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星河转":天上银河星移斗转,
# 星河转:指夜已深。星河,银河,到秋天转向东南。
"人间帘幕垂":人间夜幕低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枕席透出丝丝秋凉,眼泪浸湿了席子。
# 泪痕滋:眼泪越来越多,痕迹越来越扩大。滋,滋长。,枕簟:枕头和竹席。簟,竹席。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起身解下罗衣,姑且问问:夜已经到什么时候了?
# 夜何其:《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夜已经到了什么时候了?”“其”,语助词。,聊:姑且。,罗衣:指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翠贴莲蓬小":这件穿了多年的罗衣,用青绿色的丝线绣成的莲蓬已经变小,
# 翠贴:青绿色丝线绣的服饰。
"金销藕叶稀":用金线缝成的莲叶也稀疏了。
# 金销:金线缝制的服饰。
"旧时天气旧时衣":天气如旧时,罗衣如旧时,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只有人的心情不似,从前的时光了!
# 旧家:从前。《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六:“旧家犹言从前,家为估量之辞。”其所引例中即有此句。,情怀:心情。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市章丘区西北)人。金兵入据中原后,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李清照诗、文、书、画皆擅,尤精于词,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她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词被称为“易安体”。所作词,前期多写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相思离别,风格活泼清新、婉转。后期词风转为伤时怀乡、凄凉深婉。她善用白描,能将内心活动形象化,语言优美精巧却不刻意雕琢。李清照的诗存世不多,但题材比词更广,咏历史,谈世事,论文艺等。代表作品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咏史》《夏日绝句》等。后人辑有《漱玉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悼亡词,一说是闺怨词。上片以“天上星河转”与“人间帘幕垂”的时空对照,渲染孤寂长夜的氛围,熔铸了词人深深的思绪。下片借悉心留存的华贵服饰的衣物细节,追忆往昔与丈夫的温馨生活,抒发物还在情已非的感慨。全词语言平实却暗含张力,看似平平淡淡,只将一个才女的心思娓娓道来,不惊不怒,却感人至深。
2. 写作手法
对比:“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天上星河在斗转星移,夜幕笼罩下,家家户户都已放下帘幕沉浸在梦乡,这一静一动、一眠一醒,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在无形中传达出一种“人天相隔”的寂寥与无奈情绪。倒装:“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一句中“翠贴”与“金销”实则为倒装表述,正常的句序应为用翠羽精心贴成莲蓬的模样,以金线细致地嵌绣出莲叶的纹理。卒章显志:结句“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写秋夜的凉爽天气一如往昔,有着金翠装饰的罗衣也毫无变化,只是旧人不在,情怀也已与旧时不同,点明了情感主旨,将作者的情感推向高潮。叠字:“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三个“旧”、三个“时”字的叠用,使情感表达得到强化和凸显,将作者的情感推向高潮。对偶:“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以对句作景语起,此言写夜深人静之时,星河随着时光的长河缓缓迁移,其写天上星河的移动之态不仅描绘出夜的深沉,更熔铸了词人深深的思绪。
3. 分段赏析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上片着重写环境。“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以对句作景语起,此言写夜深人静之时,星河随着时光的长河缓缓迁移,其写天上星河的移动之态不仅描绘出夜的深沉,更熔铸了词人深深的思绪。“星河转”短短三字,简洁却韵律十足,凸显了时间的流逝,暗示出词人正经历着漫长且无眠的夜晚。与之相对,“人间帘幕垂”则描绘出一幅静谧画面:夜幕笼罩下,家家户户都放下帘幕,沉浸在梦乡之中,而此时的词人却独自清醒着,这一静一动、一眠一醒,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天上,星河高悬,流转不息;人间,帘幕低垂,万籁俱寂,二者相互对举,不仅勾勒出天地间辽阔宏大的空间感,更在无形中传达出一种“人天相隔”的寂寥与无奈情绪。这般对比,使得词句蕴含的情感愈发深沉厚重,仿佛有诉不尽的哀怨在词人的心头不断翻涌。词人斜倚在枕上,目光久久地凝望着星河璀璨的夜空。此时,她的思绪必定飘向了已逝的丈夫赵明诚,那个仿若远在“天上”、与她阴阳两隔之人。牛郎织女虽被银河阻隔,却还能每年七夕鹊桥相会,而她与赵明诚却从此天涯永别,再无相见的可能。