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è
tiān
·
·
shàng
róu
sāng
nèn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3
shàng
róu
sāng
nèn
dōng
lín
cán
zhǒng
shēng
xiē
píng
gāng
cǎo
míng
huáng
xié
hán
lín
diǎn
shān
yuǎn
jìn
héng
xié
qīng
jiǔ
yǒu
rén
jiā
chéng
zhōng
táo
chóu
fēng
chūn
zài
tóu
cài
huā

译文

田间小路边桑树柔软的新枝上刚刚抽出嫩芽,东面邻居家养的蚕种已经孵出了小蚕。在平缓的山冈上,细细的青草间,小黄牛正在悠闲地哞哞叫唤,落日斜照春寒时节的树林,树枝间栖息着一只只乌鸦。远处青山若隐若现,小路纵横交错,飘扬着青布酒旗那边有一户卖酒的人家。城中那些娇艳的桃李花最是害怕风雨的摧残,而最明媚的春色,正是那溪边盛开的荠菜花。

逐句剖析

"陌上柔桑破嫩芽":田间小路边桑树柔软的新枝上刚刚抽出嫩芽,

# 陌上柔桑:小路旁柔弱的桑树。古乐府有《陌上桑》歌。破:长出。

"东邻蚕种已生些":东面邻居家养的蚕种已经孵出了小蚕。

# 已生些:指已孵出了小蚕。些,句末语助词。

"平冈细草鸣黄犊":在平缓的山冈上,细细的青草间,小黄牛正在悠闲地哞哞叫唤,

# 平冈:平坦的小山坡。

"斜日寒林点暮鸦":落日斜照春寒时节的树林,树枝间栖息着一只只乌鸦。

# 暮鸦:傍晚归巢的乌鸦。,寒林:略感寒意的树林。

"山远近":远处青山若隐若现,

# 山远近:远处近处都有山。

"路横斜":小路纵横交错,

# 路横斜:小路纵横交叉。

"青旗沽酒有人家":飘扬着青布酒旗那边有一户卖酒的人家。

# 沽酒:沽(gū),买酒。,青旗:卖酒的招牌。

"城中桃李愁风雨":城中那些娇艳的桃李花最是害怕风雨的摧残,

"春在溪头荠菜花":而最明媚的春色,正是那溪边盛开的荠菜花。

# 荠菜:二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茎叶嫩时可以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由南宋辛弃疾创作的词。此词描绘江南农村早春景色,上阕从近景入手,展现柔桑抽芽、蚕种孵化、牛犊欢鸣等充满生机之景;下阕由近及远,描绘远近山峦、横斜道路、卖酒人家,最后以“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收束,借景抒情。词人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清新美丽的田园风光图,流露出对乡野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委婉表达对南宋局势的感慨,词风清新明快又含蓄蕴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冬,41岁的辛弃疾遭弹劾后隐居上饶带湖。在此期间,随着退闲日子增多,他逐渐习惯乡居生活的恬淡,也越发觉得城市生活尤其官场生涯纷扰喧嚣。一次集会中,有人请他代作诗词,辛弃疾便结合当时心境与对乡村生活的观察,创作了这首词,借乡村春景抒发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也隐晦表达对南宋局势的复杂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田园与感怀诗。描绘了江南农村早春的自然风光与生活场景,体现出乡村的生机与活力,表达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以及对南宋局势的忧虑和对未来的希望。借乡村春景,抒发内心复杂情感。

2. 写作手法

白描:词的上阕“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作者用简洁朴素的语言,不加雕琢地勾勒出田间小路旁柔桑抽芽、东邻蚕种孵化、平冈细草中牛犊鸣叫、寒林之上暮鸦点缀的画面,将乡村早春的景象原汁原味地呈现给读者,如在眼前。动静结合:“平冈细草鸣黄犊”一句中,“平冈细草”描绘出静态的画面,展现出早春时节平冈上嫩绿细草的宁静之美;“鸣黄犊”则是动态描写,牛犊欢快的叫声打破了宁静,使整个画面鲜活起来,动静相衬,充满生机。反衬:下阕“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将城中桃李在风雨中凋零的愁苦与溪头荠菜花在春风中蓬勃生长形成鲜明对比。以城中桃李的脆弱,反衬出溪头荠菜花顽强的生命力。对比:同时,这也是以城中象征着南宋朝廷的软弱、在金兵威胁下愁苦不堪,与乡村百姓生活所展现出的质朴坚韧、充满希望形成对比,含蓄表达了词人对南宋局势的忧虑以及对乡村生机的赞赏。

