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条庭院":萧条冷落的庭院中,
"又斜风细雨":斜风细雨,
# 又斜风细雨:“又斜风”二句:张志和《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反用其意。
"重门须闭":层层院门紧紧关闭。
# 重门:多层的门。
"宠柳娇花寒食近":春天的娇花即将开放,嫩柳也渐渐染绿,寒食节即将临近,
#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种种恼人天气":又到了令人烦恼的时日。
"险韵诗成":推敲险奇的韵律写成诗篇,
# 险韵诗:以生僻而又难押之字为韵脚的诗。人觉其险峻而又能化艰僻为平妥,并无凑韵之弊。
"扶头酒醒":从沉醉的酒意中清醒,
# 扶头酒:易醉之酒。
"别是闲滋味":无端愁绪重又袭上心头。
"征鸿过尽":远飞的大雁尽行飞过,
# 征鸿:远飞的大雁。
"万千心事难寄":可心中的千言万语却难以托寄。
"楼上几日春寒":连日来楼上春寒泠冽,
"帘垂四面":帘幕低垂,
"玉阑干慵倚":栏杆我也懒得凭倚。
# 慵:懒。,玉阑干:栏杆的美称。
"被冷香消新梦觉":锦被清冷,香火已消,我从短梦中醒来,
"不许愁人不起":这情景,使本来已经愁绪万千的我不能安卧。
"清露晨流":清晨的新露涓涓,
# 清露晨流:“清露”二句:引用《世说新语·赏誉》篇的成句。
"新桐初引":新发出的桐叶一片湛绿,
"多少游春意":不知增添了多少游春的意绪!
"日高烟敛":太阳已高,晨烟初放,
# 烟敛:烟收、烟散的意思。烟,这里指像烟一样弥漫在空中的云气。
"更看今日晴未":再看看今天是不是又一个放晴的好天气?
# 晴未:天气晴了没有?未,同否,表示询问。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市章丘区西北)人。金兵入据中原后,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李清照诗、文、书、画皆擅,尤精于词,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她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词被称为“易安体”。所作词,前期多写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相思离别,风格活泼清新、婉转。后期词风转为伤时怀乡、凄凉深婉。她善用白描,能将内心活动形象化,语言优美精巧却不刻意雕琢。李清照的诗存世不多,但题材比词更广,咏历史,谈世事,论文艺等。代表作品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咏史》《夏日绝句》等。后人辑有《漱玉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词。此词通过描绘春日庭院萧条、征鸿过尽难寄心事的景象,以及春寒中闺阁独倚、香消梦觉的细节,体现了词人春日怀人的孤寂与百无聊赖。
2. 写作手法
用典:“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句,巧用鸿雁传书典故。该典故原指古人用鸿雁传递书信。李清照在诗中,以“征鸿过尽”表明大雁都已飞过,却无法将自己对远行丈夫赵明诚的“万千心事”传递出去,暗寓丈夫离去后,自己虽思念深切,却因信使难逢,只能将心事深埋,委婉含蓄地表达出内心的愁绪与无奈。情景交融:起笔“萧条庭院”“斜风细雨”,清冷之景衬出词人孤寂愁苦;“宠柳娇花”受风雨侵扰,既绘景又暗喻自身境遇,流露惆怅。下片“春寒”“帘垂”与词人慵懒之态相映,尽显离情。结尾处清新晨景引游春意,对天气的关注更折射微妙心境。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词人将内心的孤独、思念与自怜,自然融入风雨、花柳、晨昏等景致之中,让情感表达含蓄隽永,余韵悠长。
3. 分段赏析
上片“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起笔便勾勒出一幅清冷孤寂的画面。暮春时节,庭院中花草凋零,呈现出一片寂寥荒芜之态,细密的斜风裹挟着绵绵细雨纷至沓来。词人出于对风雨的抵御,也为了将外界的凄清隔绝在外,不得不将层层门户紧紧关闭,这一动作既体现出环境的萧瑟,也暗喻着词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落寞,仿佛将自己与外界的热闹欢乐完全阻隔开来。“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词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和花以“宠”“娇”之态,柳之婀娜、花之艳丽跃然纸上,本该是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景,可寒食节将近,这样恼人的风雨天气却不期而至,破坏了出游踏青的兴致,也扰乱了词人的心绪,进一步加重了她内心的惆怅与烦闷。“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面对这样的愁闷,词人试图通过写诗饮酒来排遣。她绞尽脑汁,用生僻难押的韵脚写成诗篇;饮下易醉的扶头酒,直至大醉方休。然而,当诗写成、酒意散,那种挥之不去的寂寞与无聊之感,反而更显独特与复杂,这“闲滋味”实则是难以言说的苦涩与孤独。“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词人望向天空,眼见远行的大雁纷纷飞过,却无人能为她传递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与牵挂。古人常以鸿雁传书寄托情思,如今雁群飞尽,也意味着她的万千心事无处倾诉,这份思念与无奈被推向高潮,点明了她愁绪的根源在于对丈夫的深切挂念。下片“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词人困于楼上,连续多日感受着料峭春寒的侵袭。