如此对比之下,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愈发浓烈。“天上”与“人间”的对仗,绝非偶然,而是词人匠心独运的精心安排,以此细腻地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哀怨与寂寥。在前两句层层蓄势铺垫之后,“凉生枕簟泪痕滋”一句,情感如决堤之水,直泻而出。枕席之上凉意渐生,这凉意并非单纯源于秋夜的自然气候,而是词人将自身孤寂凄苦的心境悄然赋予了身边的物象。“泪痕滋”,恰如内心的悲伤源源不断,难以断绝,直至此刻,词人在长久的哀伤中暂时停歇,人也因过度劳神而显得疲惫憔悴。“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此前词人一直和衣而卧,直至此时才准备解衣入睡。但时间已然很晚,开篇的“星河转”便已隐约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而此处“聊问夜何其”则更加直白地点明了这一点。词人并非因有重要事情需早起,生怕睡过头,而是满心烦恼,致使迟迟无法入眠,故而“聊问”一词,不过是暂且随意问问罢了。若深入探究她这般询问的缘由,无非是嫌弃这令人难以成眠的秋夜太过漫长,满心期望时间能够过得更快些。整首词直白地诉说着夫妻阴阳两隔的悲怆,从字面上看,或许显得平静无波,可词中蕴含的情感,却如同暗流,在深处汹涌澎湃。下片直接抒情。“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为过片,接应上片结句“罗衣”,描绘衣上的花绣。词人准备解衣入睡,就在此时,目光不经意间落在了衣服上的花绣,瞬间,万千思绪如潮水般涌上心头。“翠贴”与“金销”实则为倒装表述,对应的乃是贴翠与销金这两种精巧工艺,正常的句序为用翠羽精心贴成莲蓬的模样,以金线细致地嵌绣出莲叶的纹理。这件衣裳,有着贵妇人服饰的精致与华丽,一直以来,词人都悉心留存、时常穿着。此刻,在这夜深人静、孤寂难耐之时,重又看到这件衣裳,不由想起悠悠往事。“旧时天气旧时衣”,这是一句极寻常的口语,只有那些有亲身经历沧桑之变的人才能领会其中所包含的那些内容,那些感情。“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一句,“旧家时”,其实就是“旧时”的意思。秋夜的凉爽天气一如往昔,那件有着金翠装饰的罗衣也毫无变化,身着这件罗衣的人同样是从过去一路走来的旧人,然而,唯独人的“情怀”已与旧时截然不同!此处提及的“旧时”,并非泛指从前任何时候,而是词人记忆深处,与丈夫共处的某一段特殊且具体的时光。彼时,也是同样的夜晚,有着同样的天气,并且词人身上正穿着这件衣服。“旧时衣”这一表述,一方面明确了上两句所描绘的对象正是这件衣服,与上阕的“起解罗衣”相呼应;另一方面,也补充说明了这件罗衣在“旧时”就已被词人穿过。词人眼前所触及的客观事物,与往昔存在着某种相似之处。这种相似,让回忆在她脑海中变得格外清晰,联想也愈发具体。与此同时,内心的情感也随之变得更为浓烈。此一句直揭出全词的中心意思:遥想当年,夫妻二人恩恩爱爱,相处时心情是何等的欢快舒畅;而如今孤身一人,境况伶仃孤苦,当下的恶劣心境与往昔相比,简直有着天壤之别。
4. 作品点评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以寻常言语入词,字字句句锻炼精巧,看似平平淡淡,只将一个才女的心思娓娓道来,不惊不怒,却感人至深。写作上构思精巧,先写“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的环境,为下文抒情伏笔,过片写衣服如故,为下文抒情打下基础,最后感喟“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卒章显志,水到渠成。虽是寻常言语,反复诵读,只让人觉得字字悲咽。
# 全阕的内容,是写词人自己深夜独卧深闺中的相思和愁恨,从表面看,它仍然是一个古老而烂熟的主题——闺怨。但由于它极其真切细致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特定环境的感受、对生活变迁的痛切情绪,因而还是富于艺术魅力的。
现代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扬忠
# 全词用笔细腻、缜密、从容、蕴蓄,写得情致宛转,凄恻动人,足以代表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
现代中华书局编辑王仲闻
# 末两句连用三个“旧时”,正如前人评刘辰翁《宝鼎现》词所谓的“反反复复,字字悲咽”,言其“不似旧家时”之处,确乎感人至深。
现代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陈长明
# 首句写夜深,次句写人静,接写秋寒夜泣,词境悲怆。然后由“起解罗衣”过渡到下阕写睹物兴叹。罗衣的花纹不仅写得细致精巧,而且与秋色、心境融洽无间。“莲”谐音“怜”,“藕”谐音“偶”,以此来表达词人所引起的感触。最后三句直写,总结词意,以旧时衣物反衬非旧时情怀,悲怆已极。三个“旧”字的运用不仅不显得重复,而是更好地表现了“同中之异”,有强烈的对比作用。
现代杭州大学教授平慧善
# 全词寓情于景,境界开阔,情调沉郁,含蓄隽永,委婉曲折地表现了词人的身世冷落之悲,和家国沦亡之苦。
现代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会长孙崇恩
# 衬跌手法及三个“旧”、三个“时”字的巧用,也都表明易安艺术手法的圆熟,精湛。此词,深刻的思想内容与高超的艺术技巧达到完美统一,不失为一首绝妙好词。
现代清华大学教授刘瑜
上一篇:宋·程垓《忆秦娥·情脉脉》
下一篇:宋·曾巩《咏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