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养子望聪明":所有的人养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很聪明,
# 养子:生育子女。《礼记·大学》:“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我却因为聪明反被聪明误。
"惟愿孩儿愚且鲁":只希望自己的孩子稍显愚蠢和鲁钝,
# 鲁:迟钝、笨拙。,愚:愚昧、愚笨。,惟愿:希望。
"无灾无难到公卿":只要平平安安到公卿就好了。
# 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泛指高官。汉荀悦《汉纪·昭帝纪》:“始元元年,春二月。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中,公卿上寿。”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亲子诗。苏轼通过诗中对孩子的期望,间接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激愤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首句“人皆养子望聪明”直接点出普遍的社会心理——父母都希望孩子聪慧过人。然而次句“我被聪明误一生”却形成鲜明转折,苏轼自嘲因过于聪明而遭遇坎坷,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讽刺。讽刺:后两句“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表面上是对孩子的祝福,实则蕴含深意。这里的“愚且鲁”并非真的愚蠢迟钝,而是苏轼希望孩子能在复杂社会中保持纯真,避免因锋芒毕露而招致祸患。这种表达既反映了他对官场险恶的洞察,也传递了对孩子的深切爱护
3. 分段赏析
首句“人皆养子望聪明”反映了普遍的期待,而次句“我被聪明误一生”则是苏轼对自己经历的真实写照。他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并讽刺"新进",卷入了"乌台诗案",险些丧命,最终被贬黄州。在黄州期间,朝云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洗儿诗》正是为此子所作。诗中的最后两句“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表面上是希望孩子能平安成长,实际上蕴含着大智若愚的深意。苏轼的愿望并非无病呻吟,而是基于自身经历的深刻感悟。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表面上看似在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但实际上蕴含了深刻的讽刺意味。苏轼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 诗中有玩世疾俗之意。
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
# 从这首诗看苏东坡的观点就很可笑了,试看他前两句,不但他有这个感觉,大家也有这种感觉;第三句也蛮好的;第四句毛病又出在他太聪明了。世界上哪有这种事?生个儿子又笨、又蠢,像猪一样,一生中又无灾无难,一直上去到高官厚禄,这个算盘打得太如意了。这是“聪明误我”?或是“我误聪明”呢?就人生哲学的观点来看,如果当苏东坡的老师,这一首诗前三句可打圈圈,末句不但打三个叉叉,还要把苏东坡叫来面斥一顿:“你又打如意算盘,太聪明了!怎么不误了自己呢?”
现代南怀瑾《论语别裁》
下一篇:宋·王安石《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