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功如电扫":五十年的功业风掣电扫,
# 五十年功:指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间。玄宗在位实际44年,“五十年”为大约数字。
"华清花柳咸阳草":只留下华清宫的衰柳成阳道上的野草。
# 咸阳草:咸阳,秦始皇建都之地。,华清花柳:花柳,一作宫柳。华清,华清宫,在陕西临潼骊山。
"五坊供奉斗鸡儿":当年五坊供养了多少斗鸡儿,
# 斗鸡儿:《岁时广记》卷十七引《东城老父传》:“明皇乐民间清明节斗鸡戏,及即位,治鸡坊,索长安雄鸡,金尾、铁距、高冠、昴尾千数,养于鸡坊选六军小儿五百,使教饲之。”此指唐玄宗爱好斗鸡,玩物丧志。,五坊:《新唐书·百官志》:“闲厩使押五坊以供时狩,一曰雕坊,二曰鹘坊,三曰鹞坊,四曰鹰坊,五曰狗坊。”后人指不务正业之人为“五坊小儿”。
"酒肉堆中不知老":沉湎酒色不知道人会老。
# 酒肉堆:批生活豪华。
"胡兵忽自天上来":忽然胡兵从天降,
# 胡兵:指安禄山叛乱部队。安禄山本营州柳城胡人。史思明亦为胡人。
"逆胡亦是奸雄才":叛逆的胡人也是奸雄枭将。
# 奸雄才:奸诈欺世的野心家。,逆胡:指安禄山、史思明。
"勤政楼前走胡马":勤政楼前跑胡马,
# 勤政楼:唐玄宗建,为明皇赐宴设酺之处。全称“勤政务本之楼”。
"珠翠踏尽香尘埃":踏尽珠翠,尘土也变香。
"何为出战辄披靡":每战必败原因何在,
# 披靡:溃败。
"传置荔枝多马死":传送荔枝马匹死光。
# 传置荔枝:《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由于骏马兼程急递,诸许多马因递送荔枝而累死。
"尧功舜德本如天":尧功舜德比天高,
"安用区区纪文字":何必夸功写文章。
"著碑铭德真陋哉":立碑颂徳真陋,
# 陋:此指浅俗。,著碑铭德:撰写碑文铭记功德。
"乃令神鬼磨山崖":还叫鬼神磨山岗。
"子仪光弼不自猜":子仪、光弼同心德,
# 不自猜:一作“不用猜”。猜,此指被猜疑。,光弼:李光弼,唐代名将。平安史之乱有功,授天下兵纪都元帅,封淮郡王。,子仪:郭子仪,唐代名将,唐玄宗时,累迁朔方节度使,平安史之乱有功,封汾阳王。
"天心悔祸人心开":不降灾祸人心欢畅。
# 天心悔祸:上天不欲重复其错误。
"夏商有鉴当深戒":夏商朝的教训应记牢,
# 夏商有鉴:一作“夏为殷鉴”。
"简策汗青今具在":典籍史册现今都在。
# 简策汗青:古时书籍由竹简编成,为便于书写和长久保存,则必须将竹简在火药味上烤干,炙烤时竹简出水如汗一般,故曰汗青。此简策汗青代指史册。
"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君不见当年的张说最诡诈,
# 张说:为唐玄宗时宰相。
"虽生已被姚崇卖":却中了临终姚崇的高着。
# 姚崇:为唐玄宗时宰相。
"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君不见,天宝年流传的惊人兴衰,
# 天宝:唐玄宗年号,公元742—756年。
"中兴碑上今生草":中兴碑上如今已经长满青草。
"不知负国有奸雄":人们不知道有祸国的奸雄,
"但说成功尊国老":只说平乱的成功尊功臣为国老。
# 国老:告老退休的卿大夫。此指郭子仪、李光弼等平息安史之乱的功臣。
"谁令妃子天上来":是谁使杨妃从天而降,
# 妃子:指杨贵妃。
"虢秦韩国皆天才":虢、秦、韩三国夫人都成为天娇。
# 虢秦韩国:杨贵妃三姊分封之地。
"花桑羯鼓玉方响":羯鼓鸣方响奏,美妙的乐曲彻夜不断,
# 方响:乐器。,羯鼓:乐器,以山桑木为之。状如漆桶,下承以牙床,以两杖击之。唐玄宗素喜音律,尤撤擅长击羯鼓,人称为“八音领袖”。
"春风不敢生尘埃":连春风也不敢让生土飞飘。
# 春风不敢生尘埃:指明皇与贵妃击鼓作乐时,使得春风也不敢吹起尘埃。
"姓名谁复知安史":安、史的姓名有谁知道,
"健儿猛将安眠死":猛将健儿终年在安逸中死掉。
"去天尺五抱瓮峰":还想在高矗云天的抱瓮峰上,
# 抱瓮峰:即瓮肚峰。,去天尺五:此极言其高。
"峰头凿出开元字":凿出“开元”两字自我夸耀。
"时移势去真可哀":时移势去真可悲,
"奸人心丑深如崖":奸徒心计深险如山崖。
# 奸人心丑:奸人,奸诈之人,此指李辅国等,心地险恶。
"西蜀万里尚能反":西蜀虽远万里还能回转来,
