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uǎn
diào
mǎn
tíng
fāng
·
·
fāng
cǎo
chí
táng

朝代:宋作者:李清照浏览量:4
fāng
cǎo
chí
táng
绿
yīn
tíng
yuàn
wǎn
qíng
hán
tòu
chuāng
shā
gōu
jīn
suǒ
guǎn
shì
lái
shā
zūn
qián
shàng
wéi
chóu
hǎi
jiǎo
tiān
néng
liú
fǒu
luò
jìn
yóu
lài
yǒu
huā
dāng
nián
céng
shèng
shǎng
shēng
xiāng
xūn
xiù
huó
huǒ
fēn
chá
yóu
lóng
jiāo
liú
shuǐ
qīng
chē
fēng
kuáng
zhòu
qià
cái
chēng
zhǔ
jiǔ
cán
huā
jīn
chéng
huái
怀
bào
jiù
shí

译文

池塘生春草,庭院有绿荫,夕阳透过纱窗照射进来却带着一丝寒意。有人扣响门上的金锁,那定是有客人来了。可是坐上无客,杯中无酒,只愁这临安非我的故乡。能留住什么?酴釄花已经落尽,幸好还有梨花。想当年我也是赏会的风流人物,常常因为点香熏香了袖子,在火上煮茶然后注入到大家的盏中。什么龙骄马,对我来说是轻车熟路的事。当年曾尽情享受生活,也就不惧怕如今的狂风暴雨,这样才符合我的品格依旧煮我的酒看这风雨后的残花。眼下,心情十分沉重,哪还能像从前那种无忧无虑的光景呢?

逐句剖析

"芳草池塘":池塘生春草,

# 芳草池塘: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芳草:香草,一种能散发芬芳香气的植物。这里词人以芳草自喻,有忠贞贤德之意。

"绿阴庭院":庭院有绿荫,

# 绿阴:意绿荫。

"晚晴寒透窗纱":夕阳透过纱窗照射进来却带着一丝寒意。

"玉钩金锁":有人扣响门上的金锁,

# 玉钩金锁:玉钩原版为阙文,应该是馆臣臆补,玉钩金锁与下句不甚相连。玉钩:新月。

"管是客来唦":那定是有客人来了。

# 唦:语气词,相当于现在的啊。,管是:必定是;多半是。

"寂寞尊前席上":可是坐上无客,杯中无酒,

"唯愁海角天涯":只愁这临安非我的故乡。

# 海角天涯:形容非常偏僻遥远的地方 。这里借指被沦陷金统治的宋都的大好河山。

"能留否":能留住什么?

"酴釄落尽":酴釄花已经落尽,

# 酴釄:本是酒名,亦作“ 酴醾 ”,这里指花名。以花颜色似之,故取以为名。酴醿,属蔷薇科落叶小灌木,于暮春时(4-5月)开花,有香气。

"犹赖有梨花":幸好还有梨花。

# 梨花:为后代版本补字,与上一句对比,词意有出入,不妥。

"当年曾胜赏":想当年我也是赏会的风流人物,

# 胜赏:风流赏会。胜:优美之意,一如今天的旅游胜地。

"生香熏袖":常常因为点香熏香了袖子,

# 生香:点香燃烧。

"活火分茶":在火上煮茶然后注入到大家的盏中。

# 分茶:茶匙取茶水注入盏中(宋人品茶的一道程序)。,活火:带火苗的火。

"极目犹龙骄马":什么龙骄马,

# 骄:原版为娇,当是笔误,改过。

"流水轻车":对我来说是轻车熟路的事。

"不怕风狂雨骤":当年曾尽情享受生活,也就不惧怕如今的狂风暴雨,

"恰才称":这样才符合我的品格

"煮酒残花":依旧煮我的酒看这风雨后的残花。

# 残花:《四印斋本·漱玉词》本记作“笺花”。

"如今也":眼下,

"不成怀抱":心情十分沉重,

"得似旧时那":哪还能像从前那种无忧无虑的光景呢?

# 那:语助词。,得似:哪得似。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词作。此词上片以“芳草池塘,绿阴庭院”起笔,描绘晚晴寒意浸透窗纱的冷寂庭院,借“玉钩金锁”暗示深院闭锁的孤寂心境;下片追忆汴京旧日“生香薰袖,活火分茶”的雅致生活,以“极目犹龙骄马”虚写故都繁华盛景,最终以“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直抒山河破碎之痛。全词通过今昔对比的强烈反差,将个人流离之悲与家国沦丧之思交织一体,在婉约词风中注入深沉的历史重量。“晚晴寒透窗纱”以触觉写透骨孤冷,“酴醿落尽,犹赖有梨花”借残花隐喻乱世微光,结句以反问击碎幻梦,展现了“易安体”浅语深致、柔中见刚的独特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市章丘区西北)人。金兵入据中原后,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李清照诗、文、书、画皆擅,尤精于词,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她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词被称为“易安体”。所作词,前期多写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相思离别,风格活泼清新、婉转。后期词风转为伤时怀乡、凄凉深婉。她善用白描,能将内心活动形象化,语言优美精巧却不刻意雕琢。李清照的诗存世不多,但题材比词更广,咏历史,谈世事,论文艺等。代表作品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咏史》《夏日绝句》等。后人辑有《漱玉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作于1138年的暮春时节。当时李清照已54岁,正值南宋初立、烽烟未熄之际,她历经靖康之变后的南渡颠沛、丈夫明诚病逝的锥心之痛,流离辗转后定居杭州。晚年孤独,她心忧家国,遥想故园风物,追忆曾经的闲适生活,与今日的凄凉之景形成对比,创作出这首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抒情词,是李清照在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创作,以个人身世与家国情怀为主题,通过今昔对比展现乱世中的深沉感慨。全词以婉约笔法,层层递进地刻画了从触景生愁、忆旧遣怀到愁思更深的细腻情感变化,最终凝聚成对人生沧桑与家国命运的深沉咏叹。

