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īn
láng
·
·
yàn
fēi
huá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3
yàn
fēi
huá
qiǎo
rén
tóng
yīn
zhuǎn
wǎn
liáng
xīn
shǒu
nòng
shēng
xiāo
bái
tuán
shàn
shàn
shǒu
shí
jiàn
kùn
mián
qīng
shú
lián
wài
shuí
lái
tuī
xiù
wǎng
jiào
rén
mèng
duàn
yáo
tái
yòu
què
shì
fēng
qiāo
zhú
shí
liú
bàn
hóng
jīn
dài
huā
làng
ruǐ
dōu
jìn
bàn
jūn
yōu
nóng
yàn
zhī
kàn
fāng
xīn
qiān
chóng
shù
yòu
kǒng
bèi
qiū
fēng
jīng
绿
ruò
dài
jūn
lái
xiàng
huā
qián
duì
jiǔ
rěn
chù
gòng
fěn
lèi
liǎng

译文

小燕子飞落在雕梁画栋的华屋。静悄悄四下无人,梧桐阴儿转过了正午。晚间凉爽,美人刚刚汤沐。手拿着丝织的白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渐渐困倦,斜倚枕睡得香熟。此时不知是谁在推响彩绣的门户?空叫人惊醒了瑶台好梦。侧耳听却原来是阵阵风在敲竹。石榴花半开像红巾叠簇。待桃杏等浮浪花朵落尽,它才会绽开与孤独的美人为伍。细看这一枝浓艳的石榴,花瓣千层恰似美人芳心紧束。又恐怕被那西风吹落只剩叶绿。来日如等到美人来到,在花前饮酒也不忍去碰触。那时节泪珠儿和花瓣,都会一同洒落,

逐句剖析

"乳燕飞华屋":小燕子飞落在雕梁画栋的华屋。

# 飞:宋赵彦卫《云麓漫钞》谓见真迹作“栖”。,乳燕:雏燕儿。

"悄无人、桐阴转午":静悄悄四下无人,梧桐阴儿转过了正午。

# 桐阴:梧桐树阴。

"晚凉新浴":晚间凉爽,美人刚刚汤沐。

"手弄生绡白团扇":手拿着丝织的白团扇,

# 团扇:常以喻指佳人薄命失宠。,生绡:未漂煮过的生织物,这里指丝绢。

"扇手一时似玉":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

# 一时:一并,一齐。,扇手:白团扇与素手。

"渐困倚、孤眠清熟":渐渐困倦,斜倚枕睡得香熟。

# 清熟:谓睡眠安稳沉酣。

"帘外谁来推绣户":此时不知是谁在推响彩绣的门户?

"枉教人、梦断瑶台曲":空叫人惊醒了瑶台好梦。

# 曲:形容处所幽深的样子。,瑶台:玉石砌成的台,神话传说在昆仑山上,此指梦中仙境。,枉:空,白白地。

"又却是":侧耳听却原来是阵阵风在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石榴花半开像红巾叠簇。