# 反:同“返”。,西蜀万里:安史之乱时,玄宗逃至西蜀(今四川)。
"南内一闭何时开":南内大门一闭何时再能开。
# 南内:长安有大内、西内、南内三宫,南内即兴庆迷路,本唐玄宗听政处。安史之乱平息后,玄宗回到长安,肃宗信用李辅务国,迁玄宗于西内,故谓“南内一闭”。
"可怜孝德如天大":可怜肃宗孝心与天齐,
"反使将军称好在":反倒要将军保驾宣旨称“好在”。
# 称好在:好在,好生,莫乱来。,将军:指高力士,高力士于天宝七年(748)加至骠骑大将军。
"呜呼":呜呼,
"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专":奴辈不敢说:国、张后专权用事,
# 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专:“奴辈”二句:意谓:人们只知道责备唐玄宗宠信高力士、引入杨玉环误国之罪,却不知道责备肃宗宠信李辅国、张后之弊。辅国,李辅国,玄宗时为阉奴,得肃宗信任,权势日益显赫。用事,当权。张后,肃宗皇后,与李辅国勾结专权,后为李辅国杀。
"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只能说:长安春荠论斤卖。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市章丘区西北)人。金兵入据中原后,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李清照诗、文、书、画皆擅,尤精于词,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她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词被称为“易安体”。所作词,前期多写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相思离别,风格活泼清新、婉转。后期词风转为伤时怀乡、凄凉深婉。她善用白描,能将内心活动形象化,语言优美精巧却不刻意雕琢。李清照的诗存世不多,但题材比词更广,咏历史,谈世事,论文艺等。代表作品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咏史》《夏日绝句》等。后人辑有《漱玉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古诗,也是一组咏史诗。诗中深刻分析了唐朝发生安史之乱和军队无能的原因,表现出诗人对北宋末年朝政的担忧,充分显示了她勇于批判现实的斗争精神。
2. 写作手法
借古讽今:诗人以唐朝安史之乱为切入点,通过剖析唐玄宗“耽于淫佚、任用奸佞”的历史教训(如“五十年功如电扫”写盛世倾颓),直接影射北宋末年君主荒淫、臣僚倾轧的朝政现状。这种将历史事件与当下政治困境对照的写法,使诗歌成为批判现实的锐利工具。用典:引用“夏商有鉴当深戒”,以夏商灭亡的典故强化历史教训的普适性,暗讽北宋统治者未能以史为鉴;“简策汘青今具在”则强调史书明确记载着兴衰轨迹,却被当政者忽视,借古讽今的锋芒暗藏于字里行间。
3. 分段赏析
其一:“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开篇便以磅礴之笔,高度概括唐玄宗一生。他前期开创开元盛世,积攒五十年的辉煌功绩,却因后期的昏庸荒淫,瞬间消散,就像闪电划过天空般迅速。“华清花柳”指代华清宫中唐玄宗与杨贵妃寻欢作乐的奢靡生活,“咸阳草”则描绘出安史之乱后咸阳城的荒芜破败,曾经的繁华与如今的凄凉形成强烈对比,尽显世事无常,点明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巨变。“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进一步刻画唐玄宗后期的腐朽。“五坊供奉斗鸡儿”描述了宫廷中设立五坊,专门供养那些以斗鸡为乐的人,他们整日沉迷在酒肉之中,虚度光阴。这一细节反映出宫廷的奢靡风气和统治者的玩物丧志,从侧面揭示了安史之乱爆发的深层原因——统治阶层的腐朽堕落。“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胡兵忽自天上来”形象地写出安史叛军来势汹汹,如同从天而降,让唐朝毫无防备。