今遇到你这样的知己、
"元龙臭味":像陈登的豪气相投,
# 元龙臭味:陈登,字元龙。《左传·襄公八年》:“今譬于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三国志》卷七《魏书·陈登传》: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备谓表曰:“许君论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孟公瓜葛":又如陈遵的交情深厚。
# 孟公瓜葛:《汉书·陈遵传》:“陈遵,字孟公,杜陵人也。……居长安中,列侯、近臣、贵戚皆贵重之。牧守当之官,及郡国豪杰至京师者,莫不相因到遵门。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瓜葛:指关系、交情。
"我病君来高歌饮":我抱病在身,你却来访,我们高歌痛饮,
"惊散楼头飞雪":欢声笑语竟惊散了楼上的积雪。
# 楼头:楼上。唐王昌龄《青楼曲》之一:“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郭沫若《前茅·暴虎辞》:“猛虎在圈中,成群相聚处……楼头观者人如堵。”
"笑富贵千钧如发":我们笑看富贵在他人眼中重如千钧,而在我们心里却轻如发丝。
# 发:头发,指像头发一样轻。千钧如发: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千钧。”,钧:古代重量单位,合三十斤。
"硬语盘空谁来听":我们那些刚硬激烈的言论回荡在空中,有谁愿意倾听?
# 硬语盘空:形容文章的气势雄伟,矫健有力。韩愈《荐士》诗:“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奡。”
"记当时、":还记得当时、
"只有西窗月":唯有西窗外的明月照着我们的孤影。
# 西窗:思念。
"重进酒":再斟满酒,
# 进酒:斟酒劝饮;敬酒。
"换鸣瑟":换一支新曲弹奏。
# 鸣瑟:即瑟。《史记·货殖列传》:“女子则鼓鸣瑟,跕屣,游媚贵富,入后宫,徧诸侯。”南朝梁江淹《丽色赋》:“女乃耀邯郸之躧步,媚北里之鸣瑟。”南朝梁简文帝《金𬭚赋》:“应南斗之鸣瑟,杂西汉之金丸。”
"事无两样人心别":世事依旧并没有两样,但人心已变。
"问渠侬":试问当权者:
# 渠侬:对他人的称呼,指南宋当权者。渠:他;侬:你,均系吴语方言。
"神州毕竟":中原大地何时才能收复,
# 神州:中原。
"几番离合":还要经历几次分裂和统一?
# 离合:分裂和统一。此为偏义复词,谓分裂。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马拖着盐车无人问津,
# 汗血:汗血马。《汉书·武帝纪》应劭注:“大宛归有天马种,蹋石汗血,汗从前肩髆出,如血,号一日千里。”盐车:语出《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骏马拉运盐的车子。后以之比喻人才埋没受屈。
"千里空收骏骨":却要远行千里买回死马的骨头。
# 骏骨:典出《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期年,千里马之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后因以“买骏骨”指燕昭王用千金购千里马骨以求贤的故事,喻招揽人才。
"正目断关河路绝":正在极目远望,关塞山河阻隔,道路断绝。
# 关河:即边塞、边防,指边疆。,目断:纵目远眺
"我最怜君中宵舞":我最敬佩你那闻鸡起舞的壮志,
# 中宵舞:《晋书·祖逖传》:“(祖逖)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逖、琨并有英气,每语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中宵:半夜。,怜:爱惜,尊敬。
"道男儿、":你说男子汉、
"到死心如铁":到死也要心如铁石。
"看试手":且看你我大显身手,
# 试手:大显身手。
"补天裂":像女娲补天一样修补破碎的江山。
