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面征尘去路遥":我迎着行人赶路扬起的尘土向远方行进,
# 征尘:征途上扬起的尘土。
"香篝渐觉水沉销":她在闺房中守着熏炉上渐渐熄灭的沉香。
# 销:消退。,水沉:即沉香,一种名贵香料。,香篝:一种燃香料的笼子。香炉上的熏笼。
"山无重数周遭碧":兵士们行进在一重又一重的崇山峻岭之中,
# 周遭:周围。,山无重数:形容峰峦重叠。
"花不知名分外娇":那四面都是碧绿的树林、不知名的娇艳山花和野草。
"人历历":士兵身影都历历在目,
# 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形容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晰分明。
"马萧萧":战马在引颈长啸,
# 萧萧:指马鸣声,马长声鸣叫。
"旌旗又过小红桥":兵士们高举旌旗又跃过小红桥。
"愁边剩有相思句":无边的愁苦早已忘却,
# 剩有:尽有。,愁边:苦苦思索。
"摇断吟鞭碧玉梢":只时时想起对她表达思念的诗句。
# 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吟鞭:马鞭。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清新隽永的羁旅怀人之作。这首词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色和行人队伍,以及词人内心的思绪和情感,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行旅图景。词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旅途艰辛的感慨,更有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全词婉约其外豪放其中,笔致流利而不纤弱,情绪缠绵而不哀怨,在辛词中属别调,颇具旨趣。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描绘了青山绿水、野花娇艳的春日景象,与词人轻松愉悦的心情相呼应;而“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则通过征尘、香篝等意象,暗示了行路的艰辛和词人的离愁别绪。借代:“旌旗又过小红桥”中的“旌旗”,不仅指军队中的旗帜,更借代了整个军队或行军队伍,形象地描绘了队伍过桥的情景。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专注于描绘女方的情感与所见之景。开篇两句,既点明了地点,又交代了作者的行踪,叙述一行人远离京城临安,乘马车向东阳行进的情景。“香篝渐觉水沉销”,以薰笼中香料逐渐燃尽的细节,暗喻行路时间漫长,间接透露出旅程的遥远。这两句前后呼应,相得益彰。接着,三、四两句转而描绘作者凝视着重重叠叠的青山,以及那翠绿的山色和不知名的娇艳山花。长久的凝视中,山花更显娇艳,此处虽未直接抒写离情,但离愁别绪却浓郁得触手可及。有趣的是,这娇艳的山花似乎还隐含着作者对女方的戏谑与赞美。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采用的是清晰的回忆笔法,所描绘的是过去的场景,是想象中的往昔画面。或许,这位“代人作”的笔者,正是那位痴情的女子也未可知。作者以欢快的笔触,描绘了碧绿的山峰和盛开的花朵,自然之景跃然纸上,这是作者抬眼所见,非有意为之,却将城外初春的风光生动逼真地展现出来,笔法自然流畅,毫无雕琢之痕。下片则转而描绘生活画面,笔调更加悠扬,画面愈发鲜活。“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三句,生动地展现了作者一行人催马加鞭、前行的场景。“人历历,马萧萧”两句中,“历历”、“萧萧”两词含蓄地传达出行程中的孤独与冷寂。而内心的相思惆怅,只能化作低吟浅唱的诗句,不断回响。两对叠字的使用,大大增强了词作的生动性和韵味。“人历历”形容行人清晰可见,“马萧萧”则描绘了骏马嘶鸣的声响。“旌旗又过小红桥”一句,是动态景致的描绘。车马再次经过小红桥,触动了作者的无限感慨。要理解这一点,需明了“小红桥”的寓意。这是作者巧妙运用的一个语典,自然融入文中,让人以为仅是眼前之景。实际上,“红桥”常被用来代指心上人所居之地,暗示所恋之人。在人马喧嚣、旌旗飘扬的热闹行旅中,只有行人的心情是独特而敏感的,他沉浸在相思的离愁中。然而,物是人非,只剩下难以消解的相思之愁困扰着他。这无法排遣的愁绪,却成了赋诗的好素材。于是,他骑在马背上,不停地挥动马鞭,吟诗抒愁,竟将碧玉色的鞭梢都摇断了。相比之下,上片中的女子痴情内敛,而下片中的马背痴情者,其痴情则外显无遗。这种外显的痴情既显天真,又带夸张。摇鞭的细节,生动刻画了行人的俊雅风流和情不自禁的痴情模样,极具表现力。
4. 作品点评
全篇风格婉约细腻,与作者以往的风格略有不同,然而所描绘的景物却格外清新脱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青翠欲滴的山峦,绚烂盛开的野花,共同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绚烂多彩的画面。
# 信手拈来,自饶姿态,幼安小令诸篇,别有千古。
清陈廷焯《词则·放歌集》
# 词写离愁,又洋溢抗金报国的乐观基调。“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二句形象描绘了士卒丰富的感情世界和以国事为重的美好情怀,全词感情真挚而不缠绵,风格绵密流丽而不纤弱,是辛词中别具一格的词章。
现代中国文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振国《宋词译评》
上一篇:宋·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