“逆胡亦是奸雄才”则指出安禄山、史思明等叛军首领并非平庸之辈,他们具备一定的才能,这也增加了平叛的难度,突出这场叛乱的严重性和唐朝面临的危机。“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勤政楼”本是唐玄宗处理政务之地,象征着唐朝的统治权威,如今却被胡马践踏,曾经宫中妃嫔们佩戴的“珠翠”,也被胡马踏成尘埃,展现出叛军攻入长安后,宫廷的狼狈与凄惨景象,深刻讽刺了唐玄宗从勤勉治国到荒废朝政导致的恶果。“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诗人发出质问,为何唐朝军队在战场上总是溃败?答案是“传置荔枝多马死”,原来为了给杨贵妃运送新鲜荔枝,大量马匹累死,导致军备不足,战斗力下降,批判了唐玄宗为博美人欢心,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致使军事力量被削弱,揭示了唐朝军事失利背后的荒唐原因。“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诗人认为像尧、舜那样的伟大功绩,本就如同天空一样广阔无垠,无需用区区文字去记载。这是对刻碑纪德行为的一种否定,为下文批判刻《大唐中兴颂》碑做铺垫。“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直接批判在山崖上刻碑铭记功绩的行为实在浅陋,竟然劳神费力让神鬼去磨平山崖来刻写碑文。这不仅是对元结刻《大唐中兴颂》碑这一行为的评价,也暗示了这种只注重表面歌颂,而不深刻反思历史教训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祸人心开”:“子仪光弼不自猜”赞扬郭子仪和李光弼等中兴将领能够齐心协力,没有互相猜忌,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赫赫战功。“天心悔祸人心开”则表示上天似乎也后悔给人间带来这场灾祸,让人心重新看到希望,强调了人心向背以及忠臣良将在平叛中的关键作用。“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以夏商两代的兴衰为鉴,告诫宋朝统治者应当深刻吸取历史教训,因为记载这些历史的史册至今还在。这是全诗的主旨升华,借古喻今,直接表明李清照希望北宋统治者能从唐朝的历史中警醒,不要重蹈覆辙。“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张说”和“姚崇”都是唐玄宗时期的重要人物,“最多机”形容张说心机深沉,“虽生已被姚崇卖”讲述两人之间的政治斗争,暗示朝廷内部的尔虞我诈、政治斗争的复杂,也反映出唐玄宗时期朝廷政治生态的不健康,为唐朝的衰败埋下隐患。其二:“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直接点明唐朝天宝年间由盛转衰这一惊天动地的变化,引起读者对这段历史的关注。“中兴碑上今生草”描绘出曾经刻着《大唐中兴颂》的石碑如今已长满荒草的景象,象征着唐朝中兴的辉煌已经成为过去,历史的兴衰无常令人感慨。“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尖锐地指出《大唐中兴颂》只歌颂了郭子仪、李光弼等中兴功臣(“国老”)的成功,却没有认识到那些祸国殃民的奸雄(如安禄山、杨国忠之流)给国家带来的巨大危害,批判了元结对历史总结的片面性,强调了奸雄误国这一重要历史教训被忽视。“谁令妃子天上来,虢秦韩国皆天才”:“谁令妃子天上来”质问是谁让杨贵妃进入宫廷,导致唐玄宗沉迷美色,荒废朝政。“虢秦韩国皆天才”讽刺杨贵妃三个姐姐虢国夫人、秦国夫人、韩国夫人凭借杨贵妃的得宠而显赫一时,她们恃宠而骄,祸乱朝廷,进一步揭示了唐玄宗因宠信杨贵妃及其家族,导致政治腐败,加速唐朝衰败。“花桑羯鼓玉方响,春风不敢生尘埃”:描绘宫廷中演奏音乐的奢华场景,“花桑羯鼓玉方响”展现乐器的精美名贵,“春风不敢生尘埃”用夸张手法形容演奏时的热闹与奢华程度,暗示宫廷生活的极度奢靡,与民间的疾苦形成鲜明对比,批判了统治阶层的腐朽享乐。