# 补天裂:女娲氏补天。《史记补·三皇本纪》:“女娲氏末年,诸侯有共工氏,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绝,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于是地平天成,不改归物。”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唱和词。描绘了辛弃疾与陈亮鹅湖相会、纵论国事的场景,刻画了二人豪情壮志与不屈风骨;痛陈南宋朝廷苟安之态与中原沦丧之痛。抒发了爱国热忱,展现了词人收复山河的坚定信念与英雄气概。
2. 写作手法
用典:此词用典精妙,浑然天成,“元龙臭味,孟公瓜葛”二句,化用陈登豪气干云与陈遵广纳贤士之典,以陈姓豪杰暗喻陈亮,既赞其胸襟气魄,又显二人志同道合的肝胆相照。“中宵舞”暗引祖逖闻鸡起舞之典,将抗金志士的奋发精神凝于寒夜舞剑的剪影,字字铿锵。“汗血盐车”“千里骏骨”连用战国骏马埋骨盐车与燕昭王千金买骨之典,痛陈南宋朝廷弃置贤才、苟安求和之弊,冷峻批判中暗藏悲愤。“补天裂”更借女娲炼石补天神话,将收复山河的宏愿升华为神话般的壮烈使命,气魄雄浑,力透纸背。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两句,以历史典故为经纬,彰显了作者与陈亮惺惺相惜的豪情。陈登与陈遵两位历史人物,皆以豪侠著称,前者曾言“湖海之士,豪气未除”,后者则以“一坐尽倾”闻名。辛弃疾巧妙运用双陈典故,既暗合友人姓氏,又精准勾勒出二人“气味相投”的知己情谊。此处“臭味”非指俗世气味,实乃精神共鸣;“瓜葛”亦非寻常牵连,而是命运交织的象征。当词人抱病逢知己,遂有“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的惊世骇俗之笔。这组极具表现力的场景描写中,病躯与豪饮形成反差,清歌与飞雪构成视听通感,特别是“惊”字如金石坠地,既状歌声之穿透力,又暗含对现实压抑的反弹。而“硬语盘空”的政论切磋,在冷月窥窗的映衬下,更显志士热肠与寒夜孤寂的强烈碰撞。这种冷热交织的意境营造,恰似青铜剑刃的寒光与掌心温度的奇妙共生,将主战派知识分子的困境与坚守凝练成永恒的艺术定格。深宵畅饮至“重进酒,换鸣瑟”,看似写宴饮之欢,实则暗藏对现实政治失语的补偿心理。下片转入家国忧思的宏大叙事,“事无两样人心别”八字如利刃剖心。词人以地理空间的恒常对照人心世界的嬗变:当权者沉溺临安风月,将靖康之耻抛诸脑后;爱国志士却如“汗血盐车”般困顿穷途。此处连用“汗血盐车”“千里骏骨”双重典故,前者出自《史记》汗血马沦为挽车的悲剧,后者暗引燕昭王“千金市骨”的求贤典故,形成历史镜像的叠加效应。三个典故如三棱镜折射,既批判当权者虚饰求贤的闹剧,又痛陈主战派遭贬的荒诞,更暗含对孝宗朝“隆兴和议”的尖锐质疑。“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进行诘问:自太祖收复燕云至绍兴和议,中原故土已历三次易手。数字背后是历史循环的深层焦虑,更是对“北定中原”可能性的执着求证。结句“正目断关河路绝”将镜头推向时空纵深:词人极目北望,不仅地理道路冰封雪阻,更隐喻着收复之路的政治困局。这种视觉阻断与心理阻隔的双重书写,使全词在悲怆中升华为对民族命运的终极思考。
4. 作品点评
辛弃疾和陈亮均为南宋知名爱国词人,皆心怀恢复中原的远大志向。然而南宋统治者无心北复中原,致使他们的宏大心愿长久未能实现。彼时,词人正遭贬谪,在信州赋闲居住,陈亮特意赶来与他一同商讨抗战复国的大计。二人一同游览鹅湖,纵声高歌、豪饮美酒,以词抒发志向,成为文学史上的一段美谈。
# 稼轩不平之鸣,随处辄发,有英雄语,无学问语。词人这种慷慨悲凉的感情,是运用健笔硬语倾泻出来的,因而英气勃郁,隽壮可喜。
清周济云《介存斋论词杂著》
# 北宋词多就景叙情,……至稼轩、白石一变而为即事叙景。与以情为中心的就景叙情不同,即事叙景是以叙事为主干,以抒情为血脉,以写景作为叙事的烘染或铺垫。这首词的上阕,便采用了即事叙景的艺术手法。在追忆“鹅湖之会”高歌豪饮时,以清冷孤寂的自然景物烘染环境氛围,从而深刻地抒发了词人奔放郁怒的感情。
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上一篇:宋·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
下一篇:宋·王威《清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