为抵御寒意,她将四面的帘子尽数垂下,即便眼前是庭院的景色,她也慵懒倦怠,毫无凭栏远眺的兴致。这一描写细腻地展现出词人在春寒与孤寂的双重笼罩下,内心的消沉与慵懒,生动地刻画了她百无聊赖的状态。“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夜晚,词人在锦被中睡去,然而被子渐渐冰冷,熏香也逐渐消散,在这样的情境下,她从一场新梦中醒来。现实的清冷与梦境的虚幻形成鲜明对比,无奈之下,满怀愁绪的她不得不起身,这一句将词人从睡梦中被愁绪唤醒的无奈与凄凉刻画得入木三分。“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当清晨的阳光洒下,露珠在叶片上滚动闪烁,新生的梧桐刚刚抽出嫩芽,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清新美好的春景,瞬间唤起了词人内心深处对出游的渴望,她心中涌起些许兴致,想要走进这春意盎然的世界,感受生命的活力。“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随着太阳渐渐升高,雾气也慢慢消散,词人满心期待地盼望着天气能够放晴,以便实现出游的愿望。她不断地张望、猜测,以问句结尾,既饱含着对晴天的期盼,又暗含着对天气阴晴不定的担忧,这种矛盾复杂的心理,将词人细腻微妙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此词妙处,在于词中情感波澜与天时变幻相生相映,情因景动,景随情迁,全篇浑融无间,情景交融如盐著水,浑然天成。实为一首独出机杼、别开生面的闺怨词。
# 花庵词客云:前辈常称易安“绿肥红瘦”为佳句。余亦谓此篇“宠柳娇花”之语亦甚奇俊,前此未有道之者。
宋黄升《增修笺注草堂诗馀》
# 情景兼至,名媛中自是第一。(“被冷”二句)二语绝似六朝。······填词虽于文为末,而非自《选》诗、乐府来,亦不能入妙。李易安词“清露晨流,新桐初引”,乃全用《世说》语。女流有此,在男子亦秦、周之流也。
明杨慎《草堂诗馀》
# 心事有万千,岂征鸿可寄?“新梦”不知梦何事?心事托之新梦,言有寄而情无方。玩之自有意味。上是心事,难以言传,下是新梦,可以意会。
明李攀龙《草堂诗馀隽》
# ······易安又有“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宠柳娇花”,新丽之甚。
明王世贞《弇州上人词评》
# 真声也。不效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应情而发,能通于人。有首尾。“宠柳娇花”,又是易安奇句。后人窃其影,似犹惊目。
明沈际飞《草堂诗馀正集》
# 苦境,亦实境。
明陆云龙《词菁》
# ·······又“宠柳娇花”之言,为词话所赏识。晦庵朱子云:今时妇人能文,只有李易安与魏夫人。
明徐伯龄《蟫精隽》
# ·······李易安《春情》,“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用《世说》全句,浑妙。尝论词贵开拓,不欲沾滞,忽悲忽喜,乍近乍远,所为妙耳。如游乐词,须微著愁思,方不痴肥。李《春情》词本闺怨,结云“多少游春意”、“更看今日晴未”,忽而开拓,不但不为题束,并不为本意所苦。直如行云,舒卷自如,人不觉耳。
清毛先舒《诗辨坻》
# 前辈谓史梅溪之句法,吴梦窗之字面,固是确论,尤须雕组而不失天然。如“绿肥红瘦”、“宠柳娇花”,人工天巧,可称绝唱。
清王士禛《花草蒙拾》
# 李易安“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皆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词意并工,闺情绝调。
清彭孙遹《金粟词话》
# 李易安“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又“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杨用修以其寻常语度入音律,殊为自然……易安之“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全用《世说》。若在稼轩,诸子百家,行间笔下,驱斥如意矣。
清沈雄《古今词话》
# 此词造语,固为奇俊,然未免有句无章。旧人不加评驳,殆以其妇人而恕之耶?
清许昂霄《词综偶评》
# ·······羡门云:“作意催花柳”天然微妙;“宠柳娇花”未免组织矣。
清冯伯金《词苑萃编》
# 只写心绪落寞,遇寒食更难遣耳。陡然而起,便尔深邃。至前阕云“重门须闭”,后阕云“不许不起”,一开一合,情各戛戛生新。起处雨,结句晴,局法浑成。
清黄苏《蓼园词选》
# 李易安之“绿肥红瘦”、“宠柳娇花”等类,造句虽工,然非大雅。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
# 用成语,贵浑成脱化,如出诸己……李易安“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用《世说新语》,更觉自然。稼轩能合经史子而用之,自有才力绝人处。他人不宜轻效。
清沈祥龙《论词随笔》
# 作词须用词眼,如潘元质之“燕娇莺姹”,李易安之“绿肥红瘦”、“宠柳娇花”,梦窗之“醉云醒月”,碧山之“挑云研雪”,梅溪之“柳昏花暝”,竹屋之“玉娇香怨”。
清李继昌《左庵词话》
# 此首写心绪之落寞,语浅情深。“萧条”两句,言风雨闭门;“宠柳”两句,言天气恼人,四句以景起:“险韵”两句,言诗酒消遣;“征鸿”两句,言心事难寄,四句以情承。换头,写楼高寒重,玉阑懒倚。“被冷”两句,言懒起而不得不起。“不许”一句,颇婉妙。“清露”两句,用《世说》,点明外界春色,抒欲图自遣之意。末两句宕开,语似兴会,意仍伤极。盖春意虽盛,无如人心悲伤,欲游终懒,天不晴自不能游,实则即晴亦未必果游。
近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上一篇:宋·文同《西湖荷花》
下一篇:宋·张耒《和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