# 红巾蹙:形容石榴花半开时如红巾皱缩。蹙,皱。

"待浮花、浪蕊都尽":待桃杏等浮浪花朵落尽,

# 浮花、浪蕊:指轻浮斗艳而早谢的桃、李、杏花等。

"伴君幽独":它才会绽开与孤独的美人为伍。

# 幽独:默然独守。

"秾艳一枝细看取":细看这一枝浓艳的石榴,

# 秾艳:色彩艳丽。

"芳心千重似束":花瓣千层恰似美人芳心紧束。

# 千重似束:形容石榴花瓣重叠,也指佳人心事重重。

"又恐被、秋风惊绿":又恐怕被那西风吹落只剩叶绿。

# 秋风惊绿:指秋风乍起使榴花凋谢,只剩绿叶。

"若待得君来向此":来日如等到美人来到,

"花前对酒不忍触":在花前饮酒也不忍去碰触。

"共粉泪":那时节泪珠儿和花瓣,

"两簌簌":都会一同洒落,

# 两簌簌:形容花瓣与眼泪同落。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是苏轼婉约词的经典之作,聚焦闺中女子情思,尽显其孤独与抑郁。上阕描绘夏日午后,华屋乳燕轻飞,四周静谧。美人沐浴后手持白绢团扇,人扇似玉,随后困倦入睡。却被疑似有人推绣户的响动惊醒,细听才知是风敲翠竹。下阕写女子观赏石榴花。石榴半开,不与浮花浪蕊争艳,独自陪伴女子。女子看着重重花瓣,联想到自己纠结的芳心,又担心花被秋风惊绿。想着等意中人来时,花或许已残,她不禁泪与花落,满是惜花与相思之痛。全词巧用华美意象,营造婉曲情韵,含蓄表达情感。词中描写细腻,美人与石榴花形象鲜明,令人读来余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关于《贺新郎・乳燕飞华屋》的创作背景,前人说法不一。南宋杨湜《古今词话》记载,苏轼任钱塘太守时,官妓秀兰在湖中宴会迟到,称因沐浴熟睡,被乐营将催请才来。苏轼已谅解,座中一官员却不依不饶。当时榴花盛开,秀兰折花致歉,反让该官员更怒。苏轼作《贺新凉》,令秀兰歌唱送酒,平息其怒。不过,胡仔觉得此说法荒诞可笑。南宋曾季狸《艇斋诗话》称,此词是苏轼在杭州万顷寺所作,因寺内有榴花树,当日又有歌者昼寝,故而词中有“石榴半吐”“孤眠清熟”之句。南宋陈鹄《耆旧续闻》记录陆辰州所言,晁以道见东坡真迹后告知他,苏轼有妾朝云、榴花,朝云客死岭南,仅榴花尚存,所以词的下阕专写榴花,如“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双调词,以闺怨为主题,巧妙地将咏人与咏物融为一体。上片着力刻画一位身处清幽之境的美人,她品性高洁,超凡脱俗,却也深陷孤独寂寞的情绪之中。下片则笔锋一转,专门描写榴花。在这部分,作者运用借花取喻的手法,时而将花与人并列呈现,时而又将二者融合为一。通过这样的方式,作者赋予美人与榴花孤芳自赏、高洁傲岸,同时又为青春流逝、怀才不遇而暗自感伤的品格与情感,在这两个美好的意象里,深深融入了自己的人格特质与真实情感。全词表面上是在写错失美好时光的佳人,实则寄托了作者自身失意的心境;以委婉曲折、缠绵悱恻的儿女情长,抒发了慷慨激昂、抑郁愤懑的身世之感。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词中“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通过描写乳燕飞翔、桐阴移动等初夏景色,营造出幽静的氛围,为美人的出场和寂寞心境做铺垫。以景之清幽衬托人之孤寂,借景抒发了一种落寞之情。细节描写:词中“手弄生绡白团扇”中的“弄”字,细腻地刻画出美人百无聊赖、寂寞无奈的心理状态,一个简单的动作,便将美人的心境展现得淋漓尽致。

3. 分段赏析

《贺新郎·夏景》的上片以初夏之景为衬,勾勒出一位孤高的美丽女子。开篇“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点明初夏时令与幽静环境。“晚凉新浴”带出出浴美人,“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细腻描绘其风姿。写团扇之白,既衬美人高洁,又暗示其如秋扇见捐的命运。一个“弄”字,尽显美人内心的孤寂无奈。接着,写美人因孤寂入睡,却被风摇竹声惊醒。她梦中似有人掀帘敲门,醒来却只剩寂寞,化用李益诗句,以“枉教人”“却又是”凸显其情感波折,将孤寂心境委婉道出。上片借“华屋”“晚凉”“弄扇”,映衬美人的空虚怅惘。下片以榴花喻美人。“石榴半吐红巾蹙”形象描绘榴花,兼具西子含颦之韵。“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借拟人手法,展现榴花不与百花争艳的品格,象征女主人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刻画花色与花态,又隐喻美人坚贞且愁绪难展。“又恐被秋风惊绿”由花及人,生出美人迟暮之感。结尾写美人与榴花相互怜惜,借物抒情,花人合一,韵味悠长。全词紧扣娇花美人失时失宠,既写美人,也寄托了词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以含蓄委婉的笔触,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抑郁心境。词中意境超凡脱俗,取景尽显清幽之美,意象营造得清新隽永,寄托的情感更是高迈深远,在古往今来的词作中,意蕴堪称卓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本咏夏景,至换头但咏榴花,盖文章之妙,词意到处即为之,不可以绳墨限也。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九