3. 分段赏析

上阕着重描绘近景。“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一个“破”字堪称神来之笔,形象展现出桑叶在春风吹拂下,奋力突破包裹的薄膜、逐渐萌发的动态过程,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力,同时交代了东邻蚕种开始孵化,充满乡村生活气息。“平冈细草鸣黄犊”,平冈之上,嫩绿的细草随风轻摇,牛犊欢快地在草间吃草,发出清脆叫声,“鸣”字不仅写出声音,更让我们仿佛能看到牛犊悠然自得的神态。“斜日寒林点暮鸦”,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尚未返青的寒林,几只暮鸦或飞或栖,犹如墨点。本应衰飒的景象,因一个“点”字,化为一幅别具风味的天然图画,为画面增添了独特的韵味。下阕视角由近及远,将视野拓展。“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连绵起伏的山峦有远有近,道路纵横交错,远处飘扬着青旗的酒肆和人家映入眼帘。这一句巧妙地加入人的活动,打破了单纯写景的单调,使整个画面瞬间充满生气。而“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则是全词的精妙之笔。表面是在对比城中桃李在风雨中凋零的愁苦与溪头荠菜花蓬勃绽放的春意,实则是辛弃疾借景抒情。在南宋偏安杭州、金兵步步紧逼的局势下,朝中大多是昏庸无能、苟且偷安之辈,辛弃疾满心恢复河山的壮志却无从施展,心中满是悲愤。“城中桃李愁风雨”正是暗指南宋朝廷在金兵威胁下的困境,而“春在溪头荠菜花”则体现出他从乡村百姓从事农桑的生机景象中,看到了南宋偏安局面下尚存的希望,在“诗可以怨”的愁苦中,又生出“诗可以兴”的鼓舞。整首词从清新的田园风光入手,最终落脚于深沉的家国情怀,以明快之景写沉痛之情,相互映衬,意蕴深长。

4. 作品点评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独具价值,打破辛弃疾一贯的沉雄豪放风格,展现清新一面。写作上,白描、动静结合、反衬等手法运用巧妙,生动描绘乡村春景。在文学史上,此词丰富了辛弃疾词作题材,“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以景语含深意,引发读者对南宋局势与乡村生活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善读此词,便许看陶诗,许作王、孟。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别集》

# 春在梨花,春落荠花,仁见谓仁,智见谓智。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

# “城中”二语,有多少感慨。信笔写去,格调自苍劲,意味自深厚,有不可强而致者,放翁、改之、竹山学之,已成效颦,何论余子。

清陈廷焯《词则》

# “斜日”一七字,一幅图画,以诗为词,词愈出色。

清陈廷焯《云韶集》

# 稼轩集中多雄慨之词,纵横之笔,此调乃闲放自适,如听雄茄急鼓之余,忽闻渔唱在水烟深处,为之意远。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 此调乃作者退居时所作。词中鲜明画出一幅农村生活图像,而末尾二句,可见作者之人生观。盖以“城中桃李”与“溪头算菜”对比,觉“桃李”方“愁风雨”摧残之时,而“荠菜”则得春而荣茂,是桃李不如荠菜,亦即城市生活不如田野生活也。此词与东坡《望江南》后半阕······用意相同,皆以城市繁华难久,不如田野之常得安适。再摧言之,则热心功利之辈,常因失意而愁苦,不如无营、无欲者之常乐。此种思想与道家乐恬退、安淡泊之理相合。盖稼轩出仕之时,历尽尘世忧患,退居以来,始知田野之可乐,故见溪头荠菜而悟及此理也。

近代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泂《吴淞》

下一篇:宋·仲殊《南柯子·十里青山远》

猜你喜欢