“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感慨如今人们似乎快要忘记安禄山、史思明引发的这场大祸,而那些曾经保卫国家的健儿猛将却在安逸中渐渐被人遗忘,或者默默死去。表达对历史被淡忘、英雄被冷落的悲哀,也从侧面反映出唐朝在中兴后并没有深刻反思历史,仍存在潜在危机。“去天尺五抱瓮峰,峰头凿出开元字”:“去天尺五抱瓮峰”描写抱瓮峰高耸入云的险峻,“峰头凿出开元字”指出在峰头刻着“开元”字样,这是唐玄宗开元盛世的象征。然而此时唐朝已历经安史之乱,盛世不再,通过对开元遗迹的描写,映衬出今昔的巨大反差,感叹世事变迁。“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直接抒发对时过境迁、唐朝由盛转衰的悲哀之情。“奸人心丑深如崖”则深刻批判那些奸雄内心丑恶,其危害之深如同悬崖一般难以估量,再次强调奸雄误国是唐朝衰败的重要原因。“西蜀万里尚能反,南内一闭何时开”:“西蜀万里尚能反”指唐玄宗在安史之乱时逃到西蜀,最终还能返回长安。“南内一闭何时开”则是说唐玄宗回到长安后被幽禁在南内(兴庆宫),不知何时才能重获自由,表达对唐玄宗晚年悲惨遭遇的同情,也揭示了宫廷内部权力斗争的残酷。“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称好在”:“可怜孝德如天大”讽刺唐肃宗在对待唐玄宗的问题上,看似尽孝,实则不然。“反使将军称好在”提及高力士(将军)对唐玄宗忠心耿耿,却被贬谪,只能通过说“好在”来安慰唐玄宗,从侧面批判唐肃宗没有真正尽到孝道,且受奸臣蒙蔽,导致朝廷内部混乱。“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专,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以“呜呼”感叹,批判那些小人(“奴辈”)不去揭露李辅国专权、张皇后弄权的恶行,却只记得长安城中春荠按斤售卖这些琐事,表达对当时朝廷小人当道、忠言被蔽的愤慨,也暗示北宋末年可能存在类似的政治黑暗局面。
4. 作品点评
李清照这两首诗的政治批判极具锋芒,诗中不仅对腐化昏聩的唐明皇及一众谄媚误国的佞臣进行鞭挞,总结历史教训,更影射了北宋末年的腐败朝政——君主荒淫无能,臣僚勾心斗角。在外患日益深重的年代,李清照对如此衰败的朝政深感忧虑,只能以借古讽今的方式劝诫当权者。从她深沉的忧国之思中,不难窥见其赤诚的爱国之心。因此,这两首咏史诗亦是两首爱国之歌。全诗气势豪迈,笔力雄健,充分展现了作者敢于批判现实的斗争精神。
# 语溪《中兴颂碑》,自唐至今,题咏实繁。零陵近虽刊行,止荟萃已入石者,曾未暇广搜而博访也。赵明诚待制妻易安李夫人尝和张文潜长篇二。以妇人而厕众作,非深有思致者能之乎?
宋周辉《清波杂志》卷八
# 李易安诗余,除炙千秋,当在《金奎》、《兰畹》之上。古文如《金石录后序自是大家举止,绝不作闺阁妮妮语。《打马图序》亦复磊落不凡。独其诗歌无传。仅见《和张文潜语溪中兴碑》二篇……二诗奇气横溢,尝鼎一窝,已知为驼峰、麟脯矣。
明陈宏绪《寒夜录》卷下
# 宋闺秀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吾郡人,词家大宗。其集名《漱玉》,而诗不概见。兄西樵昔撰《然脂集》,采最博,止得其诗二句云“少陵世是可怜人,更待明年试春草。”此外了不可得。陈士业《寒夜录》乃载其《和张文潜浯溪碑》歌诗二篇,未言出于何书。予撰《浯溪考》》,因录入之。……二诗未为佳作,然出妇人手亦不易,知易安之逸篇乎?故著之。
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五
# 诗中斥责明皇误国,招致离乱,抒发诗人怨烦,忧心如焚。托古讽今,寄意深远。简直与《离骚》的作者屈原同一胸襟。姑且撇开诗中的寄托与思想,就艺术表现方面说,这二诗与白居易的新乐府、秦中吟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尽善尽美的好诗。王士禛《香祖笔记》说“二诗未为佳作气”那是十分冤屈的。
不详王璠《李清照研究丛稿·李清照的诗》
上一篇:宋·朱敦儒《苏幕遮·酒壶空》
下一篇:宋·张耒《七夕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