2. 写作手法

反问,加强语气。“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运用反问语气,更加强化了现实的悲凉。如今物是人非,不敢想起,那些美好的时光。对比:词中通过回忆当年的“胜赏”,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孤寂作对比,如“当年曾胜赏,生香薰袖,活火分茶”,回忆汴京旧日赏春宴饮的欢乐,与当下“不成怀抱”的凄凉形成强烈反差。这种今昔对比,强烈地表达出词人孤苦的心境,寄托了故国之思,叹身世浮沉​​。借景抒情:词的上阕描绘眼前实景,“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引带出孤独凄苦之情。词人借这些景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愁绪,通过景物传达出她当时的心境,体现出其细腻起伏的感情变化,从因景生愁,到试图排解愁绪,再到对比现实又陷入愁绪之中​。

3. 分段赏析

上阕开头三句“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描绘出暮春庭院:池塘边的花草依然芬芳,绿树成荫的院子却透着凉意。傍晚的晴空下,丝丝寒意穿过薄纱窗。这里的景色看似平静,却藏着词人复杂的心绪——就像被夕阳染红的池水,表面温暖,底下却是层层叠叠的思念。故国的影子、亲人的温暖、朋友的谈笑,如今都像这暮春的香草,虽有余香,却抵不过时光流逝,在一天天冷去的春天里渐渐凋零。“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两句突然转回现实:新月挂在天边,院门上的金锁静静垂着。若在从前,这时候早该有好友推门而入,一起赏月吟诗了。经历国破家亡、丈夫离世的李清照,用最朴实的语言勾画出空荡的庭院。没有夸张的悲伤,只是淡淡一句“该有客人来了吧”,却让人感受到刺骨的孤独。特别是用江南口音的“唦”字结尾,更显得往日欢声笑语像一场醒不来的梦。下阕“当年曾胜赏”带我们回到汴京时光:衣袖染着熏香,守着小火炉给朋友分茶——这些平常小事,如今却成了最珍贵的记忆。当时只道是寻常的雅趣,对照现在独自对着一桌酒菜的冷清,更显出物是人非的痛楚。明明眼前摆着美酒佳肴,心里却空落落的,只因故土已远在天涯,曾经的美好再也回不来了。“极目犹龙骄马”突然展开热闹画面:大街上车马如龙,流水般穿梭。这看似在写汴京繁华,实则暗含讽刺——当年这般盛景,如今却被金人铁蹄踏碎。最后几句情绪起伏最大:从前哪怕狂风暴雨,也能煮酒写诗;如今纵使风平浪静,却再难找回当初的心境。结尾“得似旧时那?”这一句心痛的反问,道尽了所有物是人非的无奈。全词妙在对比:上阕写暮春庭院冷清,却处处藏着过去的温暖;下阕回忆汴京繁华,反而衬出当下凄凉。最精彩的是“酴醾落尽,犹赖有梨花”——酴醾花凋谢虽让人惋惜,但盛开的梨花又带来新希望。这既写春天花开花落的自然景象,又暗喻人生起落:故国虽亡,文化根脉还在;亲友离散,美好记忆长存。李清照用最生活化的语言,把大时代的伤痛化作庭院里的一草一木,让每个普通人都能读懂她藏在花开花落里的家国情怀。

4. 作品点评

整首词中,作者深情地回溯当年的“胜赏”时光,将往昔的美好生活与当下的凄凉憔悴并置,由此寄托深深的故国之思,感叹身世浮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转调满庭芳》,宋词常有于调名上加“转调”二字者,《满庭芳》调,据周邦彦《片玉集》卷四,乃“中吕”,李清照之《转调满庭芳》属何宫调,无可考。

现代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卷一

# 此词仅见《乐府雅词》,系怀京洛旧事之作。脱文较多,《四库全书》本《乐府雅词》妄为缀补,不可从。“晚晴寒透窗纱”句“晴”字;“恰才称煮酒残花”句“残”字;恐均系误文。

现代黄墨谷《重辑李清照集·漱玉词卷三》

# 此词著录于《乐府雅词》卷下,文有缺遗,亦无他本可校正。文津阁本《四库全书》之《乐府雅词》抄本,虽有补正,但颇不类,疑为馆臣妄增,王仲闻《校注》已指出,且不据之校补,甚是。故后无鉴赏。

现代徐北齐《济南名士丛书·李清照全集评注》

# 清照既已在词中抒写个人纯粹之情,却并非溺于情,脱出“尘下”之弊。究其原因,乃在一个“韵”。韵即态也,在清照词中,韵是柔美的事物在动态中透出的风神,含而不露义摇曳多姿。《满庭芳》这正是清照为词所追求的胜境。

现代李春丽

# 此外《满庭芳》(芳草池塘)、《永遇乐》(落日镕金)这样的词表现了诗人的故国之思和国破家亡之恨。

现代王延梯《中国名言辞典》

# 《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现代马银成,曾居好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秦观《忆秦娥·蹄踏遍曲江花》

下一篇:宋·沈瀛《捣练子·放下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