# 版行东坡长短句《贺新郎》词云:“乳燕飞华屋。”尝见其真迹,乃“栖华屋”。《水调歌头》版行者末云“但愿人长久”。真迹云“但得人长久”。以此知前辈文章为后人妄改亦多矣。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

# 苏公“乳燕飞华屋”之句,兴寄最深,有《离骚》之遗法,盖以兴君臣遇合之难,一篇之中,殆不止三致意焉。瑶台之梦,主恩之难常也。幽独之情,臣心之不变也。恐西风之惊绿,忧谗之深也。冀君来而共泣,忠爱之至也。其首尾布置,全类《邶·柏舟》。或者不察其意,多疑末章转赋石榴,似与上章不属,而不知此篇意最融贯也。余又谓“枝上柳绵吹渐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此意深切。余在会稽,尝作《送春》诗曰:“堕红片已堪疑,吹到杨花事可知。借问春归谁与伴,汨痕都付石榴枝。”盖兼用两词之意,书生此念,千载一辙也。

宋项安世《项氏家说》卷八

# 《初夏·贺新郎》词,后段全说榴花,亦他人所不能。

元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六《首夏官舍即事》

# 东坡《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云云,后段“石榴半吐红巾蹙”以下,皆咏榴……别一格也。

元吴师道《吴礼部诗话》

# 前半泛写,后半专叙,盖宋词人多此法。如子瞻《贺新凉》后段只说榴花,《卜算子》后段只说鸣雁,周清真《寒食词》后段只说邂逅,乃更觉意长。

清王又华《古今词论》引毛稚黄语

# 换头处不欲全脱,不欲明粘。能如画家开阖之法,一气而成,则神味自足,有意求之不得也。宋人多于过变处言情,然其气已全于上段矣。另作头绪,便不成章。至如东坡《贺新郎》“乳燕飞华屋”,其换头“石榴半吐”,皆咏石榴;《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其换头“缥缈孤鸿影”,皆咏鸿,又一变也。

清沈雄《古今词话》卷上引刘体仁语

# 北宋有无谓之词以应歌,南宋有无谓之词以应社。然美成《兰陵王》、东坡《贺新郎》当筵命笔,冠绝一时。(略)故知雷雨郁蒸,是生芝菌;荆榛敝芾,亦产蕙兰。

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 《贺新郎》调一百十六字,或名《贺新凉》,或名《乳燕飞》,均因东坡词而起。其词寄托深远,与《咏雁·卜算子》(略)同一比兴。乃杨湜《词话》谓为酒间召妓铺叙实事之作,谬妄殊甚。词云云。窃意“若待得君来向此”下直接“花前对酒不忍触”,语气未洽,必系“花前”上脱一字。虽韩滤词此句亦仅七字,恐同一残缺,非全本也。其“蕊”字乃以上作平,与“两簌簌”句中“簌”字以入作平同。

清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卷十一

# 本咏夏景,至换头单说榴花。高手作文,语意到处即为之,不当限以绳墨。(略)榴花开,榴花谢,以芳心共粉泪想象,咏物妙境。又:前一阕是写所居之幽僻;次阕又借榴花以比此心之蕴结,未获达于朝廷,又恐其年已老也。末四句,是花是人,婉曲缠绵,耐人寻味不尽。

清黄苏《蓼园词选》引沈际飞语

# 颇欲与少陵《佳人》一篇互证。下阕别开异境,南宋惟稼轩有之,变而近正。

清谭献《复堂词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禹偁《泛吴松江》

下一篇:宋·杨巽斋《滚绣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